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志雄:你要学着习惯与任何人为伍

当年易趣还没被eBay并购的时候,我很喜欢在周五的时候遇见创始人之一的谭海音,她总是很酷地背着包摇头晃脑地宣布她的周末“非网络化生存”。

当年“非网络化生存”比较容易,你合上ThinkPad,基本上唯一需要提防的就是黑莓手机。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已经使“非网络化生存”近乎不可能。

现在基本上打开朋友圈,天天似乎都有某种山雨欲来的感觉,有时恍惚会感觉,眼前登上的是“强国论坛”,而不是自己的手机。外面是沸沸扬扬的周老虎这个那个,手机上你也仿佛从动物园的一排笼子经过;外面是郭美美如何痛哭流涕悔过,即使你关机还是同样地走过她的经历……

从个人的感觉来说,你有很多理由产生负面的情绪,但事实上,我们只能习惯于与任何人为伍。不是主动适应,就是被动适应。

这两天的一个热门事是罗永浩与王自在的相约,有的称为约架,有的说他们是双簧所以该被称为“约炮”。事实上,因为几条链接的导引,我才发现,我还漏掉了因脱口秀红火的王自健,也会发布手机创业项目。

希望我记得在他们这个月底优酷直播的时候去看一看。

锤子手机我试过几天,既有对外观以及软件的一些设计的正面感受,也有对耗能与发热的一些不满意之处。但转念一想,最后还是一声没吭,原因在于假如锤子手机最有可能吸引的用户并非此前的重度用户,TA的体会未必跟我相同——因为大家对不同方面的评估权重,很可能有很大程度的差异。

当从事要求客观职业太久时,你会明白有太多的可能性安置主观——甚至包括非主观意愿的主观。这还算是好的,在糟糕的情况下,有很多人可以学会专业地包装主观,使其呈现为客观。

所以,当我开始做《快公司》(Fast Company)中文版时,我可以很愉悦地坦然于我们的主观。好在我们的任何主观,只是尝试着以故事引导启发,使对于创新的渴望得到“解渴”的效果。简而言之,没有副作用,只有得到的多与少。这个,无伤大雅。

很清楚,对于T1手机本身,我持中性的态度。但对于罗永浩做手机,对于任何尝试接触新领域,对于任何不安分于现状,我也好,《快公司》也好,在价值观上是举双手双脚支持的。

中国是一个有足够多聪明人的国家,但说到创新力,可能有极个别人说已经领先其他各国,剩下的绝大部分人是不会那么晕的。

在GDP的高歌猛进中,我们不是尝试得太多,而是太少。我们在创新上不是过头,而是远远不足,过于安分。所以,我就是不明白……做得好还是做得坏,都可以谈自己的意见,但动不动贴标签讲人家是门外汉(这句话将来会用在很多人身上)是啥意思。

特别难以理解的是,有些人的分析语境仿佛是以这个星期作为背景的。把镜头拉开点,很多事情完全不需要争辩,或者根本就争不起来。

假定我们回到人类之初,想想那些树上的猴子会如何嘲笑那开始尝试直立行走的异类,或许会把后者跟同样滑稽的长颈鹿做个比拟?

这个例子有点太远。稍微看点近点的吧……

埃德温·德雷克(Edwin Drake)发现了开启世界能源的金钥匙——石油钻探。站在今天石油化工笼罩小半个商业世界、石油及相关因素影响着资本市场的大背景下,再怎么强调他的作用都不为过。而且,确实在德雷克之前,一般人认为石油是从邻近煤矿滴下来、挖沟渠可以将之引流到大桶里。只有德雷克从锡拉丘兹的盐井得到启发,认为得到石油的唯一办法就是开钻油井。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德雷克原来是个军人。

爱迪生在火车上卖过报纸,据说那些报纸是他自己折腾出来的,包括到别的报社去抄袭题目。

最早折腾出蒸汽船做客运航线的富顿原来是艺术家。说起来,最近两百年里不少重要创新者都曾是艺术家。换句话说,挥洒“门外汉靠边站”看法的评论者,在过去二百年有无数次丢脸的机会。

抛弃毫无建设性的“专业性”评价思路吧。任何一个行业开始的时候,全部是门外的,后来坏事的全是门内的(包括一部分由外行而内行的)……

而且,更实际的是,假如你留心观察,由于过去那么多年的Made in China积累,我们在各个行业的产能积累(甚至到相当程度的过剩)是未来创新的最值得思考的背景因素。

有精力讨论“凭什么他们可以”,不如把精力用在“仿佛我也可以”。只要屏息耐心观察,找准合适的目标,好好做一番筹划,没准你也真的可以。

作者:柯志雄,《快公司》(FastCompany)中文版主编柯志雄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