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陈晓旭 欧阳奋强主演的《红楼梦》为什么是永远的经典?

【编者按】今年是1987版《红楼梦》电视剧开播三十周年,这部电视剧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她在剧本创作、人物角色、主题音乐、服装等方面精雕细琢,驻进了观众的心里。读书会名家孙晶岩老师日前应邀参加了该剧开播三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以及《红楼梦》开播三十周年再聚首纪念音乐会。在此,我们邀请孙老师为大家分享她对这部剧及纪念活动的所思所感,以飨书友。

红楼梦(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文/孙晶岩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

近期,我应邀参加了第八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暨八七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开播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心中感慨万千。14岁时,我在部队当新兵,恰逢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再版,妈妈从内部书店给我淘了四套书,这些书里我最喜欢《红楼梦》,虽然是竖版的,可我却读得如痴如醉。今年世界读书日期间,人民出版社读书会邀请我向书友推荐图书,我推荐的是《红楼梦》《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和《雾都伦敦》。

我认为,《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艺术性最强的一部伟大著作,作者描写了几百个人物,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作者以宝黛爱情悲剧为线索,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过程的描述,揭露了封建家族的荒淫腐败,显示出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作者善于通过大事件和大场面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的漩涡中表现其性格,心理刻画细腻,语言生动形象,准确洗炼,文学性强,结构宏大,情节曲折,脉络清晰。

1987版《红楼梦》电视剧,播出时可谓万人空巷,我至今记忆犹新,甚至演员的名字、表演特点和插曲都记得很清楚。

《红楼梦》电视剧主创人员

《红楼梦》电视剧主创人员

1987版《红楼梦》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摄制的一部古装连续剧。由王扶林先生导演,周汝昌、王蒙、周岭、曹禺、沈从文等多位红学家参与制作,主    演:陈晓旭,欧阳奋强,张莉,邓婕,高宏亮,郭霄珍;制片人:王扶林,韩淮,任大惠,郑燕昌,蔡世富;剧本顾问:曹禺、沈从文、吴世昌、周汝昌等;编剧:周雷、刘耕路、周岭。该剧前29集基本忠实于曹雪芹原著前八十回,后7集夏金桂撩汉、司棋之死、海棠花开、贾宝玉丢玉、林黛玉焚稿、薛宝钗出闺、惜春出家、获罪抄家、雪地里披着大红猩猩毡斗篷出家等主体剧情仍根据前八十回的伏笔,结合红学研究成果,对香菱之死、探春远嫁、贾母之死、巧姐获救等情节进行了修改,又重新创作出狱神庙探监、凤姐死于狱中、湘云流落风尘、贾府家亡人散等剧情。该剧播出后引起全国轰动,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重播千余次,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

经典不需要自吹自擂,经典是观众发自内心的推举,是经过历史考验的。这部戏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关键是主创人员用心做事,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与人物死磕。更多红楼梦解读:www.yangfenzi.com/tag/hongloumeng

拍摄这部戏时,剧组在圆明园举办了两期学习班。如果说新兵要在新兵连里集训的话,那么这些演员也经历了军营式的集训生活。演员是从全国各地挑选来的一群草根,基本没有看过《红楼梦》,剧组就发给演员人手一册。开始,王扶林导演不给演员分配角色,而是要求所有演员每天必读《红楼梦》,研究原著,体会书里的人物关系,学习琴棋书画,增强艺术修养,然后将人物互换角色练表演。演员早晨不许睡懒觉,一律起床跑步锻炼身体。王立平老师潜心做了《枉凝眉》和《序曲》的音乐,演员们每天都聆听这些曲子练形体,久而久之,身心被音乐浸染,心灵被名著熏陶,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是那个年代的味道。

