聊聊这些年在新浪——妹夫家创办人、原新浪网副总编辑闻进专访

妹夫家:换个姿势去做好媒体——闻进专访

妹夫家创办人、原新浪网副总编辑 闻进

本刊记者丨刘胜男 实习生丨王瑞瑞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注:她是第一批涌入中国互联网浪潮的人,1998年12月,在新浪还叫四通利方的时候,成为新浪网第一位女编辑。当时面试她的人正是陈彤。

这个故事有些长,关乎门户的崛起与落寞,关乎一个媒体人16年的执着与脱变,当然还关乎新的开始。

在盘古七星咖啡厅靠窗的位置,见到闻进时,她优雅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如她的性格,让人亲近。聊起她的故事,眉头紧锁与兴奋交织。 此时,她已不再是新浪网副总编辑、媒体合作总监即或各种协会的副会长了,而是一个创业者。2014年7月份,闻进创办的妹夫家(MF+)正式启动。今年1月1日,她正式提交辞呈,与在新浪的5870多个日夜告别。 这一次的变化,既是革新,更是坚守。闻进依然要做一个“英雄”,重新搭建一个舞台一个战场。


做新浪的“女英雄”:见证中国新闻门户的崛起

1998年的一天,原本打算出国留学的闻进,机缘巧合收到了四通利方的面试通知。

至今,闻进还记得陈彤顶着他经典的蘑菇云发型走过来,递给她一份考卷的场景。在那场考试中,她翻译了一篇文章,关于英美对伊展开的“沙漠之狐”行动期间联合国一位官员的辞职问题。“我从小就梦想着成为一名记者或者律师,不喜欢闷头坐办公室,希望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所以翻译这篇文章时,我特别兴奋,感觉一下子站在了整个世界的窗口之前,一种平淡的生活就要被打破。我很确定这是我想要的工作。”

一个月后,作为新浪网第一位女性编辑,闻进正式进入新浪,和新浪一起从零开始。“那时候新浪团队只有六十多人,新闻资讯只有新闻、体育、财经几个类别。当时国内资源有限,只有人民日报和北京晚报有电子版,所以我们拼命地从国外网站扒资源。当时没有频道,只有首页一栏内容,只要填满就可以。更没有发布系统,都是直接用HTML语言,把东西贴进去。”

闻进曾在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这样追忆入职之初的工作状态:“加入新浪后,我的生活是翻天覆地、没日没夜。接二连三的事件让人喘不过气来。从‘克林顿绯闻’、西南航空坠机事件、‘两会’报道到后来的‘科索沃战争’,我们的报道让新浪网走进全世界的眼球里,尤其是‘中国驻南使馆被炸事件’的专题,我们打了场气势磅礴的胜仗。我也从一个天天被批评的、 慌慌张张的生手,变得成熟和独立。”

1999年的闻进,充满激情,潜能不断被激发,基本上代表了第一代中国互联网人当时的状态——热情、好奇,急于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

1999年3月,她开始参与科技、文化、生活频道的制作,正式负责文化娱乐新闻,主管新浪生活娱乐频道。同年,她率先策划推出了“王朔金庸对话”专栏,让更多网民有机会直接参与讨论。

也是在这一年,由于新浪网内容的扩张,需要更多的媒体资讯,善于沟通的闻进开始介入对外合作谈判,担任新浪网媒体拓展部经理。2004年,闻进成为新浪网媒体合作部总监。

就这样,新浪从零做到全球最大的资源整合平台之一,与两千多家媒体机构建立了完整的合作体系,同时拥有几百个独立的供稿系统,无论是编辑体系还是资源体系都形成了很难逾越的壁垒。

2000年到2006年期间,几乎所有的报纸、杂志、电视的片尾都能看到“新浪独家合作”的字眼,全国各大门户网站也都在学习新浪的模式。负责创建资源、媒体合作与版权管理的闻进就像一个猎人,经过一场场血雨腥风,把一只只猎物带回新浪。这个有着英雄情结的女人,似乎成了新浪的“英雄”。

这一时期,正是新浪最风光的岁月。

东方风行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 李静

自己的“英雄”:在美国种下创业的种子

长期以来,新浪积累了很好的口碑和信任度,得到合作伙伴的认可,但当独家合作达到巅峰时,诸如还有哪些新的合作模式、依靠内容转载起家的新浪如何商业化等问题,让闻进感到了茫然。

