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联合、自动解散:一个罗辑思维订户眼中的互联网思维

自由联合、自动解散:一个罗辑思维订户眼中的互联网思维

近期罗辑思维招募第二期会员,虽然没有招满8万,只招了2万,但是才将将成立一年的自媒体栏目,就能在一天之内募集到800万资金,这样的成绩实在是令人震惊的。关注的多了,评论的也就多,难免鱼龙混杂,我也就顺便吐槽几句。(顺便表明一下身份,我刚刚抢到会员)
内容为王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在我眼中,罗辑思维跟一般的自媒体有很多不同,并且这些不同都是值得深刻反思的。首先,强调的重点不同。一般的自媒体往往强调的是内容。当然,我并不是说内容为王。在互联网时代,仔细搜一搜能发现其实优质的内容是很多的,更何况,每个人对内容优良的判定标准也不一样,所以所谓的内容为王不过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我这里所说的内容,其实指的是自媒体人的鲜明的观点和态度。说得模式化点就是,自媒体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发布自己对某事的看法或者自己的理论,发出自己的声音,让想听的人自发的去寻找订阅。而罗振宇强调的则是魅力人格体。其实这两者有相同的地方,比如,都是强调作者自身的魅力来吸引听众,形成的是个人品牌。但是不同的是,罗振宇经常强调,自己是没有定位的,也就是罗辑思维没有固定的范围,听众们是因为对此人对此栏目的信任而不断的收听,他最大的好处就在于除了表达的人是确定的以外,内容观点是不确定的(当然,他经常说别人来说也行,目前还没有)。
他主要是说书中的观点,顺便夹带一些自己的私货。人们记住的不仅是书中的观点,更是他的思维方式,以及他特有的人格魅力。我仔细的看过每一期的罗辑思维,他确实没有给自己限定在某一领域,经济历史什么都讲,只不过跟互联网关联的讲的会比较多。
媒体人,走出体制,更自由。
其次,目的不同。大多数自媒体往往是从传统媒体当中走出来的,因为他们发现在体制内,自己表达的咽喉会被掐着,所以走出来,更自由。罗振宇也是从传统媒体中走出来的,但除了更自由的表达以外,他跟申音还想进行一次商业模式的实验。申音说过,他之所以决定跟罗振宇合作,是因为罗振宇对他说,他打算用十年的时间进行这样的一场实验,算是对自己一个交代。罗振宇想要实验的就是,他能不能摸索出一种互联网的自媒体模式,组建成一个由价值观相同的人组成的社群。
最后,运营的模式不同,自媒体的人模式基本上就是写稿参加论坛以及个人品牌的周边延伸等。罗振宇则说他的运营模式是雪山模式,就是指由于团队人员非常少,据说只有5人,所以不太需要固定的盈利模式,无论是收费还是拉赞助都足以养活团队。这很像雪山上,只要雪足够厚,就一定会因为雪的融化而在山脚下汇聚成一条河流,只不过汇聚成河流的渠道不太固定而已。
互联网的特征:不确定性
回顾一下这三点,背后隐藏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不确定性。首先是内容的不确定。其次是社群里的人聚集的目的不确定。罗振宇只是打算将喜欢罗辑思维的人汇聚在一起,或者按他所说,将喜爱读书的人汇聚在一起,特别注意,这些人并不是因为先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聚集,而是聚集在一起之后在看看有没有什么目标能让大家都参与。最后是运营模式的不确定,到底什么商家愿意找到罗胖,他不知道,也没法预测,他只是先形成群体,然后等着商家找上门来,形成合作。或者群体内部有人提议,然后自发形成一个组织去想办法赚钱。
我个人觉得,造成这种高度不确定性的根本原因正是他所依赖的互联网本身特征。而由此,我不由的联想到另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才是互联网思维。
罗振宇经常说的就是,互联网不是边界线上陈兵百万,而是用溶解的方式,摧毁一切传统组织。对此,我的理解是,互联网思维并不是一种模型,而是一种全新的组织生成模式。传统工业是一种建立在分工与目标的基础上的组织形态,它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管理。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控制,利用人性当中的弱点,或者人生存时必要的条件,对组织内的人进行控制。传统工业组织,更多的是高层发生决策,而中层负责控制,底层负责执行,是一种中央控制模型。但是当组织十分庞大的时候,面对一个高度不确定的社会,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出现任何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时候更多的是要求组织快速的相应,立马作出调整。