《红楼梦》音乐作曲家王立平给导演王扶林的题词

《红楼梦》音乐作曲家王立平给导演王扶林的题词

因为喜欢这部戏,我还买了这部戏制作的挂历,记得演林黛玉的陈晓旭是辽宁鞍山姑娘,她冰雪聪明,爱使小性子,眼角眉梢都是泪,一颦一笑都是情,活脱脱一个林黛玉,真是千古绝唱;演王熙凤的邓婕是个川剧演员,将王熙凤的风情万种精明干练心狠手辣演的惟妙惟肖,非常出彩,这两个人物是不可复制的;演贾宝玉的欧阳奋强是四川小伙儿,浓眉大眼,仪表堂堂,为了让他的性格贴近贾宝玉,导演特准他可以在剧组里随便和他人开玩笑,搞恶作剧,使他的表演收放自如;演薛宝钗的张莉特别漂亮,雍容华贵,温文尔雅,为了剧情需要刻苦学弹古筝;演探春的东方闻樱才华出众,有女中豪杰的阳刚之气,她远嫁那场戏令人肝肠寸断,过目不忘;演晴雯的张静林灵气逼人,撕扇子、深夜补裘衣、怒斥王善保家的几场戏把她的天真无邪、至情至性、洒脱泼辣、敢作敢当的性格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演妙玉的姬培杰,好像是个工人,眉宇间有一种出家人的超凡脱俗……

导演王扶林

导演王扶林

贾宝玉(欧阳奋强)与尤三姐(周月)

贾宝玉(欧阳奋强)与尤三姐(周月)

最近,我听王立平老师谈1987版《红楼梦》电视剧音乐的创作,非常感动。现在的创作讲究短平快,一首歌曲立等可取,这是违背艺术规律的。王立平老师有着极高的艺术修养,他对《红楼梦》的人物关系了如指掌,对《红楼梦》的深刻内涵顶礼膜拜,对《红楼梦》的诗词歌赋烂熟于心,他对曹雪芹和红学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把自己整个的心血都浸泡在《红楼梦》的音乐创作中,费时四年,呕心沥血,绞尽脑汁,把自己写残了,掏空了,经常趴在钢琴上为人物的命运哭泣,他自己吃透了曹雪芹原著的文学精髓,所以他创作的《序曲》《引子》《枉凝眉》《葬花吟》《紫菱洲歌》《红豆曲》《秋窗风雨夕》《晴雯歌》《聪明累》《分骨肉》《叹香菱》《题帕三绝》《好了歌》这13首歌曲,才那样打动人心。

孙晶岩与《红楼梦》作曲王立平

孙晶岩与《红楼梦》作曲王立平

在人民大会堂,我聆听了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开播三十周年再聚首纪念音乐会,无论是陈力还是吴碧霞,无论是王洁实还是黄华丽,都完美地诠释了王立平的《红楼梦》音乐,我觉得每个音符都浸透了他的血汗,其中仅一首《葬花吟》就写了一年零九个月。这种创作态度令我敬畏。是啊,慢工出细活,《红楼梦》的音乐创作不是白开水、顺口溜,必须与曹雪芹的文学境界相对应,那是一坛陈年老酒,香气扑鼻,历久弥新。

我进入人民大会堂时,看到前面有一个高个小伙子,我信口说了句“山东大个”,他说自己真的是山东济南人。我问他你在北京工作,今晚专程来听音乐会?他说自己在山东工作,利用周末专程坐火车来北京听音乐会,来回车票加音乐会票和住宿花了1500元钱。我问他值吗?他斩钉截铁地说:“值!” 在人民大会堂,我还见到了比这个小伙子还牛的粉儿,他们从美国和加拿大打飞的来北京,听完音乐会再飞回北美,不耽误周一上班。

我是大学教师、作家兼央视微电影频道编剧,写过电影、电视剧,作为策划、编剧和制片在剧组工作过。现在拍电视剧讲究的是多少钱一集戏,或者打包多少钱一部戏,主要演员要住高级宾馆,小鲜肉们要高价要的离谱儿,演员互相攀比,稍微艰苦一点的表演就找替身,站在天桥上怕晒黑了要找替身,骑马怕摔着要找替身,演员带助理成为家常便饭,有的女演员拍戏不背台词,拍摄时只念“1234”,依靠后期配音糊弄观众;一个不认真深入生活,每天往脸上敷三张面膜,带N个助理、方言台词都说不好的女演员怎么可能真正懂得村妇的感情,演出村妇的感觉呢?这样的创作态度不可能出精品,我对这种劣质电影、电视剧的回答就是不看,对这种糊弄观众的行为嗤之以鼻。

