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智慧更重要的经典思维

1、上帝思维

 

“关爱别人,受益自己。”上帝说,天堂里的居民,凡事都是这么想的,世人要是拥有爱的思维,那他无论身处何方,都是活在天堂里。

 

2、司马光思维

 

打破,才能得生机。这,就是司马光思维的精髓所在:只有打破旧思维的桎梏,思路才会见光明。

 

3、孙子思维

 

孙子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名言,体现了一种十分可贵的思维方式,那就是:要战胜对手,就必须了解对手。

 

4、拿破仑思维

 

所谓拿破仑思维,就是敢想敢干,不被外界所干扰,在任何情况下,始终保持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目光去审视世界,用自己方法去解决问题。

 

5、亚历山大思维

 

它蕴涵着一种很霸气的、更值得称道的思维方式,那就是,成大事者,决不被陈规旧习所束缚。

 

6、哥伦布思维

 

想了就要干———这,才是哥伦布思维的可贵之处,自古成功自有道,这个道,往往就是在众人认为不可能地方闯出来。

 

7、拉哥尼亚思维

 

简练才是真正的丰富,只有最简单的东西才具有最大孕育性和想象空间,也才最符合“拉哥尼亚”思维法则。

 

8、奥卡姆思维

 

奥卡姆思维,就是舍弃一切复杂的表象,直指问题的本质。这种思维的可贵之处,是因为它直戳现实中的这么一种病态:今天的人们,往往自以为掌握了许多知识,而喜欢将事情往复杂处瞎鼓捣。

 

9、费米思维

 

简单化才是最经济、最优化,费米思维一种最简单、最省力、最准确的思维法则,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任何问题的复杂化,都是因为没有抓住最深刻的本质,没有揭示最基本规律与问题之间最短的联系,只是停留在表层的复杂性上,反而离解决问题越来越远。

最简单的往往是最合理的。

 

10、洛克菲勒思维

 

时时求主动,处处占先机,以最小代价,求得利益最大化。这,就洛克菲勒思维的主旨。

 

11、爱迪生思维

 

迂者拘泥于形,易被外在束缚;巧者注重本质,因而心明眼亮。爱迪生思维独到之处,就在于其灵动自如直奔目标,而不为人间万象所困惑干扰。

 

12、布勃卡思维

 

凡事留有余地,力气不必用尽,把握在手的东西,要懂得慢慢享用。这,就是布勃卡思维的精妙之处。

 

13、狼性思维

 

危险的往往是生机之所在,这种思维,体现了一种物极必反的哲理。拥有如此思维人,同时也得拥有非凡的勇气。

 

14、裁缝思维

 

眼前的对手,才是真正的对手;现实的问题,才是最有意义的问题。这,就是裁缝思维的主旨。只有认真对待现实中的问题,人们才有可能真正改善自身的处境。

 

15、囚徒思维

 

囚徒思维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人要懂得借势借力,自己要是没有能力去办好某一件事,那就定得想方设法请个能人代劳;要是自己有能力,有时,也得考虑一下是否该让更有能力的人,把一件事情办得更漂亮一些。

 

 

16、浪子思维

 

浪子无羁,浪子思维更具有杀伤力!在实战中,浪子思维往往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设定一个较低的预期,以便营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17、多米诺思维

 

多米诺思维要说的,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在这个世界上,你不可以忽视任何一个微小的事物。往往,一些微小的东西,很可能就是改变大局触发点。

 

生命本来就是一分一秒组成的,关键看你怎么用。

 

量,是决定一切的根源。

 

认同自己的愚昧才有智慧。咬住鱼饵不放必成刀俎。人生遗憾的不是距离而是错过。情感上相濡以沫并给予你尊严的是朋友。

 

亲情穿越时空,尽孝当在此时。正常批评是锻炼,不正常的是磨练。比后悔更大的损失是不断后悔,人生无假如。要有自己的篱笆,否则无畏成无知。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欢迎来到拦江书院!朋友们好。

    很开心这周我们要为大家推荐一本有趣的书。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前一段时间,有关于中医的争论。有人认为中医是个骗局;有人认为中医是国学,深不可测,双方的观点对立冲突。后来中医的支持者提供了一个案例,是这个样子的:

    有一个姑娘,爱上了一个暴力男,非要嫁给他。姑娘的父母苦苦相劝,说:孩子,这个男人是明显的暴力倾向,你嫁给他,这不是存心找揍吗?

    可是这个姑娘说:我爱他,我相信他会因为爱我而改变,不会对我家暴。

    最终,这个姑娘顶着家庭的巨大压力,嫁给了暴力男。出嫁当天就被家暴,此后这个男人每天变着法的家暴她。

    姑娘苦苦争来的爱情竟然是这样的结果,她很伤心,开始失眠、神经衰弱、头发脱落。在这种情况下,姑娘去找了一个老中医来解决她神经衰弱的问题。

    这个老中医也是个二把刀,看了一本《黄帝内经》,就土法上马了。他听了这个情况之后,刷刷开了药方。

    其中有一剂药,叫生铁落水。他让姑娘去药房自己配药,然而姑娘到了药房打听没有这剂药,什么叫生铁落水呢?

