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龙:提高网络危机管理和应急处理能力

由网络大国发展成为网络强国,需从优化网络信息组织机构顶层制度设计、健全网络危机预警和应急处理系统、加强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完善政府与公众对话新机制、增强公民媒介素养等方面来考量、推进。

  面对网络信息管理机制不健全的困境,关键是将网络危机治理纳入国家安全战略,尽快完善网络信息管理机制顶层设计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尽快解决好国家安全委员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层级关系、职能分工及相互衔接的问题。建议尽快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组织机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相关专业分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能权限,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网络信息顶层制度设计、监测、预警、防范、引导、危机处理等工作,相关专业机构直接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不受地方政府管辖,但地方政府负有对网络信息监管与治理的责任,并将网络危机管理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以此强化其履行职责。如此一来,通过垂直化管理模式,建立统一立体、统筹全局、协调高效、运作科学的网络信息管理体系,解决网络信息管理组织分散、权责不清、相互推诿、协调不力、效率不高、治理迟滞等弊端,提高政府对网络危机的监管、研判、预警、引导和应急处理能力,尽可能地维护政府形象,最大限度地降低网络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政府要从网络危机预警和应急处理层面上下功夫,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科学的网络信息收集分析方法。如通过组建网络信息收集队伍深入新闻讨论群组、各种论坛,利用搜索引擎和搜索软件等方式,了解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事件,对相关事件的看法以及价值观念的变化动向,并及时作出回应处理。网络危机应急处理方面,关键是政府要坦诚快速公开信息,还原事件真相。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对同一事件看法和版本的多元化成为一种必然,这是导致众多网民无法辨别事件真伪、引发猜疑甚至不满进而进一步扩散虚伪信息的根源之一。出现负面舆论之初,政府只有真诚地公开信息,还原事件真相,表明政府对事件的态度和处理办法,满足和维护公众的知情权,才能让公众理性和客观地看待事件,消除他们的不满情绪,防止负面舆论的扩散和恶化,引导负面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扩大网络舆论的主导优势。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中国既是网民数量的网络大国,同时又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后位国”,不少重要网络产品和技术仍依赖进口来实现,无法摆脱在核心技术和服务器等硬件设施方面受制于人的危险状况。“斯诺登事件”证明:缺乏关键技术和自主产权,网络安全的保护与防护就会变得“脆弱无力”,没有网络信息技术的主导权就没有网络安全的控制权。中国网络危机的应对与治理必须把网络信息技术研发和队伍建设摆在核心位置。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激励机制、优化发展环境等方式,统筹谋划好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研究发展战略,加强网络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功能,打破制度壁垒和区域障碍,促进信息、人才、资金、技术自由流动,提高与信息技术研发生产紧密相关的一切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要巩固和扩大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信息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营造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良好环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创新自主创新联盟模式,基础研究和运用研究同步推进,强化自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研发,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和成功率,扩大网络信息技术控制权的广度和深度。

讲真话既是处理危机的原则,也是最有效的战略。处理危机就是要建立与公众对话的机制与通路。面对网络危机,政府应借助网络载体来构建政府与民众之间互动平等的对话机制与平台,坦诚平等地与民众进行对话,使更多民众困惑事件得到澄清、更多不平等意见和建议得到平等表达、更多不同经验得到分享,形成公众与政府对舆论事件的共识,赢得公众对政府执政理念、方针政策的理解与支持,提高政府形象与公信力,使网络负面舆论不攻自破。其一,政府与公众对话须以真诚为原则。从公众立场出发,进行互动式地交流,而不是官僚主义独白式地“倒筛子”,把政府意志强加于公众,或文过饰非地、谎言式地应付公众。其二,用突破负面舆论事件的局限性思维来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政府与公众的对话包括有形对话和无形对话两种。有形对话是政府对某一具体事件的处理方式及对公众的回应而言;无形对话是指政府通过创新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等来塑造政府良好形象和提高公信力,来赢得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与拥护,所达成的相互之间默契性支持的对话方式。事实上,无形对话比有形对话更为有效而且效果更为长久。对于网络危机的控制与处理,政府应从消除产生危机的土壤和环境着手,如通过加大政府执政公开性、透明度,切实解决好民生的切身利益问题,重新塑造和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拥护力,来消解负面舆论。

要提升政府官员媒介素养。政府官员要正确认识网络媒体的功能与规律,增强网络危机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增强媒体工作者职业道德自律和职业操作规范。媒体工作者既要坚守职业操守,所发布信息必须忠于事实、忠于真相,严防社会责任被私利挤占、替代;又要敢于、勇于揭露和批判虚假信息,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建立一体化全民网络危机媒介素养教育机制。公民网络危机教育应从小学抓起,建议将网络危机教育纳入全民教育课程体系,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宣传,安全警示教育专题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方式增强公民的网络危机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通过上述措施,重点提高公民对各种形式媒介的认知能力,获取、解读、批判和评估媒介信息的能力,生产、加工与传播信息的能力和正确运用媒介话语权的能力。

(作者:张显龙 系中国信息安全杂志社副社长)

来源: 学习时报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