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豪掷240亿:文化版图端倪初现

文/李瀛寰

虾米、新浪微博、文化中国、华数传媒、优酷土豆、21世纪传媒……从2013年1月到现在,仅仅一年半的时间,阿里在文化娱乐产业的投资(仅外界知晓的),竟然已经花掉了240多亿!这个数字,即使是专业的文化产业基金,恐怕也是望尘莫及。

在许多人眼中,阿里巴巴仍然是一家以电商为主的公司,如此马不停蹄地在文化产业圈地,颇有“不务正业”的嫌疑。但是,阿里再土豪,也决计不可能无逻辑地烧钱,在文化这盘棋上,阿里绝对是有一番算盘的。

阿里为何重视文化产业?

阿里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体现出浓厚兴趣,个人认为,三个主要理由:

  一、阿里的广告属性

阿里确实是一家电子商务为主的公司,但是,落实到商业模式上,最起码到目前为止,阿里身上的广告属性是很强的,在集团营收当中,卖家在平台上的营销费用是一个大头。而媒体靠什么盈利?正是广告!在盈利模式上,阿里和文化产业其实是可以无缝对接的。

  二、补充媒体短板

相比百度腾讯,阿里在媒体布局上,是有短板的。

百度作为信息入口,媒体大多是不敢得罪它的,否则分分钟被搜索引擎屏蔽,百度百家出来后,自媒体对百度的态度也立马变得善意,百度对媒体的约束力可见一斑。腾讯也是如此,腾讯网 各地大X网 微信公众号,一大票媒体和腾讯结成了利益共同体,甚至对腾讯平台有很强的依附性。只有阿里,缺少一个围绕自己的媒体生态。

  二、文化产业大势

投资这个事儿,术的层面是看对现有业务的协同作用,道的层面,其实是要看,是不是踩在风口,顺应大势。文化产业,这是个大势。

一来,国人经济水平的提高,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必然的,二则,中国的特有国情,我们对于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重视程度是很高的,尤其是本届政府,在传统媒体转型,文化产业并购,组建传媒集团上,明显是鼓励态度,某些地市,比如上海,甚至是政府直接介入推动,并给予大量的资源倾斜。

  阿里想要怎么切入文化产业?

我相信,在文化产业上,阿里绝对不是财务投资,否则,也不会高价从腾讯挖来刘春宁,并且组建数字娱乐事业群了。但是,具体要怎么切入,外界还是有些雾里看花。

在3.8的手机淘宝生活节上,由于电影票是一个主打品类,所以,阿里的COO逍遥子曾经有过这样一番表述:“淘宝是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只是卖票,就太low了,没有发挥特长。我们除了和很多票务网站合作,还要和更多的上游内容制作公司,下游的院线影城合作。淘宝的特长是提供一个一体化的路径,可以卖票,也可以帮助用户获得资讯,让明星和用户互动,再到衍生品销售,我们的手机淘宝 微博,完全可以在这个领域给用户带来完全不同的体验。”

虽然当时逍遥子并没有详述阿里的规划,但字里行间,还是可以看出一些阿里文化娱乐版图的端倪。

文化产业本身是有一条有规律的产业链的,阿里的布局也是在围绕这条产业链:

  源头,是文化娱乐内容的生产:

传统影视(文化中国)、视频网络自制(优酷土豆)、体育赛事(恒大)

  有了产品,进入传播环节:

电视渠道(华数传媒)、网络渠道(优酷土豆)、社交网络(新浪微博)、线下渠道(线上电影票销售)

  传播完成后,是文化后产业,以衍生品销售为代表:

这就是淘宝天猫的本行了,在国外的文化产业,广告票房只是小头,后产业才是更大的金矿,好莱坞最为典型,票房只占电影产值的三成。

在生产、传播、衍生品销售这一条主线之外,阿里还有两个基础能力输出,一个是阿里云,这个是在技术上支撑特效制作、网络播放;另一个是金融能力,娱乐宝之前已经在电影圈掀起不小的风浪,被广泛讨论。

从这个布局看,不得不说一句,阿里的野心,真心大……这几乎是对文化产业全链条的渗透。

不过,投资始终只是一个布局,开花和结果,两码事,对于阿里来说,接下来,如何让这些产业链上的不同主体有效联动,打造出一个顺畅的体验流程,并且最终形成一个生态,将极大考验阿里的执行和整合能力。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