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献给所有人的书——《生命最后的读书会》书评

“你无法阻止波涛汹涌,但你可以学会踏浪而行”——卡巴金,《恢复理智》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一位母亲·一个儿子和书的世界》,是我刚刚放下的书。

翻阅这本书的过程,对于我这样一位喜欢阅读的人来说,就像是一次洗礼的过程。

这是一本关于死亡以及如何面对死亡的书,但是,书中所呈现的生命的最后时光,却是以一对母子俩分享阅读心得为核心呈现的。

【一】

故事其实很简单,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是一位患了不治之症的母亲,如何面对死亡的态度和选择。

书中的女主人公,面对病痛以及死亡的宣判,她并没有被击垮,也没有抱怨,就像普通人一样,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并利用化疗碰面以及其他见面的机会,与儿子一起分享阅读的收获,平静地等待最后的时光到来。

但是,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励志书,不是对于生命态度的简单说教,而是充满着温暖,充满着爱,充满着激情的关于生命的故事。

虽然作者在书中只是记录了自己母亲治疗的过程,还原了母亲自愿努力工作的一生——母亲的教育工作。母亲在国际救援组织的工作,带着女儿在泰国难民营做志愿者,牵挂在阿富汗被绑架的人,为阿富汗筹建一个图书馆,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关切这一切。当然,还有坦然地安排自己的葬礼和悼词……我们从中看到了爱,看到了一个善良的人,也是一个有坚定信仰的人。

而这一切,对于这位母亲而言,都是受阅读的启发和引导。

这是一本献给所有人的书。

当我因故被迫中断阅读,合上书后,我眼前常常浮现这样的场景:在安静的候诊区里,在医院的咖啡店里,在家里的房间里,一位瘦弱的母亲,和她的儿子,一起谈论自己刚读过的书,谈论其中的情节,交换自己的思考和评价。仿佛时光停止流淌,喧嚣的世界安静了,疾病仿佛也不敢来打扰……

如今我们都知道,分享是一种快乐。但是,分享并不是一件易事,更多的人,无论是平辈还是隔代,像书中母子俩之间的阅读沟通与交流,更是奢望。除了小时候与小伙伴分享过翻破旧的小人书的快乐之外,于我而言,阅读更多是一种个人生活的方式,是一个孤独的旅程。多是与书中的人物和世界话,顶多读完了写篇读书笔记,自顾自地表露自己的感受,而没有真正的分享与倾听。

这本书的迷人之处,恰恰在于读书会的形式,心有灵犀般地交流。

当我翻阅部分之后,一天早上我送她上学的路上,我给她讲了这本书里母子间的故事。我问我10岁的女儿,能不能告诉我最近在读什么书?我确实不知道。然后,我们一起分享了我们对《格列佛游记》的看法。我希望我和丫头之间也能慢慢地建立起这样一种交流来。

我也希望让我们的生活,一部分渐渐变成一个读书会。

“你无法阻止波涛汹涌,但你可以学会踏浪而行”。母子俩阅读的《恢复理智》作者卡巴金的话,既是对罹患绝症的母亲和被迫面对的儿子的鼓励,也是对我的启发。

【二】

“你最近在看什么书?”书中母子俩的读书会总是这么简单地开始。但这看似平常的问候,在这个时代并不多见。

物以稀为贵。这并不多见的问候,以及随之展开的交流,才是这个浮躁社会让人沉静的东西。这本书在许多地方,谈到了阅读之于人的意义,还有阅读的方式。

“母亲这一辈子,只要感到悲伤、困惑和不知所措,她就没办法专心看电视,但总能在书中找到庇护之地。书能让她集中精力,使她平静,带领她走出来,面对现实,而电视只会扰乱她的神经。”

不仅是作者身患绝症的母亲,作者也是:“在阅读这些书籍的时候,不必在意生病与否,我们只不过是一个母亲和一个儿子携手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此外,阅读提供的沉着的力量是我们迫切需要的,尤其是在母亲生病后出现的恐慌和巨变。”

