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赐香:中国男人女性化

女性化之男性,中国文学作品与戏曲舞台上多了去了;更严重的是,中国男性一旦女性化,紧随其后的就是中国男性的弱势化,单说文学模式,西方是英雄救美,中国就是美人救英雄了;第二个后果,男性在爱情市场上的被动与落后……那么中国男性女性化的文化原因何在呢?我认为有五大原因。

中国男人女性化

文/端木赐香

几年前,中国某刊物上引发一场战争,战争的一方是男人,另一方是女人。女人说中国的男人没有绅士风度,男人就全力反驳,男人反驳时最幽默最具英式绅士风度的一句话是:是的,中国没有绅士,可是,中国的淑女在哪儿?言下之意,没有淑女,哪来绅士?

看了之后,令人莞尔,是的,绅士需要淑女来成全。试想男人每天遭遇泼妇,哪由着他不无赖啊!可是这逻辑反过来也成立,淑女同样需要绅士来成全,试想一个女人每天遭遇无赖,她不撒泼也不成啊。这样一来,我们就陷入那个先鸡还是先蛋的泥沼了,我把它简称为“鸡蛋”问题。

鸡蛋问题不好对付,我们先绕过去。其实,中国男人不只是缺少绅士风度,翻翻古代典籍,历史中,哪怕是文学作品中,真正让人欣赏的男性似乎也没有几个。我最喜欢的男性(这是纯性别眼光,抛除掉这种性别视野,我最喜欢的还是子贡,风流倜傥的端木赐同志),只有两个,可惜的是,这两个都是外国人,还都不在了。这两个人,一个是斯巴达克思,一个是拿破仑。我想像不出斯巴达克斯是如何在决斗场上与老虎决斗的,但我想,肯定是威风极了。你会说,你崇洋媚外,中国也有一个打虎英雄武二啊。是啊,我知道,可是别说武二身上还有诸多其他中国式的毛病,单说他那撒酒疯式的打虎我就不喜欢。至于拿破仑,我想不通一个中国人眼里都算三级残废的小个子男人,怎么会那样魅力无穷?女人喜欢他不说,连男人都崇拜他,怎么搞的?我是因好奇而喜欢。当然了,喜欢这两个人还有一个原因,乃是由于他们都不在了,离得又远,就没人与我争风吃醋了,省了诸多麻烦。

开场白可能离题远了,咱们这就回去。我拿着放大镜分析中国男人,咱们的男性可能接受不了,不过,第一,这是理性分析,感情上不接受是另外一回事;第二,这是群体分析,不是针对个人,切勿对号入座;第三,更重要的是,中国男人也是中国文化的产物,我们的目标,是在文化分析;第四,我在此窗看风景,你在那山搭凉棚,我们就坐的位置不同,选择的地域不同,甚至仅仅因为心情不同,看到的风景也就不同。所以,你完全可以用你的风景来覆盖我的风景,我喜欢一人一景!

这里我的第一个课题,是中国男人的文艺镜像。中国男人的文艺镜像呢,又可以分为三个子课题。今天我要讲的,是第一个子课题:中国男性的女性化问题!

女性化之男性,中国文学作品与戏曲舞台上多了去了。《梁祝》中的梁兄,《红楼梦》里的宝哥哥。在书页里,与其说他们是玉树临风,还不如说是弱不禁风;在舞台上,与其说他们是痴情郎,还不如说是白痴兔。更有甚者,导演们为了突出他们的女性化特征,干脆找女演员来女扮男装。可气的是,找女演员,像郎平郑海霞邓亚萍那样的也不能用,还得找那种纯种女人式的。你说唱戏用女演员吧,越剧乃南方剧种,南方男人大概就那么个腻歪样儿,越调也就那么个腻歪劲儿,我们也就认了。没想到有些人拍电视也用女的,一点也不照顾我们观众的情绪。比如那个《新白娘子传奇》,女许郎一出面,我浑身起鸡皮疙瘩,可人家白娘子倒没事,估计人家是仙女,功夫大,不像我们俗人,招架不住这个同性什么的。

中国男性一旦女性化,就坏了菜了。它导致中国男性的弱势化,单说文学模式,西方是英雄救美,中国就是美人救英雄了——公子落难后花园,小姐慧眼识英雄,至于小姐轻者把自己的小金库相赠,重者把自己的千金之躯相许的爽快咱就不夸了,只说一点,中国戏曲影视里最揪人心的一个镜头是:小流氓调戏小姐了,公子冲上去了,结果没救了小姐,自己倒被人打伤了,结果还得小姐找人把他抬回家中养伤,你说憋气不憋气?我这人不是好人,老是设想,如果宝哥哥领着林妹妹逛大街,遇上了小流氓,你们说咋办?我猜,一拳下去,宝哥哥肯定晕菜,林妹妹只好拿起一把剪刀:你们别过来,过来我就自杀!问题是,如果林妹妹没带剪刀咋办?所以,每次上街,估计黛玉还得给宝玉提个醒儿:哥哥,可别忘了带咱的剪刀!

不是我损男人,咱们损男人的传统文学也够多了,比如穆桂英挂帅,佘太君挂帅,十二寡妇征西什么的,历史上哪有这么多的棒老太、棒寡妇、棒媳妇儿?可是不知演义这些故事的作者安的什么心,每个故事都在告诉我们同一个主题思想:数英雄人物,还看女人!为了证明女人是男人的救世主,男身的观音进军中国不久,就被阉了,男身观音渐变为女身观音,这事闹的!

