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传统记者可能的转型

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面对席卷而来的浪潮,需要思考改变的不只是传统媒体的事,也是传统媒体记者的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新形势下,传统媒体记者只有积极做出改变,才可能处于“浪潮之巅”。

 

先来看一个事件,3月18日,某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发了一条微博,内容为:“这酒是给犯人喝的吗?还‘五粮液’?如此人性化。”微博下面配了图,图片中有两箱酒,其中一箱为五粮液提供的“四川监狱系统定制酒”。

此微博发布后立即快速扩散,很快便被转发几千次(原微博已删除,因此具体数字无法统计)。这一事件也引起传统媒体的注意,19日上午开始有大批传统媒体对此事进行报道,20日上午此话题登上了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榜。

不对此话题的内容进行评价,我们试着分析一下此话题的扩散路径。这条微博是一位网友首发于18日上午,由于此话题较为敏感且网友本身拥有8万多的粉丝,因而很快得到了大面积传播,但18日的传播基本仅限于网上,直到19日才有传统媒体跟进此话题进行了报道。传统媒体的报道扩大了此话题的传播范围,并再一次反馈到网络,使此话题得到了“二次发酵”。

此话题的传播路径我们已经看的比较清楚了,那就是首发于新媒体(微博),爆发于传统媒体,然后又反馈至新媒体(微博)导致二次爆发。

多年来,媒体记者所报道的新闻一直是民众打开双眼看世界的第一选择,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显然终止了这一局面。上述那则新闻不是由传统媒体记者而是由网友首发于新媒体上然后得到传播的。

从此事件也可以看出,面对新媒体快速发现新闻线索,快速发布新闻并传播的局面,传统媒体显得迟钝而缓慢,传统媒体在年轻、轻盈的新媒体面前似乎显得垂垂老矣。同样,传统媒体的内容提供者——记者虽然具有专业、深度等优势,但他们同样具有死板(固定模版,固定字数)、反映速度慢等缺陷。而新媒体的内容提供者——我们称之为新媒体记者,虽然没有传统媒体记者的专业度,却有传统记者没有的灵活、速度、迅速爆发等优势。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信息更加碎片化,人们关注事件很多时候关注的是事件的最新进展,而非事件的深度解读,比如美国大选的最新票数统计,叙利亚战争的最新战况等等,这时新媒体记者的存在就显得无比重要。当然,新媒体记者未来也可能不只涉及浅报道,也可能有更广阔的空间。但不论怎样都可以预见,新媒体记者在未来的新闻报道格局中将会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从公民记者到新媒体记者

公民记者的概念,到目前大概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影响却不可谓不深远。早在博客时代,公民记者便已出现,2007年,一个没有念过大学的业余记者周曙光远赴重庆报道“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他采访了著名的“钉子户”吴苹夫妇,并将采写的新闻发表到博客上,这为他的博客带来了巨大的点击量。随后,他的行动受到全世界媒体的关注。南方都市报,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英国广播公司等大型媒体机构都报道了周曙光的行动。他也逐渐地被称为中国公民记者第一人。

博客的出现造就了公民记者,而新媒体的出现同样造就了新媒体记者。但与公民记者相比,新媒体记者的门槛进一步降低,如果说博客时代的公民记者还需要写一篇文章的话,那么在微博时代新媒体记者只需要写不超过140字的消息加一张独家图片或一段视频就可以了,而这一切的实现只需要一个智能手机而已(别忘了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寻找小糖人》很大部分是用iphone拍摄的)。

2009年一架美利坚航空公司的空中客车A-320班机因故迫降于纽约哈德孙河面上。在首批到达的一艘救生艇上,一位救援人员贾尼斯·克鲁姆斯用自己的iPhone手机拍摄下当时的一幕,并上传到Twitter,成为了飞机迫降后首张现场照片。虽然随后CNN等媒体也公布了现场图片,但影响力竟远不如那张业余图片。

2012年,年仅13岁小传旺被高压气泵误伤,随后他被紧急送往北京接受治疗,途中一名随行人员通过微博发布小传旺病情的最新动态,让众多关注小传旺的人的心跟这些消息紧紧连在一起。

新媒体时代传统记者可能的转型

与传统记者相比,新媒体记者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力量,但作为一种非正式记者,也存在许多问题。

1.个人倾向性较重。作为业余记者,新媒体记者可能缺乏较为职业的素养,因此有可能使报道倾向性比较强,不能做到中立。

2.难以深度报道。新媒体记者可能没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因此可能写不出较为深度的报道。

3.难辨真假。一些无法辨认身份的新媒体记者发布的消息来源不明,难辨真假,很可能造成假消息大面积传播。

与新媒体记者相比,以上缺陷却正好是传统记者的优势。传统记者由于有记者的职业素养和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自身又多出身于报社、杂志社等权威媒体,因而一般不存在上述问题。因此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显然是传统记者转变为新媒体记者的的好时机。

那么传统记者如何转变为新媒体记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在传统媒体中转型为新媒体记者。目前,大多数传统媒体都开设了新媒体账号(主要为微博),但内容多为将传统媒体内容转到新媒体上,较少有突发新闻的第一时间报道,这便完全没有发挥出新媒体的优势。在遇到较为重大或重要新闻时,记者应该成为媒体账号的运营者,在最接近新闻前线的地方进行采访报道,并第一时间将新闻报道发于新媒体上。在这方面一些老媒体比如新京报、京华时报等应该像36氪、爱范儿等新晋媒体学习,后两者经常在奔波于各种科技产品发布会上,并在第一时间将消息通过微博传播出去。顺便说一下,英国天空电视台有一位Twitter 记者,其任务就是在个人 twitter 上发布突发新闻,追踪实时动态。

2.直接投奔新媒体。能在传统媒体中转为新媒体记者固然是好的,但这却未必行得通,毕竟传统媒体思想僵化,不一定能适应新形势。这时候就可以考虑投奔新媒体机构。在这方面@潘越飞老师做出了典范,他的心路历程是这样的:C,小记者,数月前开始在网上写文章,情绪强烈,观点鲜明,反响不错。于是一发不可收拾,网友对他的内容给出观点、分析和线索补充,其他媒体人进行解读和反驳,C得到了信息的完善和是否要写下去的判断,这一个全新的流程让他摆脱了传统媒体闭门造车的困境,爽快至极。近日,C选择了去新媒体机构。(C即潘越飞老师)

3.开辟自媒体。在传统媒体浸淫多年的记者,往往会拥有一批忠实的读者或粉丝。此时在新媒体上开辟自媒体,持续地提供优秀的内容,适时地与读者或粉丝保持互动,时间一久,便可以塑造较强的品牌力。有了品牌力,再想做点什么便不难了。在这方面成功的有@李海鹏,@互联网信徒王冠雄 @黑马良驹等。

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面对席卷而来的浪潮,需要思考改变的不只是传统媒体的事,也是传统媒体记者的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新形势下,传统媒体记者只有积极做出改变,才可能处于“浪潮之巅”。

“世界是你们的,世界是我们的,世界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作者:寻空的世界,科技博客作者,社会化营销探路者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