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的那些事

朋友圈的那些事

朋友圈的那些事

等到我发现微信这种移动互联网时代全新的沟通交流方式很好玩时,微信这桌席已开得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并已被三亿用户享用着,不过好饭不怕晚,我迅速落座,端碗举著,并幸运地发现还剩一道自己喜欢的菜:朋友圈。

多好的名字:看到这仨字耳畔就想起那首儿歌:“地球上的小朋友/大家都是好朋友/你好/哈罗 欧哈有/我们一起手拉手。”天南海北的朋友,相识不相识的朋友,拉起那些看不见的轻触键盘的指尖来围个圈儿,不打麻将纯聊天,我们一起混“朋友圈”。

其实“朋友圈”这道菜是这么吃的:为新的社交时代打造的两性平台,各种“爆照”、拜男神跪女神,求勾搭求拖走……“打的是‘私密社交’的旗号,其实满足的是人们的八卦欲”,但这样的“朋友圈”对我来说口味太重,所以我只挑这道菜清淡爽口的那部分下筷子。

每天清晨,上班落座,点开朋友圈,嗯,各位朋友的各种信息鱼贯而入:有人喊冷,有人说困,有人种的花开了,有人正在路上塞车,更多的人早早将好文章送上。聚在“朋友圈”里的人曾被高人划分成多种类型,自恋型、图控型、拍饭型……对号入座一下,我应该属于隐身型,不现形不出声,而关注的朋友都是文摘本型的。

我喜欢看圈里朋友分享的那些文章,就像很多年前喜欢看《读者文摘》一样。想当年华莱士先生创办这本杂志,不就是想在日常生活中给读者以娱乐、鼓励和指导吗?今天,壮志未酬的“微”文青们兴致高昂地实践着华莱士先生的编辑梦,找、录、转、贴、发:各种心灵鸡汤、寓言故事、笑话提醒、养生药方凑在一块儿,就是线上版的集《圣经》与《天方夜谭》于一身的《人间指南》杂志。

进到朋友的空间里看文章,有种到别人家的果园摘桃子的现成感,也有种浏览别人衣柜和书柜的好奇感:藏着什么?翻翻看。边看边生出这样的感慨:

十多年前,要是有了“朋友圈”,我和我的同学就不会借助剪刀、胶水和原子笔来秘密谈心了:那时一人有一个剪贴本,上面抄写剪贴各种心仪的文章,你有名人名言录,我有域外采风集,然后两个本子被放到对方的手中,两个人被密实遮起的内心世界,也随着这样的交换行为被掀露出一角:这里还抄着情诗,哦,原来她已初开情窦!

一百多年前,要是有了“朋友圈”,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的成员们,也不用只在每个星期四晚上才来到戈登广场46号聚会一次,散居在各地的他们随时可以群聊,正如瓦奈萨•贝尔在她的回忆录中所描述的那样:“可以说任何你喜欢的艺术、性或者宗教之类的话题,也可能是非常无聊地谈论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自由地探询生活之后,也许能碰撞出更多利于创作的灵感火花,——当然也就少了威士忌、小圆面包以及无数个眉来眼去的小时刻。

一千多年前,要是有了“朋友圈”,魏晋时代的“竹林七贤”们,不用走进河内山阳的那片竹林子,不用再餐风饮露,也能“肆意酣畅”地相聚在一起:嵇康可以秀一秀书画作品,阮籍可以贴一贴优质文章,善弹琵琶的阮咸可以上传他的现场演奏,博众人一赞……总之虽然少了酒和竹林的风,沟通和交流却更加亲密无界限。

一万多年前,要是有了——还是先有人类再说吧。

潜水时间长了,终需要浮出水面透透气,有一天我决定:也发几篇文章玩玩。就选了自己珍爱多年的一篇散文鲍尔吉•原野的《墓碑后面的字》,可点了发送之后就后悔,愁肠百转地寻思:“墓碑什么的,会不会太过沉重?这么好的文章如果没人关注,对作者不尊重,自己也好糗啊!唉!”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硬着头皮等,每隔几分钟就偷看一眼手机——很快,我的上司发来一个“赞”,远在上海的朋友又发来一个,远在四川的老同学也发来一个,平日不怎么交谈的同事也送一个……小红花一样的“赞”很快一字排开。

弥漫在朋友圈里的情谊,怎一个“赞”字了得?虽然简洁,它也是给害羞的发言者送去的一次鼓掌;虽然简单,它也是给不自信的创作者送去的一声鼓励;虽然简短,它也是给登上舞台初试啼声的表演者送去的一个叫好声,声声入耳入心,化作心形的“赞”。收到最多的鼓励,来自老姐,每发一篇文章她都要送上她的“赞”——唯恐我受冷落,她先站起来领掌。有时忍不住想:“差不多行了,发几行笑话不用‘赞’了!”可她依然固我,面对这样的老姐,心里不是不感动。

E•B怀特说他的人生主题是“面对复杂,保持欣喜”,可我们不是他,只是他笔下小老鼠、小蜘蛛那样卑微的生命,面对自己的复杂,只能去看一看别人的欣喜:无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怎样的不愉快,只要进到朋友圈,就会笑得没心没肺,叹得泪水涟涟,有人说:在今天大多数人见面聊的都是生意和赚钱,而朋友圈里却在更多地传播着纯真和善良,所以朋友圈,是虚拟的忘忧谷和桃花源,是带给我们更多清新好空气的精神绿化带!值得好好珍惜!

蒋勋说:“前世我们一起读过一段经,这一生就有了肉身的缘分。”那下一世的我们,若总结那一生的缘分,是不是要说:只因为,前世我们一起混过朋友圈?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2015 年 07 月 16 日

    […] 朋友圈的那些事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