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解读Google重组Alphabet,他们若成功我们就输了

北京时间8月11日凌晨,谷歌联合创始人兼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在官方博客上宣布了公司重组消息。佩奇将与另外一位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创办一家新的控股公司Alphabet,两人分别出任CEO与总裁职位。原先的谷歌将成为Alphabet的全资子公司,而当前高级副总裁桑达尔·皮猜(Sandar Pichai)将出任新谷歌的CEO职位。

文/陈根(微信公众号:陈述根本)

Alphabet将取代谷歌在纳斯达克上市,谷歌目前所有股份将自动转换为同等数量与权益的Alphabet股份。Alphabet Inc。将取代Google Inc。成为上市实体,股票代码为GOOG和GOOGL。公司重组之后,谷歌将把当前的主要业务与未来长期投资项目区分开来,佩奇和布林将主导一些新项目,同时让值得信赖的职业经理人继续维持好当前支柱业务的运营。

伴随着谷歌重组信息的发布,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也有了表现,谷歌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逾6%。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投资者对谷歌重组的认同与看好。

  谷歌重组到底想干嘛?

这两天,大家的朋友圈基本就被谷歌这次重组的新闻、文章给刷爆了。在这里,我就不再对谷歌这次重组的信息进行介绍了,就和大家探讨探讨谷歌这样做到底想干嘛?

  1、让财务更加透明,以获得更多研发投入。

在全球企业研发投入的排行榜中,谷歌的研发投入排在第九,如果从IT科技领域的视角来看,全球前十中只有三星、英特尔、微软、谷歌进入。如果单一的以软服务的互联网公司角度来看,谷歌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排在第一位。

相比较而言,我们国内的互联网公司,除了百度在去年受谷歌刺激之后大规模投入研发之外,代表着中国互联网的BAT中,阿里在研发费用方面的投入少得都不好意思提了,腾讯除了在社交、娱乐方面有所投入,在其他硬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也就不好意思说了。

谷歌在重组之前,可以说是一家比较纯粹的互联网公司,但它不论是在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上,还是在自身互联网搜索平台的技术投入上,都是我们国内所鼓吹的互联网公司所望尘莫及的。而作为投资者心目中的一家互联网公司,谷歌巨款投入非相关前沿技术领域进行探索研发,这在投资者心中还是打了个问号的。只是碍于谷歌良好的市场收益表现,投资者也就没有过多的去追问这些“非相关”研发投资行为。

但是,随着传统PC互联网市场的衰退,谷歌花钱显然已经不能再像之前那么“任性”了。如果想让那些伟大并具有美好前景的研发项目获得投资者的认可,以致可以继续维持、推进下去,谷歌必须向投资者做出更加清晰的财务交代。因为对于华尔街的资本家们来说,只要你能赚取不错的回报,那什么都好说,但如果赚钱的能力下降了,而在烧钱的道路上依然没有“止步”,那就不行了。

因此,谷歌这次重组很在程度上还是来自于资本家的压力。谷歌也希望通过公司重组,让一些过去对外并不清晰的项目,或者说并没有考虑太多“盈利”的项目能够继续进行下去,因为这些可能改变人类未来的项目,哪怕一个成功了,给谷歌带来的回报都将是不可估量的。

公司重组之后,谷歌一方面通过为这些项目规划出更清晰的蓝图以获得投资者的认同,同时让财务更加透明,消除投资者的疑虑,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则是给这些项目的团队成员更多商业化的思考,或者可以理解为“烧钱”需要对结果负责任的一种压力。

  2、独立二次创业,挑战人生。

我特别佩服佩奇在这个本该安逸的年龄选择了二次创业,这个创业与当前的大部分“成功”人士不同,他选择了极具风险、极具挑战的方式。佩奇将当前最为成熟的项目交给了职业经理人,然后自己去主导一些未来尚不可预知的风险项目。一旦这些项目失败,做为谷歌的创始人,他所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或者可以理解为,本来已经可以功成名就全身而退的,现在不小心可能就会“身败名裂”了。

与比尔·盖茨的退休、阿里巴巴马云的退休不同,佩奇选择了一条极具挑战风险的二次创业之路。而且,在这些不可预知未来的项目中,他所要投入的精力、辛苦程度,以及所承受的压力都将比第一次创业要大很多。可以说,佩奇选择了挑战一件“找罪受”的事情。从这个层面来看,谷歌创始人这种挑战人生的态度与精神是值得敬佩的。或许,在当下最能实践乔布斯所说的那句“活着就要改变世界”的人,非佩奇莫属。