早期的门户,每隔两年就有一场互联网的“魁地奇”(Quiddich)资源争夺大赛,其中那些最有影响力的国际赛事权益如奥运会、世界杯、NBA就如同那颗金色的小球成为争夺的核心。记得,NBA刚进入中国时,闻进曾是第一个与其接触洽谈的人员,她辗转香港、美国、北京、广东,多次洽谈,但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上午双方还在准备发布会,下午竟收到了暂缓签约的消息。原来,两家竞争对手联合报价夺去了NBA的合约授权。

“我当时特别受挫,就跟老板提出来不干了,想去美国学习一段时间,真正了解美国人的思维模式和处世之道。但被老板拒绝了。”

之后,08奥运会官方合作伙伴的这场仗,还没有来得及参与就已经出局了。不过闻进重新制定了补救策略,把重心放到运动员身上,与跳水、网球、排球等金牌中心签署独家合作协议。

即便这样,内心的茫然与纠结,以及对新浪以外更大世界的好奇与渴望,让闻进再次萌发了去美国读书的想法。这次,老板支持。闻进怀揣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新闻研究生院访问学者的Offer,在推迟了9年之后去了美国。

“2007年的美国和现在的中国一样,好似所有人都在谈创业,研究生学院的学生没几天就抛出一个创业计划。学校离硅谷不远,基本每周都有硅谷的人来做分享,记得有Twitter、craglist的创始人,所有学生对此都非常狂热,我还选修了哈斯商学院(HAAS)的创业课程。甚至后来我们新闻研究院的两位副院长也都辞职创业去了,在我离开美国前,他们还曾邀请我加入,希望由我负责中国的业务。”尽管闻进拒绝了邀请,但那股创业的热情在她心中埋下了种子。

除了开阔眼界,闻进此行最大的收获是在生活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成了自己和孩子眼里的“英雄”。

“在新浪时,我几乎只知道工作,做事情有助理,跟社会沟通也有人帮忙。而在美国什么都得靠自己,租房、买车、交罚单、做饭、给孩子找幼儿园……”原来觉得除了在新浪工作以外其他能力都丧失了的闻进,这次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自信。

2008年奥运会开幕前一个月,闻进如约回到了新浪,与新浪并肩迎战奥运。她继续攻克NBA市场,与众位NBA明星球员独家合作。2009年,她把科比首次带到中国,在新浪网落户了其独家官方网站,还与当时姚明所在的休斯顿火箭队签署独家合作协议。然后是与电视机厂商谈互联网电视合作,谈车载合作,还尝试了不同的公交铁路等各种合作载体。

2009年,新浪微博的出现振奋了新浪和整个中国互联网。闻进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在名人微博、媒体微博、企业微博三大类中,我觉得最活跃最长期的用户其实还是媒体,非常多媒体账号都在很用心的经营。尽管现在有了微信,但微信的封闭性比较强,很多媒体对微博的投入仍然占很重要的比重。”

一刻都没有停下来的闻进,在负责对外合作的同时,还兼顾女性、育儿、彩票等频道,包括在频道商业模式上做一些探索,例如建立新浪司法拍卖体系等等。然而,在美国埋下的那颗创业的种子,早已悄然滋长。

正安中医创始人及董事长 梁冬

旁观者:把内容的荣耀回归给编辑

随着互联媒体的话语权越来越强越来越主流化,新浪对其他媒体资源的依赖性,及互利共生模式在渐渐弱化。

这种微妙的变化,也传导到了闻进身上。她真实地感到,即便在新浪内部,自己被需要的地方越来越少。这份感伤,好似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2015年1月1日,闻进正式提交辞呈,与她深爱的新浪告别。昔日的英雄成了新浪的旁观者,但当四个多月后看到一份新浪的体育编辑离职名单时,她还是哭了。

“我离职的这四个多月里,新浪编辑的流失非常非常快,这数量甚至是过去十几年的总和。”

曾几何时,新浪就站在风口上,无论做资源还是做内容,总能轻易做到整个行业的第一。这些,都是因为新浪有一批敬业、扎实的编辑团队。但是,从2008年起,很多编辑开始尝试做市场,想办法让公司盈利,却不知道渐渐迷失了自己。

“编辑的价值与荣耀,直接跟盈利挂钩,还叫编辑吗?事实上,我认为编辑们挣的那点钱对新浪真是是微不足道,根本不足以荣耀新浪。”更重要的是,自从陈彤走后,从新浪的管理体系上来看,没有让真正爱内容的人去管理内容,新浪好似也不再像从前那般注重内容和给予编辑应该享有的荣耀。很多编辑不再为好内容而兴奋。