我看了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感动得几度流泪,这部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印度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我一直很喜欢印度电影,当年的《流浪者》如今还历历在目。《摔跤吧!爸爸》中演员的表演多么朴实自然,感情真挚,增肥50斤对一个演员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情,但是为了艺术,阿米尔汗就能这样做,这叫做为艺术献身。

好作品不是自诩爷和腕儿的人就能创作出来的,经典不是靠花银子雇水军吹捧自己就能得到承认的,为什么《红楼梦》捉襟见肘的经费却出了精品?为什么一群不是腕儿的演员演出了精品?就因为这个团队是用一颗敬畏之心对待文学名著,王扶林导演是一个大将,懂得用人之道,善于调教演员,他珍惜演员的青涩、率真,启发他们观察体验生活,激发演员的创造性,把表演艺术发挥到极致,我始终认为陈力在《红楼梦》中的演唱是不可复制的,她声音中的青涩、情感的真挚是很多大腕音乐家所不具备的,在王立平的调教下非常出彩儿。

值得一提的是,1987版《红楼梦》剧组有一个强大的顾问团队和编剧团队,这是剧本的灵魂。

近日,我应邀和1987版《红楼梦》剧组成员在一起聚会了一天,亲眼看到他们认真走红毯,冒着烈日开座谈会,情真意切地与观众交流,中午吃完饭顾不上休息就赶往人民大会堂走台,化妆,准备演出节目,表演时全神贯注十分敬业。

当年整个剧组成员不浮躁,耐得住寂寞,入戏很深,用心做事,不靠替身,不找助理,编剧、导演、作曲、摄影、服装、化妆、道具、配音拧成一股绳精心打磨;如今,他们更是时刻把观众放在心上,有十几位艺术家专程从海外赶回参加《红楼梦》开播三十周年再聚首活动,他们的真诚感染了观众,全场15000名观众和演员一道同唱《枉凝眉》,场面感人至深。

这是一群真正的艺术家,为艺术呕心沥血,这才是中国艺术创作的未来!

作者简介:孙晶岩,“读书会”社交平台名家、国家一级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全国公安文联理事、北京市版权保护协会理事。孙晶岩,著名女作家,1956年生于山东烟台,14岁入伍,毕业于总后军医学校及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一级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北京市版权保护协会理事,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198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6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山脊——中国扶贫行动》(上下卷)、《中国金融黑洞》、《中国女子监狱调查手记》、《重绽芬芳》、《放飞的生命》、《服装交响曲》,报告文学集《女作家眼中的世界》,散文集《海梦》,电视连续剧《重归青杀涧》等,作品逾400万字,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首届中国文联优秀图书头奖等十余项文学奖,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日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介绍到国外。

推荐阅读:

石头记(脂砚斋全评本)(上、下)(修订版)

曹雪芹 著,霍国玲、紫军 校勘
责任编辑 李惠
人民出版社
2016年1月

石头记(脂砚斋全评本)

【推荐理由】自辛亥革命以后,数部曹雪芹著作的早期抄本陆续被发现。其书名叫做《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或《石头记》,最多只有八十回,并带有脂砚斋批语。这些早期抄本反映了作者的创作过程。其中“戚序本”是曹雪芹临终时正在修订的本子,也是几个早期抄本中最成熟的本子。《石头记(脂砚斋全评本 套装上下册 修订版)》正是以“戚序本”作为底本,以其他早期抄本作为参校本校勘而成的。本书收入了全部脂砚斋批语,因而它是迄今为止最接近曹雪芹本意的著作。

《石头记》是曹雪芹著作的“本名”。在“甲戌本”(二评本)正文中云:“此书有五个书名”。但到庚辰本(四评本)时删去了《红楼梦》之名,其后的“蒙府本”“戚序本”亦然,故《石头记(脂砚斋全评本 套装上下册 修订版)》叫做《石头记》(脂砚斋全评本),堪列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首。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我爱我家》与《红楼梦》有何关系

➤ 李铁:《红楼梦》隐藏了什么真事?

➤ 闫红:食色,性也——红楼梦里的好味道

➤ 丁启阵:假如林黛玉当上荣国府管家——红楼说梦之一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