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对于自媒体人,我从未如此悲观

我是一个地产草根,微信让我的文字传播很广,很多人会称呼我为地产圈里的自媒体人,曾经有一段时间我非常乐意的称呼我自己为自媒体人。

文/真叫卢俊的地产观 微信号:zhenjiaolujun

对于现在开账号0成本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自己的自媒体账号,也有不少朋友回来询问我的一些看法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于自媒体这个新兴催生的行业,从未有的悲观,特别是地产圈

我为什么会喜欢在微信里码字,因为我更喜欢在这个平台追求自由的氛围,就是因为这个相对拘束少的平台里,我可以更多的表达一些真实的声音。我想这个可能是不少朋友关注我这个账号的核心原因,也是微信公众账号得到别人热爱的理由。

但是因为这个行业开始变成产业化、开始有着各种的利益交割、开始有着各种的比较对比,为了阅读量、为了所谓知名度,很多东西潜移默化间发生着变化。

为了阅读量,我们开始批量生产无意义素材

对于我来说,我是不抵触标题党或者把细节放大危言耸听或者放八卦内幕之类的写法,虽然我平时不写,其实骨子里是写不出来.这类文章是行业出息的必然现象,就像我们爱看明星八卦一样,有人愿意看就有人愿意写,这一点无可厚非。

但是微信里,有一类阅读量叫行政类阅读量。有一些文字有一些素材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却容易有阅读量的。比如说各种莫名奇妙的地产前十排名,比如不知道什么话题的人物点名,比如不知道用什么标准来的打分。这样的文字复制很容易,素材产生的很简单,也很容易产生高阅读量。理由很简单嘛,排名前十的房企,你们要不要比拼下啊,要比拼就鼓动你们内部员工转发吧,就这么简单。

曾经看过一篇文字,在经过一天的传播之后阅读量依然没有过千,但是到了下午之后突然阅读量上升到了6000+,后来才知道那个大开发商内部下行政指标了,理由就是不能输给死对头啊。然后的结局就是第一名5000多票,第二名200票,呵呵。

这样的文字的确可以生产出很高的阅读量,但是我们开心了么,自媒体人就是做一些这样的事情么

为了阅读量,我们让自媒体人失去尊严

很多时候,我们希望自己的文字有高阅读,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也有的时候必须要整一些合适的阅读量去交差,比如软文工作。当然这一个也是可以人为创造的,方法也很简单,狂加各种群呗,然后在群里发红包呗。我在不少群里面,这些群里都会有一些风云人物。说他们是风云人物不是说地位多么权威,而是在群里异常的活跃,而且会定期会发红包,当然前提是希望别人可以转发他的推送。这种行为在我眼里其实就等同于对大家朋友圈的一次购买行为。

而且最为可悲的是这种风俗已经成为所有自媒体人习以为常的事情。我和不少地产自媒体在一个群里,每天群里的事情就是发红包求各种转发。虽然我每次都会抢红包但是我几乎不转发,因为说实话我对这种现象看不惯。这种场景可以出现但是不应该是常态

如果一个纯的自媒体群,日常的讨论东西就是在于跪求转发,我想应该是这个行业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为了阅读量,我们人为的将自己与客户剥离开来

我一直觉得自媒体人和传统领域媒体人需要走两条不同的路。传统领域媒体,在过去因为报纸杂志等垄断地位容易产生明星人物的,比如吴晓波。但是自媒体不同,第一现在进入这个行业的成本几乎是0,有数据说现在有几十万个人开通了微信公众账号,也就是说只要你愿意,你就是一个自媒体人。而自媒体被我们广泛接受的核心原因在于接地气、在于不一样、在于有活力

但是现在不少地产账号在做大之后开始尝试人为的拔高自己的形象。比如各种危言耸听,然后弄的义正凛然;比如到处炫耀自己和大佬的合影,以表明自己和他们一个圈层;比如走穴参加各种活动,现实自己人脉广博。

但不曾想过,人为的拔高自己的形象,其实也是将自己与后台粉丝剥离的一种过程。可能有的时候这种高压强势的地位会带来一定的阅读量传播,但是一定程度也会带来关注的流失,因为这种模式在传统媒体那里看到的太多了,我们不需要在自己手机上再看到一样的。