爱之深责之切,但依然怀抱希望。拿着离职名单,闻进给曾经的老板发了条信息。她认为新浪有机会拿回内容的第一把交椅。在互联网体系里,真正用心投入做内容的群体不多,可能市场化的东西多一点,宣传的东西多一点,噱头多一点,但真正的好内容永远有价值,甚至无价。闻进在呼吁“用内容来荣耀新浪,这才是中国互联网的新浪创新,新浪之道。”

“我没有收到直接的回复,不过非常多的同行留言血性与激昂中伴随着失落和无奈,似乎后来有个互联网总编辑晚餐,据说大家也纷纷嘘唏落泪。”

在一个追逐创新的互联网时代,闻进很确定有些根本性的东西永远不会变,特别是新闻和内容,根本无法用数量和金钱衡量。

毒药APP创始人、原盛大文学董事、原新浪网副总编辑 侯小强

妹夫家:服务媒体人,专注好内容

离开新浪的闻进,是为了心里埋下的那颗种子。2014年开始,国内全民创业的热情让她的心跳又回到了2007年的美国。闻进从来不是一个安分的人,在牵头或参与新浪各个频道创建的过程中,她几乎每次都是把频道渠道刚覆盖就交给编辑或运营部门打理,自己转而去拓展新的业务板块,“我喜欢新鲜的事物,讨厌一成不变。”

这或许就是闻进在一个地方停留16年的原因,而离开恰恰也是因为这份不安分,当然还包括她对好内容的执着。

“媒体给每个从业人员赋予了光环,但太久在一个大平台中工作会迷失自己,产生恐惧感。一方面,在一个大平台里,内容管理人员很难准确定位自己的价值所在,不清楚自己对于公司盈利的真正价值;另一方面,在资本追逐的时代里,内容管理人员不太懂技术,跟风投很少接触,对自己的内容价值会产生不自信。创办‘妹夫家(MF+)’的初衷,就是为那些把恐惧埋在心里的大媒体人提供坦诚交流、相互帮助的平台,这个平台里面我就是我自己。”

目前,“妹夫家”有媒体成员170多位,这些成员有两类,一类是以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的高层内容管理者为主的群体,另一类是媒体从业者。联盟媒体20余家,同时也是多家投资基金,众筹平台的媒体合作伙伴。此外,“妹夫家”也不乏其它行业的创业者与从业者。

2014年7月份,“妹夫家”举办了第一期总编论坛,优酷、爱奇艺、暴风影音、乐视等网站的总编辑、内容负责人以及众多电视节目的负责人聚在一起开展了网络自制访谈和脱口秀诊断会,梁冬首发了用《心经》阐释互联网的短片,传统媒体人和互联网人的两种思维、两种语境在同一个平台产生了争执和共鸣。之后“妹夫家”又陆续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如H5遇上娱乐综艺、影视神推广、对App的四大灵魂、创业着的总编辑们、众筹梦想等等,最近的一期是5月汇谁在报道娱乐,让不同领域的媒体人在此思想交锋、资源共享、经历蜕变。

“这些曾经的媒体高管选择创业,有勇气,但是又充满恐惧。‘妹夫家’鼓励每个媒体人提出问题,摆出困惑,并给他们提供各种帮助及服务。”与闻进有合作伙伴协议的众筹平台、基金公司都会对“妹夫家”媒体人成员的创业项目开通绿色通道。

服务媒体人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把媒体人的价值清晰化表达出来,闻进要做一个编辑部,用好内容服务于创业创新公司。 “因为创业公司的品牌建立要求相对简单,表达出鲜明的‘我是谁’就可以了,像是新生儿,单纯而激情勃发,如果是大企业相对性格就非常复杂且暮气较重,一个故事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就看不出个性,为什么每个小孩子都是那么独特,成了大人反而越来越趋同。”在闻进看来,“妹夫家”是一群有理想,不太穷,有着可以腹黑自己的强大心理的成熟传媒人的圈子、“工会”、和品牌及资源孵化器。

初次创业的闻进,对商业规则非常陌生,要做一个将资源整合、内容起家的公司,养活一堆人,为客户提供好服务,还有一段艰辛的路要走。

众筹梦想圆桌讨论

创业者闻进:不急于赶路,但不会迷路

MF+(妹夫家)到底是什么?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家公司、一个大办公室、一个网站、一系列沙龙或者一个老板一群员工,就像定位MF是media focus,media future,media family,也可以是media fucker,关键是这个“+”,闻进的创业就有了她自己的方式。

妹夫家全家福


《中国传媒科技》:有没有给这次创业设置一些时间节点和目标?