而传统组织的弱点恰恰是反应速度很慢。这种慢不是因为信息传播速度慢而造成的,而是因为决策速度慢。它需要由底层反馈,中层传导,高层进行决策,然后再原路返回,由底层执行。且不说信息在传到的过程当中,可能发生变异,单是决策速度就已经慢很多拍了。互联网组恰恰是一种无中心化组织,一种网状的模型,没有决策中心,而是顺着态势发展而顺应做出决定。这样的反应速度无疑大大加快,当然,这对组织内部的人员要求也高很多,以至于可以出现分工的模糊化,每个人的多角色协作化。
自由联合、自动解散
所以我心中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往往人数不是太多,并且分散成各个小团队,单点负责,迅速决策,需要组合时,立即自由联合,任务完成后,自动解散。他们并不太依靠大规模的市场调研,然后确定产品的开发,而是利用整个社会信息传播速度很快,进行快速试错。也不依靠什么层级管理,进行组织协作,更没有什么ERP或者什么KPI,完全是一种任务驱动式的协作方式。
未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自我链接,自我生成的组织出现,他们出现可能没有具体目标,只是一群价值观比较像,甚至某种程度上,行为逻辑完全一致的人自发链接组建的。顺着这样的逻辑推理下去,未来的互联网社会,应该是一种以人为网络节点,各个小社群相互链接的拓扑组织结构。从全局上来看,自然就是无中心化,无权威化,无固定组织形态的结构。
从罗振宇的初衷上来讲,他也是希望组成这样的一个自组织群体,在这样的群体里,利用罗辑思维平台进行各种活动。由于大家的价值观比较像,所以可能会产生很多共鸣。在组织内部完全可能自动生成目标,然后进行群体协作。这样分工高度模糊化,目标自动生成化的组织,跟传统组织的有很大的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组织内部的人,自我认同或者说组织忠诚度是非常高的。相互之间也不存在谁管理谁,谁压制谁的问题。大家一律平等,组织任务是自我认领,而不是进行组织分配。这样组织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互联网社会
从本质上讲,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现在还处于后工业时代,每个人还有清楚的人生目标,同时社会资源还不够发达,很多人还不能从生存需求过渡到自我认知需求,因此行为逻辑依旧是以个人目标来主导个体的具体行为行为。未来的互联网社会,可能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也是高度模糊的。这时候,每个用户可能更看中的是自己当下的感觉,而不是结果。所以,谁能提供给用户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谁就算是抓住了互联网时代的体验。
利用互联网这样的信息传播工具,人们自发的聚集成相互交叉的社群,形成自组织,从全局来看,是一种高度无中心无固定结构的社会拓扑组织,从每个单点的人来看,是一种高度组织认同,高度分工模糊化,人扮演角色多样化的目标自动生成,自由链接组合的组织。它依靠大数据对用户进行态势描述,深挖用户的需求,提供给用户不一样的感受。这样的组织要么是依靠价值观进行组织协调,要么是依靠任务自领进行组织分工。目标生成时,组织自动生成,目标实现时,组织自动解散。
罗辑思维进行的就是这样的实验。当然,这也就是我愿意掏200的原因之一。套用句罗振宇演讲时的话,现在还是茫茫的黑夜之中,我们进行的只是盲人摸象,但是没关系,未来的黎明已经开始慢慢显现,我们今天摸出一个鼻子,明天摸出一条尾巴,总有一天,我们会理解互联网社会到底是怎么样的。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2015 年 08 月 28 日

    […] 自由联合、自动解散:一个罗辑思维订户眼中的互联网思维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