如果这样的畸形变异没有人领悟,未来的大量账号必然会走向三种出路

第一种:被圈养

因为人为的拔高,我们会过高的看待自己,所以出来创业也成为了很多自媒体人的一条出路。既然创业就要考虑收入的问题,但是后续没有产品的继续开发,导致收入模式其实就是和传统媒体一样:写软文+走穴拿车马费。

这种模式很好,但是你只有这种模式,下场其实就一个:被公关公司或者开发商圈养。

虽然很多人依然会号称自己的文字独立,号称观点不受别人左右,但是别人依靠钱掌控你的模式袒露无疑,被圈养是一个既定的事实

第二种:成为一个备忘窗口

很多人问我,微信出来之后,短信的平台还有什么意义。

我说成为一个备忘窗口啊,一些官方机构为了告知一些信息,通过短信还是比较有效的方式。我们回头看我们手机,现在的短信除了一些六位代码之外,基本就是中国移动啊中国银行发来的各种告知信息

一些账号的不受节制,未来也将成为一个发送备忘消息的窗口,比如一些企业的通稿,一些房地产发生的大事件,一些固定的盘点等等。阅读量可能也会不错,因为有我之前说的几种方式,但是后台粉丝对他的黏度降低到最低。

最事实的表现是,突然有一点心血来潮写点东西,掏掏真心话,然后发现,没人看了。

第三种:自我狂欢的最后平台

还是有人会玩账号,因为这个可以成为自我狂欢的载体。比如一件事情想炒作,突然你说50个房地产账号帮你炒作,会不会很震撼。比如某公司想宣布一件事,大概500个个人微信为了你换头像,会不会很牛逼,比如突然看朋友圈,自己的好友突然在刷一件事,会不会很有成就感。

但是这个其实是可以策划,也就是我眼中的自我狂欢

找50个房地产账号太简单了,注册一个都花不了你两天时间,更别说现在人人自媒体的时代

500个个人微信为你换头像也太简单了,只要你有一家房地产公司,就可以

你看朋友圈都在为一件事刷屏,除了这件事真的影响力很大之外,也有可能你的朋友圈大部分是一个公司的同事,而他们都受到了行政命令

这也是我对所谓的自媒体也好,自媒体人也好,有着未曾有的悲观。就是很多时候,很多人玩自媒体,诉求很简单,就是想红。这个诉求我觉得很好,没什么大不了,但是没有考虑一件事情:你是想在所谓的自媒体圈很红,还是希望在房地产行业红。自媒体圈红很简单,几条道路我都说清楚了,照着做就可以了,但是然后呢……

所谓影响力,不是所谓的阅读量,不是所谓的各种狂欢,而是多少人在潜意识里不同场合,愿意提起你的名字

所以我也做了一个决定,从今天开始,我不再在对外场合宣称自己自媒体人的身份,从此以后卢俊也不再是一个媒体人,未来卢俊要做的就是一个最有种的地产人

最后,我用我在这个账号这么久码字以来积累的口德,希望能够传递一个声音,致所有的自媒体人,维护你内心最原始的冲动,坚持你开通账号时候的那一点点理想,可能你不会活的像别人这么高调愉悦,但是你一定会活的比别人久,毫无疑问的。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肖健:共享经济时代的自媒体应该这样玩

小道消息:论一个自媒体的自我修养

向死而生:驳“自媒体必死”论

刘兴亮: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

阳淼:建立“我品牌”将自媒体变现

魏武挥:自媒体时代,该如何做公关?

您可能还喜欢…

2 Responses

  1. 信海光:有和解有赔偿,从滴滴诉名誉侵案看企业与自媒体关系走向说道:

    又一起作者、自媒体与企业间的名誉侵权纠纷有了结果。

    上周五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此前备受关注的《滴滴已死》名誉侵权案,有了最新结果。第一被告原文作者与原告滴滴公司达成了和解。第一被告原文作者删除文章,第二被告转载方公开道歉;另据《封面》报道,9月13日,记者从北京市海淀区法院获悉,两个微信公众号因发布多篇侮辱性、诽谤性的内容,构成侵权,被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判决赔偿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滴滴出行的注册公司)经济损失费10万元及合理支出32510元,并在其涉案的两个微信公众号显著位置连续10日发布声明,消除其侵权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上,这起滴滴与作者、自媒体之间的名誉侵权纠纷事件实际上是由两起不同的官司组成,其中一起是滴滴诉文章作者名誉侵权,双方以有条件和解告终(同案被诉的文章转载方,与滴滴其实也等于是最终和解);而第二起则以法院判被告赔偿结局。

