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这事 中国男人行不行?

男性友人们常常说:“男人应该着眼大局,不该拘泥服装时髦这种娘娘腔的问题上”,不要忘了,当年周恩来坚持要以体面的中山装和毛呢外套出访他国所受到的世人拥戴,绝不只是一个过眼即散的传说。

别误会,这个标题并非讨论床笫之事。

曾经一部八零后励志电视剧《奋斗》里,佟大为做了糟糕的示范,Polo衫的领子立着穿这种事因为他的错误演示而带坏了一群男青年。以至于让从事时装媒体行业的人始终耿耿于怀,于是便有了“把Polo衫领子立着穿的男人都是上辈子被砍头的天使”之趣谈。

关于中国男人在穿戴问题上行不行的话题出现得有几分突然。如果从历史渊源上来讲,中国人对衣装之事从来不曾含糊,历朝历代的服装制式都有严谨的规范,甚至于计划经济时期,吃大锅饭的工人阶级也都有十分统一的着装标准,那一身湛蓝色的社会主义工装放在今天仍旧是一种不易颠覆的时代特色,虽然谈论不上时髦,起码也是曾经的时尚。反倒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代的来临,衣着上给与的足够的宽容度却把问题暴露得更加明显了——中国男人在穿戴问题上到底有没有好品味?

图为电视剧《奋斗》剧照

佟大为Polo穿衣法仅仅是一面镜子。时至今日,群众百姓依然可以从各类媒体曝光出来的中国男艺人在出席一些社交和发布场合时的打扮,总有一种“人衣分离”的违和感。这不是偶然,不论演艺圈的一哥二哥一直到十四哥十八哥,出席品牌或是媒体活动的时候,服装往往都是有相应的赞助品牌提供的。而这些品牌,多数是带着欧美血统的,以这些男艺人选择的西装为例,就算尺码选对了,肩宽合称了,穿上之后仍然有不妥之处,而最大的不妥往往存在于袖口位置——欧美人四肢颀长,相同肩宽的前提下,白人的胳膊要长于亚洲人,所以很自然,这些赞助提供的欧版样衣的袖子总是很不给面子地遮掉国产男明星手掌全长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这是不美的,也是不合西装穿着规范的。幸运的是,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寻常百姓的关注,面对从品牌专卖店买来的西装成衣,有一部分男士已经敢于将它们送去裁缝店修改袖长,也有一部分男青年,干脆把西装袖子挽起,踩中了当下时髦的节拍。更有一批令人称许的中国男人,他们甚至戒掉了在成衣店里买西装的习惯,有坚持有克制地秉持“西装一定要定制”的理念。

这一部分具备前瞻性的时髦男人多数汇聚于国内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成了这部分勇士面对“中国男人行不行”的质疑时揭竿而起的重要阵地,而其中又以上海的表现尤为突出。

毫无疑问,上海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扮演了“中国巴黎”的角色,海派文化中,撇开饮食的部分,衣着打扮便是其中另一个极具标杆意义的范畴。上海人自民国时代起几乎就担负起了拯救国人时尚意识的重任。王家卫几部代表作电影里,男女情长的桥段总是少不了民国老上海的万般风情,男主角的中山装抑或西装和女主角的旗袍在戏里平分秋色。

怎么到了自由和平的现今年代,男人反而少了放在衣着上的雅致情趣了呢?

有句话说,时尚要从娃娃抓起。横向比较作为邻国的日韩,同是亚洲人,皆以男艺人为代表来看待问题的话,日韩男人在穿戴问题上的确要先行一小步。“从娃娃抓起”并不像是一句空谈,日本国民教育中关于穿戴举止的礼仪可谓严谨,而韩国在十余年前的经济腾飞也在潜移默化中给年轻一代灌输了有关赶时髦的教育。

中国男人恐怕要面对一个事实——被许多人接纳的关于“穿衣舒服就行”的观念如今正在接受大众审美的严峻考验。尽管这个观念至今仍然有着极高的群众认同度,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考量,其实这是一种社会无规则以及个人自私心理的另一种表现。中国男人对于“穿衣要看场合”的理解往往仅停留在十分含糊的主要的几种场合的区分规则上,在面对更加精细的穿衣“潜规则”时则显得懵懵懂懂。可是男性友人们在面对“缺少时尚精神”的质问时,又常常以“男人应该着眼大局,不该拘泥服装时髦这种娘娘腔的问题上”作为义正言辞的挡箭牌。不要忘了,当年周恩来坚持要以体面的中山装和毛呢外套出访他国所受到的世人拥戴,绝不只是一个过眼即散的传说。

自由和平的年代允许更多自由的发声,但不能成全放任的无秩序,一个人的衣装态度也可以成为处世态度的镜子。此处借用我曾经在一个科学论坛上听到的某专家在题外话环节中分享的经验之谈:衣着可以影响气质,气质影响气场,气场影响时运,时运串成命运。男同胞们,道理很粗浅,而且这件事情根本不费劲,从放弃立领的Polo衫开始。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