闻进:现在所有的事情都在做,不过自由度很大。我也不断地问自己,我现在是着急去把一个事业做大,还是慢慢来?如果慢慢来,我想要的那些资源还会在我旁边吗?我的信念也是在不断地被测试,也有动摇。然后我又会问自己,真的是因为这样吗?还是因为恐惧感?所以日子就是这样,边对话,边往前走。

不在这里开花,就在别处开花。我大概越来越清晰,自己想要成就自己的东西永远都在那里,它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我一定是朝着那个方向走的。我不为震惊四座,也不为向世界证明什么。

我每过一天都会发现,昨天想得到的东西,今天总会自然而然地呈现。现在重要的,就是就继续把编辑部做好、把论坛做好、跟成员沟通好,建一个落地的妹夫家然后对互联网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更清晰一点,慢慢的想要的东西总会出现。

《中国传媒科技》:您在用什么样的方式组建团队?

闻进:碰!比如总编论坛部分,我是跟一位老同事的团队在合作,他有比较深的活动组织经验,我俩搭档多年,彼此很信任。“妹夫家”账号在各个平台的运营以及编辑部的原创工作,基本上是由学生在做。市场和营销部分都是妹夫家成员慢慢演变成合伙人。

所以,我现在不是以一种完整的伙伴或雇佣形式,而是采用合作的方式把合适的人引入我的计划,由我来打框架、做构思以及做投资。我希望在磨合团队、磨合产品的过程中,慢慢形成自己的团队,而不是一开始就砸钱招人。

《中国传媒科技》:所以MF+将来的盈利模式就是通过内容服务来盈利?您曾批判为了盈利去做内容。

闻进:将来盈利模式就是我们服务于一些创业公司的PR和市场,收取服务费。我们是要用好内容盈利,而不是为了盈利而做内容。我们对内容有更高的要求,许多创业公司对这种有传播价值的好内容是有很大需求的。

已经有几家创业公司有意与我们合作,但都被我拒绝了。我觉得产品尚未做出来,我还没准备好把写稿、发稿这件事做成一单单生意。其实很多媒体人在刚创业的时候,都不愿意面对真金白银的结果。

《中国传媒科技》:您的创业优势很明显,在于您前期的资源积累、眼界、以及所拥有的话语权,但有哪些劣势的部分呢?

闻进:这是我第一次创业。我曾在大公司管理一个成熟团队,但怎么培养起一个创业团队,怎么管理,这可能是我的一个挑战。第二个挑战是,我没有单独做过公司,真正做出一家公司,养活一堆人,还能为客户做好服务,都是我没有经历过的。

另外,辞职创业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恐惧。因为太自由,你可能不知道该按哪条路走。我和很多创业者交流过,所有人的恐惧都是类似的。与之前在新浪比,最大的不同是我成了把控航向的船长。现在的脚步或许不像在一个大平台里那般能踩出很多水花,但靠自己的力量踏出去的每一步都实实在在。

闻进给自己三年时间,如果不成,便计划带着孩子们去周游世界。她喜欢做妈妈,因为妈妈对孩子来说就是英雄,她要尽可能地照顾他们,让他们收获荣耀,就像当初她为新浪所做的那样。而接下来的三年时间,她或许会成为许多媒体人和创业公司的“英雄”。


写在后面:

这次对闻进的专访以及对她的故事的呈现,是否就类似于MF+编辑部想要做的事呢?假设此篇符合闻进对于好内容的标准,她的创新在于,MF+可以向受访者收费,并且会主动把这篇内容分享给更多的媒体渠道,获得更高的传阅率。作为一个新闻人,对其报道的客观公正性,持观望。但或许MF+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是介于公关公司与媒体之间的新形态,而闻进正在创造的就是一种全新的内容创作与传播模式,即MF,媒体服务。

继“互联网+”之后,很多人在谈论“媒体+”,而妹夫家在这一时期存在的价值,或许还在于帮助所有的创业项目产生媒体思维。这或许就是MF+的意义。 总之,这是一次有趣的尝试。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注:此篇文章发表于《中国传媒科技》杂志2015年05月刊,第267期。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自媒体想火?懂得价值媒体化很重要

社交媒体运营者应该知道的61个关键指标

张若琳:传媒梦工坊带给我的求职思维,让梦点亮世界

今日头条张一鸣:媒体希望有格调 但我们希望包罗万象

不专业的科技媒体是创业毒药,创业者还是少碰媒体的好

NewMedia新媒体联盟发起人袁国宝: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瞭望者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