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引爆百度贴吧背后的秘密

就像一块无人发现的深埋在地下的巨大油田,百度贴吧的价值被远远低估而少有人认识到这一点。

4月11日,小米公司与百度贴吧合作,在贴吧“小米吧”独家首发预约小米多彩移动电源。这不是小米第一次与社交平台合作了。此前,它曾两次在QQ空间发布红米与红米Note,都收到了不错的回馈。

这一次,小米为何要选择百度贴?与同类的细分社区相比,百度贴吧是否是一个一直被忽略的社会化营销引爆阵地?可以简单做一下比较:

一、贴吧 VS 豆瓣

要说与百度贴吧比较类似的社交平台,就不得不提到“豆瓣”。除了“文艺”这个关键词外,豆瓣最有特色的就是“情感圈子文化”了——不同的小组应不同的情感需求而生,形成了一个个千奇百怪的小社区,例如神奇的“逼组”,特立独行的“父母皆祸害组”。但是,过于随性、偏重用户意识形态的群组架构并不利于消费者的聚拢,因为商家难以按照小组类别精准定位潜在消费者,这是豆瓣的劣势之一。

其二,目前豆瓣上商业化较好的领域是书籍、音乐、电影,豆瓣官方通过与影院、电商网站、作者等多方面的分成获得收入。但是,上述三项都属于文化产品,在大众消费体系中所占的销售额比例并不高。我们看到,无论是京东还是天猫,文化产品都排在页面的末尾。这个特性也就注定了豆瓣的外延较窄,消费承载力有限,不会成为特别大的社交化购物平台。

百度贴吧就少有豆瓣存在的问题。首先,贴吧的入口基于关键字,容易体现搜索的长尾效应,用户可以快速定位自己的兴趣点,迅速到达目标网页。无论多么小众的主题,用户都可以很快通过贴吧找到相关内容与同好。同样,商家也就更容易找到自己的潜在消费者。

更重要的一点,贴吧没有特定的身份标签,不同的贴吧对应着不同的人群,多元的用户来源意味着贴吧可以与不同的商家合作,售卖不同的商品。从这个角度而言,贴吧的营销潜力远远优于豆瓣。

二、贴吧 VS 垂直论坛

要说经营潜在消费者,商业垂直网站的论坛也是必须要讲的一块。无论是市值远超搜狐的汽车之家,还是在数码领域有颇多拥趸的中关村在线,或是在女性消费领域颇强的55BBS,都非常重视旗下的论坛。对于这类商业网站来说,其附属的垂直论坛已成为用户驻留的主要场地。配合以各种商业活动,论坛在营收方面也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但是小米为啥不选ZOL论坛,要选百度贴吧呢?

很简单,体量问题。相对于垂直网站,贴吧与搜索结合得更紧密。作为百度的亲儿子,贴吧可以把搜索直接当成流量入口,几乎每一个关键词及其长尾词都对应着相关贴吧,可想而知贴吧能匹配多少用户需求。

另外,贴吧的数量给横向推广带来很大便利。即便是平时不熟悉小米的贴吧用户,在通过搜索框看到活动时,无需更换账号就能直接参与活动,这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接入成本。

所以,综合考虑而言,贴吧既能准确定位带有特定属性的目标受众,又能借助百度这个成熟的平台延伸出庞大的用户数量和广阔的潜在市场。百度贴吧实质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天然的产品营销黄金渠道,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百度贴吧的营销价值和前景

可以看出,这次小米特意选择了高校等相对弱消费力人群强需求的一个产品在贴吧进行尝试。我相信,接下来大家还会看到两者之间更多的合作。

在现今网络流行的各种社交平台里,百度贴吧可以说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贴吧的交流主体是各种有共同话题的群体,不会受到人与人之间关系亲疏的影响和制约;群体互动的平台模式决定了其信息传播更重视交流和讨论,而不是单向的信息收发,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在贴吧发贴没有字数、内容和媒介形式的限制,因此信息传播的容量大、形式多样、传播效率更高;贴吧的氛围自由轻松,话题多样,容易产生广阔的话题延伸。百度贴吧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种类社交平台的独特属性,一来能将贴吧与其他社交平台鲜明地区分开来,二来也能借此创造出只存在于贴吧的独特的商业模式。

目前,贴吧一方面在营销方面的价值还未被充分认识和发掘,另一方面,贴吧官方为了更有效挖掘自身作为平台的巨大潜力,去年底推出了“贴吧平台化”发展计划,近期更开放了第三方官方认证入驻通道,为品牌制定个性化的“官吧”提供支持。今后,百度或将着重推动贴吧向营销平台方面发展。搭乘百度助力的“顺风车”,通过贴吧进行渠道营销肯定也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就像一块无人发现的深埋在地下的巨大油田,百度贴吧的价值被远远低估而少有人认识到这一点。如果百度能够在几个消费领域的贴吧下大功夫的话,贴吧将实现远超人们现在所看到的商业价值。

作者:刘琪的商业观察   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新商业观察者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