    从判决结果看,在最近出现的多起自媒体与企业之间的名誉侵权官司中,滴滴这一起尤具代表性和样本性。因为其中涉及的三个被告因不同情况而获不同对待,在一片喊打喊杀的对立气氛中,更显示出法律的客观公正性和当事各方的冷静与理性。

    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与滴滴与文章作者的和解。2016年10月,这篇质疑滴滴的文章在网络上热传,滴滴认为,该文对滴滴带来比较恶劣的影响,随后起诉了原作者和转载方,当时滴滴提出了165万元的索赔,而双方最终之所以和解,是因为在经过充分沟通之后,滴滴公司认识到“文章仅是陈先生从学者角度发表的个人观点,虽然一些观点的表述值得商榷,但并无任何恶意。”而陈先生也表示,“自己发表观点虽然并无恶意,但确实对滴滴造成了一定影响”……最终,此案以陈先生删文,滴滴公司撤诉结局。

    随即,该案第二被告微信公众号“孵化之家”也发布了关于其未经核实内容转载该文章的道歉说明,说明中表示:“我司单纯为了增加阅读曝光量,却未在转载前认真核实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对于该文给滴滴公司名誉造成的负面影响我司表示诚恳歉意,并从此事深刻反思吸取教训,今后将加强内容审核”。

    滴滴与作者及转载网站能够和解,其最核心的关键点是双方都认识到文章是出于学者或者研究的角度,而“并无任何恶意”。这是双方和解的基础,也是法院审案宣判的基础。对比同期出结果的另一起滴滴诉两微信公众号(“的哥的姐有的说”、“TAXI地带”)案可知,因为法院明确认定两公众号“利用网络侵害他人名誉权”,所以最终需要真金白银的赔偿滴滴损失,并删文、道歉。关于赔偿金额,滴滴诉讼时提出索赔经济损失10万元及诉讼合理支出5万元,最终法院132510元,等于基本上“照批”。

    随着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互联网世界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相关前沿领域权利义务边界不清晰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海淀区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汇聚了全国多个大型互联网企业,这使得海淀法院在互联网官司方面一直走在法律界前沿,而此次对滴滴官司的宣判,也颇具启示意义。

    首先受到启示的应该是日益互联网化的媒体、作者和自媒体。尤其是后两者,随着社交媒体的崛起,作者和自媒体正在合流,作者本身就是自媒体,而自媒体的崛起又在改变着媒体的现状。

    以前的传统媒体,从内容的制作到发布一般都经过三审制的生产流程,到门户网站时代,这一流程大大缩减,及至自媒体时代内容的输出又变得更为简单,这使得一些未经受过专业训练的自媒体作者在写作上具有相当的随意性,非常容易踩出边界,损害到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在自媒体的初期,因为影响力不大,侵权者一般不会遭受反弹,但近期频繁爆出的名誉侵权案却显示,作者方和发布方在内容方面的自律已经需要提上日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自媒体当然也不是。媒体自媒体都有进行批评的权利,但是不能踩破造谣和诽谤的底线,过度情绪化地抹黑企业来蹭流量也是不可取的,造成损失就要有承担法律责任的心理准备。

    客观说,正确的舆论监督与批评,无论是对政府、企业还是娱乐明星,从长远角度看都是有益的,但是,在批评中保持善意和谨慎的态度也是必要的,滴滴诉“已死”事件中的滴滴,作为一家主方向正面的创业公司,其生存环境复杂,压力巨大,如果滴滴真的因为一篇文章蒙受重创甚至倒闭,出现成千上万人下岗,都市打车难重现,黑车重新泛滥等场景,想必即便当初“并无任何恶意”的作者,其内心也要承受相当的煎熬吧。

    其次,应该受到启发的还有那些经常因为舆论感受到困扰的企业们,其可以从滴滴官司中借鉴如何同媒体、作者和自媒体讲道理。对于来自外界的负面评论,在感到受伤的同时,应区别对待,尽管都有不实和侵权的嫌疑,但要区分、判断作者的动机,识别恶意和善意,敌人和朋友。

