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推出WiFi环境下免费电话应用Hello

Hello允许用户通过WiFi网络拨打免费电话,仅支持Android系统。

Facebook推出免费电话应用Hello

氧分子网讯 Facebook最近推出一款名为“Hello”的新应用,这是一款仅支持Android系统的拨号器应用,它不但可以让手机通话更加时尚,而且还能让Facebook成为通讯的中心。

打电话或许已经有些落伍了,但是美国人每天仍然要拨出10亿通电话。然而,打电话的经历并不总是令人满意的,因为手机有些识别不出号码,联系人太多了很难管理以及打电话很少用到比较新的技术比如WiFi通话。

除了其他的功能之外,Hello最受瞩目的功能就是允许用户通过WiFi网络拨打免费电话。

谷歌(微博)已经将Hello放到了Google Play商店上供用户们免费下载,这款应用可以取代原始的Android拨号器,让Facebook成为通讯的中心。

据Facebook称,Hello有三项关键的功能:一是Facebook可以识别出打电话的人是谁,哪怕用户没有将对方的号码储存到联系人中;二是让用户们可以轻松拦截“不速之客”的来电;第三项是它有一个强大的搜索功能,尤其是在查找当地企业的联系电话方面特别有用。

这款应用还积极推广利用VoIP技术在WiFi网络上拨打免费电话。这项功能早就成为Facebook Messenger的一部分了,它将在拨号器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如果用户漏接了一个电话,Hello将允许他利用Messenger回应对方。

目前Android平台上已有数十款能够取代拨号器的免费应用,但是没有一款成为热门应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原始的拨号器程序已经很好用了,或者说至少不需要用其他的应用来取代它。例如,谷歌的Hangouts拨号器应用的下载量还不到500万人次。但是能够取代手机的某些功能的应用显然还是有市场的:Viber在Android平台上的下载量超过了1亿人次,Skype的下载量超过了5亿人次。

与此同时,Facebook目前还没有从Home的失败中恢复过来,它原本打算用Home来取代Android主页,用News Feed来取代锁屏页面。Home似乎标志着一个以Facebook为中心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新时代的开始,它在2013年大张旗鼓地粉墨登场了,但是用户们对它并不感冒,这款应用的总下载量至今都没超过500万人次。

Hello代表着Facebook为此进行的又一次努力。这款应用使用了谷歌的Material Design原则,它在组织上分为4个栏目:最近通话、拨号器、联系人和设置。当你接到新号码打来的电话时,Facebook会将它跟用户档案进行匹配。如果找到合适的匹配对象,而且用户选择允许Facebook用户通过电话号码找到他们的话,这名用户的头像和缩略图就会出现在你的手机屏幕上。你将看到他们的头像、籍贯以及你们是否有共同的好友等等信息。通话结束之后,你还能看到更多的信息,包括他们的电子邮箱等。

从上个月泄露出来的“Hello”截屏图片来看,这款应用还包括某种自动拦截通话的功能。实际上,Hello并没有以传统的方式去拦截那些号码。相反,它只是向它们发送了语音邮件。但是Hello通过外包的方式搜集整理了很多通常被拦截的电话号码,并且有选择地将它们打来的电话发送到语音邮箱。你也可以通过一键拦截的方式将它们真正拦截下来。

Hello最后的一项核心功能是与Facebook本地清单整合在一起的搜索引擎,这主要是为了方便用户给本地企业打电话。需要知道某一家饭店的联系电话吗?只要输入几个字母就行了。只要本地企业建立了Facebook页面,Hello就能显示出它的地址、联系电话和其他用户对它的评价等信息。这是一项非常方便的功能,但是谷歌自从2013年的时候就把本地搜索植入了它的拨号器中。目前还不清楚Facebook的企业数据库是否已经赶上了谷歌的同类数据库。

Facebook的产品经理安德烈·瓦卡利(Andrea Vaccari)称,公司并不打算直接利用这款应用来赚钱。他说:“Facebook想让整个世界更加开放,联系更强,我们认为这是我们的核心任务。”

Facebook原本就未打算让Hello从规模上比肩Messenger,鉴于它所需要的系统级控制,Facebook可能不会将Hello推广到iOS平台。但是通过在谷歌中规中矩的联系人应用上进行优化,它可能还会产生一个对Facebook有利的结果,这可以让Facebook积累更多开发移动应用的经验。一个更加成功的Home应用可能正在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