    最后再回到老中医这里来,老中医告诉她:药房里没有这剂药没关系,生铁落水说白了就是磨刀的水。你去买把菜刀,再买一把磨刀棒,回家之后自己磨刀,然后把磨刀的水拿来配药。

    这个姑娘买了一把菜刀和一个磨刀棒,回到家里磨刀。

    猜猜结果怎么样?

    她的老公停止了对她的家暴,家里生活和谐了,她不失眠了,也不挨打了,也不神经衰弱了。

    讲这个故事的人告诉我们说:不要贬低中医,中医不仅能治疗神经衰弱,还能治疗家暴。

    我相信,我们书院的孩子听了这个故事都会哈哈大笑。因为大家都明白,治疗家暴靠的是姑娘的磨刀。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试图吩咐一个人,说这里有一个方案,你去磨把刀就能解决,却是千难万难,千言万语也唤不醒一个钻牛角尖的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给大家推荐一本《我不要忙碌一生,却始终生活在底层》。

    我们推荐这本书,实际上就是用无数原理分析以及故事来帮助我们完成一个思维的转变。

    回到我们前面那个故事。

    如果我们要告诉那个女孩子:你对付你老公,拿一把菜刀就行。这个女孩子不会有这个勇气,也不会有这个魄力,更没有这个能力。

    可是,你给她来一个中医的治理方案,她就欣然应用。这个方案,把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藏在了其中。

    这本书正是这样。我们讲了无数的心法,分析了无数的故事,提供了许多原理,但所有的心法、原理、构架都是帮助我们完成三个转化。

    第一个,从现有的固定思维变成一种演化思维。

    这个世界是变化的,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变化是有内在规律的。

    第二个,从日常的逻辑思维变成系统性思维。

    还是回到磨刀的故事。姑娘磨刀让丈夫停止了家暴,这是逻辑思维。但逻辑思维在现实中会遭到人性的狙击,行不通,只有用系统性思维才能解决问题。

    第三个,从直线因果律变成关联性思维。

    我们看这个世界,总是简单地划一条因果线。因为什么,所以什么。但人生不是这样,世界不是这样,社会也不是这样。

    如果你想观察真正的世界,你想看到真实的人生,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

    它能够从我们现有的认知状态下,一步步修复我们自己,改善我们自己,最后我们从单一的因果律思维变成了更多的关联性。

    一旦我们思维完成了这三个转换,我们才能彻底解决和这个世界的互动关系,让我们更适应这个世界,更适应这个分层级的经济社会,到达我们希望的位置。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拦江小课堂》

    问题一:为什么有人能够吃生活的苦,却吃不了学习的苦?

    这是我们一直关注的。我并不认为这个问题存在,存在的只是教育方法的问题。

    首先,学习并不苦,学习是件快乐的事,那为什么有人会觉得学习苦呢?一是学习方法不得当,二是功利性太强。

    不得当的方法和功利性往往会使人走入牛角尖。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没有开窍,还没有明了知识体系的时候,我们给他各项指标的考核,原本快乐的学习变成了痛苦。

    很多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掉队了,他不在相信自己,他认为自己不会再找到合适的法子。至于说他能够吃得了生活的苦,他吃不了也没办法呀。

    所以这个问题是一个伪命题。正确的表述应该是:为什么有些人始终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自己沦落到社会底层?

    问题二:解释一下书名的涵义。

    尽管我们在说话和写作的过程中频繁提到“层级”的概念,但我不认可人类社会中有层级概念,有的只有“不懈行军”的过程。

    如果一个人始终不得要领,找不到法子解决自身学习问题,那么他就在现实中不断地沦落。

    有一个人已经30岁了,刚学会系鞋带。他小时候不会系,一直是爸爸妈妈系,别人说他长大后30岁就会了。没错,30岁别人已经顶天立地了,可他只刚刚学会系鞋带,这是成长太慢,没有找到学习的方法。

    我们这本书,就是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如愿成长,顺利行进,而不是你到了30岁的时候,还停留在7、8岁的孩子认知中,我们把这称之为层级。

    问题三:为什么我们懂这么多道理,却还过不好这一生?

    很多人所谓的懂道理,只是频繁的听别人说这些道理的语句、名词,跟真正的懂不是一个概念。

    真正的懂道理,是阳明先生说的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终。我们真正懂道理的时候,要在实践运用它,然后再把道理重新翻过来,这才是所谓的懂道理。

    所以一个懂道理是有三个阶段的。

    第一个阶段,听懂;

    第二个阶段,自我表达与实践;

    第三个阶段,从实践中重新总结,得出与原先的道理既有区别又有相同处的概念。

    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只听别人一说,你认为这个道理就懂了,你只是不耐烦,并不是懂道理。

    这个问题的本质表述是,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够更明白世界的本质,认识自我。

    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们:

    ——我不要忙碌一生,忙碌是指低层次的重复,我们希望我们每一天的忙碌和行进是认知越来越明晰,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向上走,所以才要获得认知的力量,不能始终在生活的底层。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