    企业通过法律维权是必要的,但不应因此任性的和媒体自媒体搞对立,所谓和气生财,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才是长久生存之道,在这一方面,案件中的滴滴已经有了一些大企业的气度和气象,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比很多互联网企业更加成熟。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方面的成长和成熟,比单纯规模和估值的增长意义更为深远。

    当然,企业对于那些很可能是来自对立面的,含有恶意的、并非偶发的、并且确实是毫无根据的攻击,还是有追究到底的必要,这是法律赋予企业的合法权利,比如案件中涉及的被判赔偿的一方,如果未来继续再有侵权行为,肯定还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比较高效。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近期国内接连发生了几起企业与自媒体之间的官司,但没必要因此而大惊小怪。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舆论冲突,这无论如何都是一种进步,而且,这也是自媒体正在快速壮大的必然表征,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单是微信就要几千万公众号,这么大的数量,其中不出几个害群之马才是怪现状。而规则的明确与行业自律的形成,也是一个良好媒体、自媒体环境形成的基础。

  2. 自媒体的出现是一场划时代的革命。在多少年之后,也许人们才会真正发现自媒体是怎样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自媒体赋予原子化的个体以史无前例的自主性力量,让媒体成为个人权利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并重塑了社会的权力生态、阶级生态和商业生态。

    倘若有人对我说,给我一个自媒体,我能撬起地球。我一定不会笑他,此时此刻,我比任何时候都要笃信,自媒体是可以创造某种神迹的。

    比如说,我早前几日关于2018年传媒业的50条预判,竟激起了全行业热烈的反响,其实就是自媒体对其赋能产生的奇迹。

    这也激发我继续写下去的热忱。今天既然说到自媒体的力量,那就对2018年自媒体的发展做些评估与预测,希冀读者诸君以愉快和怀疑的心志,与我共话未来的可能性。

    1.当全民都在唱衰自媒体的红利,这个行业,2018年无疑将从增量时代走向存量时代,行业迷茫情绪空前,规模停止扩张,转向内容、形式、模式的内涵型发展。

    2.头部自媒体机构化、集团化、党媒化的趋势将逐渐显现。有些大型的自媒体集团,风光绝不亚于当今的机构媒体集团,比如二更和咪蒙。

    3.自媒体将会成为公共事件、社会话题的策源地和公议平台,由此成为非常重要的议程设置主体,与之相对应的是,自媒体作品将获主流世界的显性认可,而传统媒体将进一步被边缘化。

    4.虽然传统媒体将进一步边缘化,但自媒体和传统媒体尤其是区域机构媒体的共舞与共谋,将成为明年传媒业的一大亮点。

    5.稀缺的真相,泛滥的视点,激切的情绪——这是后真相时代的自媒体内容生态,2018年生态依然不会有多大改观,但随着头部自媒体和机构媒体的问答模式日渐强化,交叉纠错能力依然值得尊重。

    6.传统媒体核心骨干持续下海,内容创业继续高歌猛进,将有更多做号的先驱死在战场上,而细分领域那些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成功率依然高企。

    7.资本在自媒体领域的进击将进入战略彷徨期,理性将代替狂热,现金流是资本的通行证,而高蹈的故事是自媒体的墓志铭,无疑,资本将进一步向头部自媒体倾斜,头部的议价能力水涨船高。因此,进入前列尤其是前三名,好好活下去,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8.更多自媒体有意进入政府公务活动、宣传和公关的采购清单,但当前意识形态的严格要求,政务类的活计将趋向有新媒体力量的传统媒体。

    9.全国号、本地号的发展,都将进入空前的迷茫期,想得太多会死得越快,聚焦用户服务和商业服务,比任何的理想主义更具现实意义。

    10.像BAT、今日头条等平台和互联网大鳄,将继续孵化和分化自媒体物种,对优质自媒体创业者的争夺将进一步升级。

    11.网信系统对自媒体的管理更加严格、更加规范,其管理责权和指挥体系将进一步下放,起码省级和副省级城市的管理权限的扩容只是时间问题,相信2018有个较大的变化。

    12.由于机构媒体不言自明的原因,那些充满光芒和温度的作品一半以上将出现于自媒体,尤其是财经和深度自媒体。各类广受社会认可的非官方榜单和奖项,更愿意为自媒体的深度报道、爆炸性消息和优质评论点赞。