  3、搭建平台,给更多人机会。

在这里我想起了一件事,同样是美国资本市场上的“红人”阿里巴巴。在2015年春节前的最后一个星期,在举国“抢红包”火爆氛围中,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宣布取消当年发放红包的福利,原因是2014年的业绩并不让人满意,而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的。

难道是阿里巴巴的员工真的不努力吗?看组数据或许我们会清晰很多,对比2014年全财年BAT的财报来看,腾讯2014年收入789.32亿元人民币,相较去年增长31%,全年净利润238.16亿元,同比增长54%,净利率为30.2%;阿里巴巴2014年收入525.04亿元人民币,相较去年增长52.1%,全年净利润234.03亿元,同比增长170.6%,净利率为44.6%;百度2014年收入490.52亿元人民币,相较去年增长53.6%,全年净利润131.87亿元,同比增长25.4%,净利率为26.9%。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阿里巴巴尽管在收入上比腾讯要低,但其盈利能力已远在腾讯之上,可以说是全中国最吸金的互联网公司。而面对这样一种不错的结果,马总还是做出了不给大家红包的决定。对于这个决定,你可以理解为是情怀、是激励,但相比于金钱、职位等这些物质奖励来说,精神激励的作用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谷歌在面对原谷歌相对比较成熟的体系时,他们意识到在原来的体系中很难再给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舞台,也无法创造更多的机会,而这些机会显然是与他们的物质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如何能够给员工创造更多的成长机会的空间呢?谷歌做出了公司重组的大胆决策,希望通过重新搭建更大的平台,甚至打破原有的“官僚”体系,为员工创造更多的新机会。这对于谷歌来说,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激发优秀的人才发挥更大的价值,另外一方面则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共同来缔造一个新的谷歌。

  4、成为未来科技的先驱。

佩奇在公开信中表示,他想缔造一个新的传奇。谷歌已经不满足于当前PC互联网领域的平台“霸主”地位,它真正的野心是希望成为一个能够“统治”未来发展的“平台”霸主。

虽然,谷歌眼镜引爆了智能穿戴产业,谷歌无人汽车点燃无人驾驶汽车这个市场,NEST引爆了智能家居市场,但是这一系列的“创举”尚未让谷歌的技术在市场成功转换为商业化应用。基于这些“痛”,谷歌对公司做出了重组,原先的谷歌大数据搜索平台将成为最底层的设计,所有关于未来科技的探索将由新谷歌的其他公司主导,从过去的抛出产品来引爆市场,转变为直接进入市场进行商业化应用。通俗的理解就是,过去是做个样品,然后告诉大家未来在哪里,而现在是自己直接将这个未来干出来。

基于谷歌底层的大数据搜索平台将为未来科技搭建相应的系统平台入口,就如安卓统治着智能手机的大数据平台一样,谷歌这次的重组所呈现出来的更大野心,就是布局物联网时代的系统平台中心。同时,通过嫁接更超前的生物生命技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未来科技先驱,让未来世界的人、物核心都在新谷歌的帝国“统治”中。

  谷歌重组,我为何失眠?

佩奇的公开信,或许已经让不少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而这种思考已经让我连续失眠了两天。不论是从国家战略、行业发展,还是企业生存层面来看,这都值得我们好好地反省。

  1、我们用互联网+引路,谷歌用互联网+垫底。

谷歌这次的重组让我们看到一个清晰战略趋势,就是互联网并不“神奇”,也没有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只是一种基础技术。就如同蒸汽机引发了工业革命一样,并不存在“蒸汽机思维”或“蒸汽机 ”,只是一种生产资料与生产技术方式的改变,并由此引发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变化,包括贸易、金融、交通、文化、艺术、价值观、生活方式等。

从1969年的美国搞出因特网,就是今天的互联网前身至今,全世界除了中国之外,没有一个网速与网络普及率比中国高的国家或地区提出过“互联网思维”这样神奇的“理论”。难道是我们比他们更聪明,更懂得互联网的“内涵”?显然可能性不大,毕竟我们连网络都还没折腾好,就连总理亲自出来喊话要把这个网络服务稍微搞好一点,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有改善但还远远不够。

谷歌作为全世界公认的互联网巨头,虽然对于互联网的理解不一定都正确,但一定程度上还是比我们要深刻些。可它竟然在我们大肆提出互联网+,准备用这个万能的互联网神器来战胜的资本主义美国的时候,却率先给我们上了戏剧性的一课。

