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复活,人工智能普及时代来临?

从更长久的时间点来看,今日腾讯与微软的纷争只是沧海一粟,技术的演进必然使全社会更加智能化与数据化。

文/穆楠

前段时间微软“小冰”因为渗透到用户量超过4亿的微信中,一时间成为相当热闹的话题,我在各种群里不断被调戏小冰的对话刷屏 ,不过,随着几天后腾讯对小冰的封杀以及后续微软又将其推向易信、米聊等次一级IM平台,有关于小冰复活与人工智能的未来之间的讨论越来越多。

事实上,早期的网民都知道,微软在MSN鼎盛的年代就或主动或被动的嵌入了“机器人”功能,而此次移动端小冰机器人的推出,也是微软试图在社交与移动端的又一次尝试,与PC时代不同的是,移动社交的普及与活跃度已经提升了多个量级,其便利性和想象力也远胜于当年的MSN机器人,只是,这次的主动权已经不在微软手中,那么,小冰的诞生的理由什么?为什么只有微软这个“外来和尚”先想到了移动社交机器人?

用小冰项目归属的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的话——“小冰” 是云计算、机器学习、深度神经网络等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微软正在进行多个人工智能研究项目不久的将来,他预测,20年后的机器智能将超过人类。

换句话说,小冰是微软整合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的一个前哨式产品,开放到移动IM中是为了更好的检测这套机制的可用能,要知道,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前期的代码开发只是相当初级的工作,中后期的数据累计、检索和复用才是决定其生命周期的基础。

这个角度上来看,智能机器人存在的平台至关重要,微信的活跃度,数据产生量固然是最合适的试验田,不过既然腾讯不愿意开放平台,在同类的易信等APP中,小冰同样也可以继续测试和学习“人类说话的方式”,而至于效果如何、能否对持续改进产品有所帮助,则只有开发团队自己清楚了。

机器人的特长是计算和存储,但缺少的是思考与应变,而利用累计的大数据进行信息归纳,并通过前端实现来模拟人类思维,是符合是互联网的进化习惯的,在类似产品的未来使用场景中,将更多应用在生活服务中,与之相似的是苹果iOS系统中的Siri。

不过从目前的测试反馈来看,小冰仍然还不够智能,“机器味道”偏重一些,这与中文语言本身的多样性有关,机器难以理解,这也是为什么siri中文版被用户不断吐槽的原因;另外就是上下文的理解能力与同一话题的无法展开讨论,这点仍然属于无解,它需要大量的原始数据收集才能初步实现。

上文提过,小冰算得上微软把大数据融入在移动社交的一次尝试,不同的是,小冰不是1对1服务,而是在社群之中同时解读与回馈多人回话,这就可能会产生一些有趣的应用场景,比如在娱乐中,可以应用在类似“谁是卧底”的社交游戏里;在工作中,可以整理线上会议纪要等。

除了小冰,微软同时也在尝试一些其他的人工智能项目,比如多媒体智能检索技术与新一代自然语言和语音技术,目的是让机器能看懂人类的表情识别人类的声音,这其实就已经初步具备了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机器人雏形。

张亚勤曾说,最近这30年实际上发生了两件事,一是数字化,二是IT化,过去人们不断把所有的东西变成数字,音乐、图像、文字、工业流程都把它变成了数字化,而从现在开始到未来30年则是相反的过程——互联网技术、数字虚拟世界逐步走向实体与物理化,这也就是以各种技术和大数据为基础架构的人工智能时代。

所以,从更长久的时间点来看,今日腾讯与微软的纷争只是沧海一粟,技术的演进必然使全社会更加智能化与数据化,互联网高速发展, 人工智能将肯定与移动互联更多的普及与融合,这个角度来说,小冰无论平台在哪,结局如何,都的确算个先行者。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