    13.低俗账号以及灰度流量账号将失去生存空间,政府管理方精准打击式的日常管理,将取代“割韭菜”式的运动式管理。

    14.无论世界如何唱衰,自媒体2018依然是中国人的流量担当,和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红利依然存在,野蛮生长的时代还没有过去。

    15.阅读量和打开率的“双降”成为常态,我的看法是,不仅用户点击公号的欲望在下降,作者本身阅读公号文章的频率也在下降。自媒体整体打开率将下降到10%以下,所以,牛逼的内容才是硬道理,好的内容就是好的渠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太适合评价这个问题了。

    16.个性化的直播和调性鲜明的短视频节目,2018、2019、2020……将爆发惊人的力量,这类领域优质的人才储备可以不上限。

    17.今年以来,自媒体世界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可以预见,营销号的生存空间将愈发逼仄。当然,这里指的是纯粹的营销号,现实中许多营销号其实是有专业产品和多年品牌记忆背书的。

    18.自媒体的专业化运营变得和原创写作一样重要。将自己从海量的自媒体中推介出去,运营成本比内容生产成本更高。事实上,大部分的新兴自媒体早夭,多是只知写作不懂运营。

    19.大型互联网公司对于各种内容分发平台的投入持续加大,自媒体大V将成为直接受益者。我相信,尤其是腾讯企鹅号的布局,将史无前例,2018年,他们输不起。

    20.虽然各大互联网平台说要赋能自媒体,但只有不到3000个的自媒体能获得真正的红利。你可以一边从事主流媒体工作,一边经营着个人号,虽然变现的机会挺多,但不可以网红级,一切都是然并卵。

    21.过去新闻学界和业界对于自媒体的印象普遍较差,但一批又一批自媒体大咖涌上潮头,即使年龄越来越小,但自媒体开始进入论文搜引,如果2018年诞生专门的自媒体专业或课程,我们无需惊讶。

    22.企鹅新媒体学院和网易新媒体学院带给我的启示,一是地域性公号的挖潜价值巨大,深耕于某一个城市或地区,真的可以成为“地头蛇”;二是未来针对自媒体运营的培训业务将遍地开花,这个市场可以面向传统媒体、政府宣传单位、高校、企业等多方面。当然,2018年最有可能出现的是,这类培训和赋能方式,将大部分以公益的圈地运动出现。对于企鹅和网易的竞争,我更看好前者,网易不见兔子不撒鹰,他们实在是太抠了。

    23.2018年很可能是一个不多见的技术爆发年,届时社会上的唱衰对象可能就轮到自媒体了。自媒体人,你们大可不必理会那些唱衰的坏人,自己活得好就好了。

    24.依赖广告收入生存的自媒体将变得越来越困难,资源的纵深挖掘和垂直服务才是出路。今天我见了一家做得不错的自媒体,我就建议他们,先不要玩花哨的情怀,聚焦赚钱,现金流才是最大的生存法宝。

    25.单纯的资讯传递和片面的分析研究即将失去竞争力,加之版权的强化,这些做号的自媒体,大可先行退下了。

    26.各大领域流量基本饱和,没有粘性的增粉方式没有任何价值,哪怕做到100万粉丝,力量感还不如一个只有1万粉丝但人格化十分清晰的原创自媒体。

    27.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的发声和出场依然受到青睐,内容付费和场景付费将成常态,IP变现拥有更大的市场。

    28.具备创意力的优质媒体人和价值内容依旧可以选择进入自媒体领域,除微信公众平台外的各大平台仍未饱和,将继续扶持原创内容。

    29.不要完全拒斥“标题党”,爆款文章的标题是值得学习的,包括咪蒙的很多文章。穿透力强的标题是点睛之笔,因标题死板老套而传播不开的好文章俯拾皆是,客观地讲,因为僵化而死,一点都不值得可惜。

    30.成功的自媒体人一定要有健全的媒体人格,一方面具有深厚的专业支撑;另一方面有理想、激情等基因的砥砺。这些媒体人,将在2018元神归位,并获得市场普遍意义上的尊重。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