谷歌直接通过重组公司,将原先的互联网业务降到了最底层,成为所有其他业务的一种基础支持业务,然后重心从过去以互联网虚拟业务为主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以实体产业技术为核心的业务发展模式上来。换句话说,当我们的产业发展战略依托于互联网+来进行顶层设计的时候,却发现大洋彼岸的谷歌在战略层面已经将这个互联网+做为垫底来设计了。

我并不反对当前的一些产业借助于互联网+来进行改造,毕竟我们的很大部分产业、行业、企业在管理中的信息化水平还是相当落后的,确实需要借助于互联网来提升一下。只是互联网+并不是产业技术的核心,也不能代表产业本身的国际竞争力。而且从谷歌重组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产业技术本身的进步才是核心关键。所以,我们在借助于互联网+进行改造的时候,不能忘记了产业技术本身的提升,因为这才是决定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

  2、如果谷歌成功了,我们就输了。

如果我们过分的强调“互联网”这一基础工具的作用,而忽视了产业技术的进步与投入。那么,一旦谷歌在这些前沿技术上探索成功,并且进入商业化应用,我们就又一次输了。

  首先,从国家层面上来看。中国要取得真正具有国际公信力的地位,不仅要有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尤其要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当然还要有普世的价值文化。且不论其他三个要素,就单一看科技实力这个要素。我们不谈整个美国从国家战略层面对企业的引导与布局,就拿谷歌来看,我们当前的产业技术布局与其之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距。或许我们在一些单点技术上有超越谷歌,或者说超越美国的一些企业,但是在综合技术应用上还存在着不小的距离。

谷歌通过这次的重组,一旦在前沿的技术上,包括智能穿戴、无人驾驶、物联网、生命科学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必将获得相关的专利保护。那么,谷歌不仅掌握了这些新技术的商业化核心专利,还主导着新技术的商业方向。这时候我们要想在这些新产业技术领域挺进,必将丧失在关键技术上的主动权,这将让中国制造再次进入恶性循环。

  其次,从企业层面来看。我们要想走出国门竞争,等着我们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诉讼、赔偿。或许我们可以坚守国内市场,以寻求独特司法体系的“保护”,或者到一些法律法规不健全的第三世界国家,总之要想光明正大地进入国际市场竞争,我们在很大程度上缺少了有竞争力的必要技术条件。从这个层面来看,华为是值得很多中国企业学习的,因为它在一些领域掌握了真正具有国际商业化竞争力的核心技术。

从以上的两个层面来看,一旦谷歌成功,我们就输了。

  3、不可思议的创新力。

透过谷歌重组之后的架构,我们看到了很多在我们看来不可能的技术,或者说不可想象的技术探索,包括X部门的浮出水面。或许有人认为谷歌是全世界最能“忽悠”的企业,因为它总是发布一些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技术。尽管谷歌没有对这些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商业化应用探索,但至少他们真正去思考了,尝试把这些从0到1的技术搞出个模样了。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些企业在“不可思议”的技术领域进行探索,如果没有一些企业在产业技术上不惜代价地尝试,如果没有企业愿意真正地静下心来研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如果没有一些企业做一些改变未来的创新研发,可以说这个国家要想成为强国注定是个美丽的“梦想”。

谷歌这次的重组让我们看到了它在很多领域的探索,让一些不可能的科技成为可能,这是值得敬佩的,这代表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尽管谷歌也在一些商业模式上搞来搞去,也在软技术层面倒腾,但作为互联网公司,谷歌除了一个业务是互联网领域的,其余的项目全部是真刀真枪的硬技术研发。谷歌的这些技术探索与研发不单纯是依赖于“钱”就能搞定的,需要的是一个体系、一个环境,以及一批具有这种创新能力的顶级科学家,而我们似乎在这些环节上都还不具备“土壤”。

当我们忙着将谷歌的这次重组新闻传递到朋友圈的时候,或许我们更应该冷静地思考,谷歌这一举动对于处在这个时代人士的影响与启发,不论是对个人、对企业,或是整个国家、民族。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为了伺候华尔街的大爷 Google给自己建了个母公司Alphabet

Google正在“不择手段”把全世界连接起来

从Google+上面可以学到哪些产品开发的经验及教训?

Google科学家吴军:3M是比谷歌和苹果更创新的公司

Google新推News Lab,为争夺新闻市场主动权而发力

Google调整研发策略:创意可以无限,但是时间有限

Google宽慰投资者:别担心 移动业务定会出彩!

Google硬件布局:永远寻找“下一个”产品

冷知识:Google Project Fi是怎么个意思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