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蕾:阿里纯网络银行能活下去吗?

很难想象,人们会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投资给看不见摸不到的网络银行。单纯的互联网界面虽然能带来便利,但却不增强信任。虽然网络银行可以省去做传统物理性网点的成本,但没有物理网点可能意味着金融交易难以发生。

阿里纯网络银行能活下去吗?
阿里纯网络银行能活下去吗?

近日,阿里发布消息称,他们筹备的民营银行方向是纯网络银行,将对接阿里小贷。网络银行主要借助互联网开展业务,它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因此也被称为 AAA(Anytime、Anywhere、Anyway)银行。

我认为阿里发展网络银行是有它的优势的。首先,与传统银行相比,阿里的海量网络客户是一座金矿。像阿里这样一个存在明显的网络效应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来讲,网络效应的巨大威力使已经积聚了海量客户的互联网商业平台可以轻松地植入金融服务。

阿里巴巴[微博]的金融业务发展路径很清晰。它开始于最初的网络平台(阿里巴巴、淘宝、天猫[微博])。由于电子商务业务需要便捷的网络支付工具来支持,阿里推出了支付宝[微博]。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扩大,自然又衍生出融资需求,从而产生了阿里小贷。由于支付宝中有大量闲置资金,于是阿里巴巴与天弘基金合作推出了余额宝[微博]。

从这个发展路径,我们可以看出,阿里做纯网络银行的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阿里巴巴的各种网络平台上的巨大存量客户资源。阿里巴巴聪明地运用了这些既有资源,并加以适度的营销宣传吸引了更多的客户加入到它庞大的网络中。所以,就像阿里小贷,支付宝,余额宝一样,网络银行对于阿里来说,也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一件事。

第二,海量网络客户使得阿里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大量中小投资者或储户提供现有银行所不能提供的相关服务。互联网公司业务发展迅速,其重要特点是可以覆盖到广大的受众人群,且每人涉及到的资金也不是很多。传统银行更注重服务少数的个人(比如高净值储户),和少数的企业(比如大规模、高收益的企业),却忽略了大量中小储户,尤其是小储户。而通过互联网金融,能够快速覆盖到很多人。

因此如果网络银行能够提高良好的产品和服务,那么它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到很大的规模。

第三,阿里的大数据使得它们拥有大量消费者的信息。支付宝具有上亿的消费者信息,他们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掌握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很多国外的研究发现,如果一类人群的消费是很有计划的,不铺张浪费的,向这类人贷款实际上风险是很小的。

因此,要预测贷款人的行为,预测贷款人最后是否会违约,是否会破产,实际上看他平时的消费行为就可以了。而小微企业行为则是由个人行为构成,如果你能够掌握消费者的信息,当这个消费者成立了小微企业并需要贷款的时候,现在掌握的消费信息在预测企业违约可能上也将会非常有价值。

第四,在美国,商业银行三分之二的贷款并不是对企业贷款,而是个人贷款和家庭贷款,其中最大的一方面就是住房按揭贷款,以及信用卡或是说消费贷款。在这方面中国有很大的潜力。尤其像阿里巴巴和腾讯,它们掌握了大量的个人消费信息,则可以在这方面做得更好,这就是差异定位。现在的大银行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

阿里的纯网络银行,迄今在国内外都没有先例。纯网络银行是否符合我国现有的国情,我认为有待商榷。金融是跨期价值交换,金融交易的成功是需要交易双方信任。金融的本质就决定了银行不能没有网点,因为在出现问题、需要服务的时候,人都想要去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网点得到服务。中国人如今普遍缺乏诚信,亲朋好友都不一定敢借钱。

很难想象,人们会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投资给看不见摸不到的网络银行。单纯的互联网界面虽然能带来便利,但却不增强信任。虽然网络银行可以省去做传统物理性网点的成本,但没有物理网点可能意味着金融交易难以发生。

另外,网络银行令违约和欺诈的风险大大增加。互联网金融产品在普及面、广泛度方面发挥作用的同时,欺诈空间也增加了。在对大数据的运用上,还没有一家公司能用大数据为金融资产风险定价,最多只是做做精准营销。网络银行现在还不能做到不需要与客户见面,也不需要实地考察,更不需要抵押担保质押来为资产风险定价。

西方发达国家网络银行业务发展较早,对网络银行风险监管已逐步探索出一整套较为成熟的经验和办法。比如美国基本形成对电子商务、互联网交易乃至电子银行监管的法律框架。

各个发达国家对网络银行的监管主要包括市场准入、业务扩展管制、日常检查和信息披露等。美国、德国监管当局一般都要求网络银行接受日常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资本充足率、流动性、交易系统的安全性、客户资料的保密与隐私权的保护、电子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

在美国,除了著名的“骆驼”评价体系,还拟定了专门针对银行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该体系从审计、管理、发展成果、支持与传输等四个方面综合测算银行风险,并将风险分为五个综合评估等级。美国货币监理署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已将该体系作为对网络银行风险评价的主要工具之一。

目前,纯网络银行模式在我国属于新兴事物,法律监管方面还处于真空。我认为,发展网络银行的环境、机制尚未成熟。民营网络银行能否成功诞生,生存,且拭目以待。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朱蕾

(本文作者介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教授、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曾任波士顿著名咨询公司经理。)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