男性女性化还会导致一个后果,那就是男性在爱情市场上的被动与落后,男人被动倒不要紧,关键是让人感觉与他们唱对手戏的女人都有“女流氓”的嫌疑。比如七仙女,把人家董永截到路口不让过,要想从此过,得把我娶走,端的流氓到家了。董哥哥不敢,大路不走我走小路,问题是女流氓一下子又飞到了小路口,可怜的“董狼”,没有办法了才可怜兮兮地问那流氓:大姐,你为何耽误我穷人的功夫?你听听,就差叫大爷了。问题是叫大爷也不行,这边流氓发话了:大路朝天,各走各边,难道你走得,我站也站不得么?大家听听,典型的流氓啊。“董狼”使出浑身解数,抗战也没有成功,女流氓最后得了意,把“董狼”弄到手了。还千古爱情呢,骗谁?不过,从心理深层来分析,中国男性文人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女流氓”情结,所以中国经典神话里,大都是女流氓主动上门,以身相许的。不信,看《聊斋》去,里面到处都是“灰男人”情结——做梦就梦女流氓!这一点国情让我很纳闷,西方流行灰姑娘故事——可怜的姑娘遇上了一个英俊多情的小伙,让好多傻姑娘看着流口水;而中国则相反,流行灰小子(或称小灰狼)的故事,可怜的男人每天过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唯心主义生活,突然有一天,来了个女鬼,长得如花似玉不说,还特会做饭。更重要的是,这种女人不是那种麻烦型的女人,一会儿要男人陪她上街,一会儿跟男人耍小脾气的。相反,女鬼们通情达理,基本上没有耍小脾气的,而且知道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不来。做饭的时候来,睡觉的时候来,男人读书的时候,她不来捣乱。最后还有一点很关键,这些女鬼通通都不要男方家出彩礼。多美好的姻缘啊,这些故事,让中国的大灰狼小灰狼看得口水儿流成河了。我一男同学深中此毒,经常开玩笑说:我晚上睡觉老开着窗户,希望有漂亮的女贼劫我的钱,掠我的色,奈何窗户连开几年,连个女鬼也没见着!

表象讲完了,现在分析一下男性女性化的文化原因。

第一,从经济基础看,中国是小农经济,农业较之于畜牧业和渔猎业,缺少明显的性特征,种地不需要攻击,不需要冒险,需要的是女性的精细与忍耐,农业民族的文化性格便趋向于女性化。

第二,从政治体制上讲,长达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体制也可能造成中国国民性格的女性化,具体来讲,三纲五常这些玩意儿就是要斩人之阳刚之气,直接后果就是皇帝君父化,大臣臣妾化,后宫里的男人干脆阉掉,中国男人就这么被统治者玩弄于股掌之上。

第三,从意识形态上讲,与小农经济上层建筑相对应的文化便是儒道佛三家。佛无性,道阴柔,儒家虽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看表面,似乎是刚柔相济,只可惜,后来的发展,忠孝义三把剑齐下,导致中国儒家文化犹如被阉割的文化,中国男人的膝盖从此直不起来,长跪数千年。有人打比方说,宋以后的中国文化情调是香甜而柔软的,此话诚是。中间虽有北方少数民族骑马南下,却仍不能挽“柔软于既倒”,相反,倒是成吉思汗的那些骠悍的子孙们,由赳赳骑士变成只会喝茶遛鸟的八旗子弟,屁股上也只穿丝绸套裤了。同学们,钢铁就是这样没炼成的。

第四,从心理学上讲,中国女人普遍有“小白脸”情结,这对男人的弱势化是一个不小的推动。似乎可以这样说,女为悦己者容,男为悦己者弱。而女人之所以有小白脸情结,可能是中国女人本身裹脚缠足等原因导致自身过分弱势化,基于自我保护等安全方面的考虑,她们才不得不选择一个可能对自己侵犯性不大攻击性不强的弱家伙。虽然小白脸并不一定就缺少侵犯性与攻击性,但是至少表面上看来,不像个喜欢打老婆的男人。你说中国那时的女人对男人的要求是什么?首先就是不挨打嘛!你们能想像出来,宝玉和许仙这号人,会噼哩啪啦地给老婆一顿乱揍吗?

第五,男人女性化还跟生活方式有关。按当时的社会主旋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中国传统男人下地干活了,孔子叫他们小人;中国男人去做生意了,孟子又叫人家“贱人”,所以稍微有些门道的男人,大都要走科举求仕之路。一条道走到黑,天天之乎者也的,可不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了嘛。这种男人当然手无缚鸡之力啦。

至于如今,中国男人更是被人称作床头跪,三从四德也成好男人标准了。三从——太太说话要听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指挥要盲从。四德——太太花钱要舍得,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上街要跟得,太太打骂要忍得。胡适的新“三从四得(德)”,即:新三从: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要盲从;新四得(德):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在此之前,中国曾一度引进一些舶来品男人,比如阿兰•德龙和高仓健,但是中国女人还是偏爱三从四德之男人,用起来得心应手嘛,所以阿兰•德龙与高仓健也被冷落了。个人感觉,中国最聪明的女人都集中在上海,据说上海男人已被上海女人调教得不止女里女气甚至有些婆婆妈妈了,呵呵,这话题就打住吧,否则会有人来找我算账的。龙应台曾讲过一个笑话,夸上海男人都给自己的女人洗内裤。没成想上海男人马上不愿意了,于是龙应台说:男子汉大丈夫,洗就洗了呗,你瞧你们那小样儿!

(完整版见 端木赐香《有味的传统文化课Ⅰ》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端木赐香  历史顽主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