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的营销是互联网的胜利

《小时代3》VS《后会无期》是互联网的胜利。两部电影在社交媒体的加持下,前所未有的计算出各个角度的相似度。从媒体到粉丝的关注度、公众影响力、粉丝的性别、微博的转发与评论数量,甚至预告片和花絮的传播都得以精准体现。

“小时代”的营销是互联网的胜利
“小时代”的营销是互联网的胜利

“互联网思维”大概是中国去年来最热的词汇。这也是一个你不可能在任何学术研究或英文媒体上听到的词汇。借用杜克大学营销系教授Dan Ariely的话,它就像十几岁时的性爱,每个人都在谈论它,没有人知道怎样去做,每个人都觉得别人在做,于是每个人都号称自己在做。

这话搬到文化产业两位天王巨星韩寒和郭敬明身上同样适用。代笔和抄袭的争议没有影响他们自2006年以来分别高达5120万和1.2亿的版税收入,“零基础导演”的怀疑也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升起电影的海盗旗在资本市场上乘风破浪,双双以破5亿的的战绩封住了影评人的嘴。安利时代坑亲友,互联时代骗粉丝。

当文化产业彻底进入粉丝时代,没有人会比他们更熟悉互联网营销的规则:脑残与屌丝粉,才是这个社会商业价值的贡献者。 《小时代3》VS《后会无期》是互联网的胜利。两部电影在社交媒体的加持下,前所未有的计算出各个角度的相似度。从媒体到粉丝的关注度、公众影响力、粉丝的性别、微博的转发与评论数量,甚至预告片和花絮的传播都得以精准体现。

坦白讲,我今天不是要从艺术的角度去评判每一个电影的好坏,这也不是我的专长。

我本人是从十五年前新概念作文大赛之前就开始读韩寒和郭敬明的作品。大家可以明显看到两人风格的不同:韩寒是想让读者的年龄跟他走。早年读者在上学,他成为骂教育的旗杆;后来读者走入社会,他变成公民韩寒,现在读者成家立业了,他也变成装屌丝的国民岳父了。

无论是参与并参与了搜狐出品的《屌丝男士》的演出,还是故意和段子手们无节操互动创作“依然体”,抑或是po不修边幅啼笑皆非的片场照,都无形间拉进了这位福布斯富豪榜上的80后代表人物与普通网友的距离。一流的营销让这个贴着玩世不恭,文笔犀利标签的少年作家赛车手成功转型成了大导演。倘若他的微博秀的是他价格不菲的改装赛车和绯闻明星女友们,屌丝粉们还会这么和他产生共鸣吗?

郭敬明则不一样,他的粉丝群是一茬又一茬的18岁爱做梦爱玛丽苏的,甚至被称为“脑残”的少男少女们。定位不同,导致两人的风格不同。但本质上,他们都首先是文化产业的商人。

仔细研究郭敬明的商业文化模式,从市场定位,产品研发(包括签约旗下作者,由单本小说转至岛/最小说/小时代等系列层层细分),品牌扩展,内容供给,宣传企划(譬如多版炫目宣传片、宣传海报的曝光,100个拍摄小故事的话题互动),渠道合作(例如把持利诱院线宣传获得高排片率),广告投放,多媒体营销,和娱乐精神都是一个成功商人的典范。从某种意义上说,韩寒倒是在跟在郭敬明后面学习玩转资本市场。

在这个“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起来”的互联网世界里,有人会因名著而留名,但也有人会因为把握住了时代脉博而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如郭敬明所称,“我就是为年轻人订制产品”。2013年中国作家富豪榜前25名有11位80后,前十名有七位是青春文学类作家。

郭敬明的半月刊《最小说》每期一百万册发行量超文学届翘楚《收获》十倍。谁抓住了饥饿的年轻人的心,谁就会得到认同,谁就会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小时代。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林宸

(本文作者介绍: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Emory大学市场营销系博士。)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