书能帮我们诉说,让我们安静。一旦你一头扎进书里,沉浸其中,你就不会被打扰。

但是,就像书中母亲在一本书里给儿子划出的话:“看书不是用来打发时间的,看书是为了接触其他生命和其他国家的”,这与普鲁斯特在《阅读的时光》中提到,阅读会在书中遭遇那些伟大的灵魂,异曲同工。

在阅读的方式方面,母亲借其他人的书,给儿子划出了一段话:

“摘要和阅读是两码事,摘要是浓缩、切割、要言不烦;而阅读是博采广纳,铺陈扩散,并且持续不断地增长和延展。”

这一点,对于微博微信时代来说,更具现实意义。只有阅读才能构建我们的世界,只言片语只能用来吹吹牛,显摆下自己似乎读过书。

现在我们周围的读书会越来越多,就像书中所说,“读书会众罪中最为恶劣的罪行,应该是没有带着疑问来读书;或者更恶劣的是,撒谎说已经读了一本书,而事实上仅仅只是看过小说拍成的电影……”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中,关于读书的一大亮点,就是母子俩阅读分享了大量的图书,以及对这些书的评价,这些书目,某种意义上也可以成为一种阅读指引,虽然背后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就如母子俩读书会中介绍到的,那些书中谈到关于爱,关于生命,关于拯救与自我拯救等等故事,其实是人类共通的;这也是一位有虔诚宗教信仰的母亲和一个曾经的叛逆者同性恋儿子之间,能够深入分享阅读发现的基点。

我很遗憾,除了《飘》、《哗变》、《古拉格群岛》、《人性的枷锁》等少数几本之外,绝大部分我甚至都没听说过。

书中也有一些作者和他母亲关于写作的一些见解,同样对于我们这些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来说,有借鉴意义。比如,书中作为出版商的作者,在本书一开始谈到小说的开场白写作;以及书中谈到母亲对悬疑小说作家的要求,“对当地的特质和奇闻有着非常深厚的知识……有能够对一座城市、一个小镇赋予性格的能力……”;伟大的作品,“讲的都是人,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联……”等等。

这本书与绝大部分励志书或临终关怀书不一样的地方,是这本书的作者,作为曾经的著名的出版业者,表达了对纸质书的偏爱:

“我喜欢纸质书的原因只是它们有真实的存在感。电子书没有形态,也不容易让人记住,但印刷出来的东西是占据空间的真实存在……我经常也会找电子书看,但必须主动去寻找,因为它们从来不会在我的屁股后面叫嚣,引起我的注意。而电子书你摸不到,也感受不到,它们像一些没有血肉的灵魂,没有质地,没有重量,它们可以钻进你的大脑,但无法让你心驰神往。”

本书的最后,作者这样通过追怀已经去世母亲的教导,告诉了世人阅读的终极意义:

“她对书的信念从不曾动摇,她深信书是人类兵工厂最为有力的武器,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用各种各样的方式阅读,不管是电子的(即使她不看)、印刷的或有声的,都是最好的娱乐,也是参与人类对话的方式。母亲还教导我们,你可以改变世界,书籍是最必要的。书籍让我们明白生命中需要做哪些事情,以及该如何向他人传达。”

读书能读到临终,成为一种临终关怀,也算是读书的极致境界了。

————

附图书出版信息: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作者:﹝美﹞威尔•施瓦尔贝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副标题:一位母亲•一个儿子和书的世界

原作名:The End of Your Life Book club

译者:姜莹莹

出版年:2013-8

页数:352

定价:38.00

装帧:精装

ISBN:9787505732155

作者:朱学东,《中国周刊》前总编辑,资深媒体人,曾发表过一系列在业内产生较大影响的文章,被收录到《中国传媒产业蓝皮书》、《中国期刊年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等。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