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越:普京的童年与克格勃情结

2000年,普京第一次当选总统,圣彼得堡旅游部门开辟了一条市内独家旅游路线,取名为“环游普京之地”,联票价格约为一百美元。参观景点有普京的老家,它位于圣彼得堡巴斯科夫胡同,12号楼。有关普京老家的旅游项目很滑稽,有当年黑洞洞的单元入口,小普京就是在那里吓得魂飞胆丧;还有肮脏不堪的集装箱式的垃圾箱,普京第一次在那里和野孩子打架,等等。但是,不久莫斯科就来了指示,下令关闭“环游普京之地”,理由是,严禁企业利用国家元首赚钱。

  这样,普京老家,圣彼得堡市巴斯科夫胡同12号楼,又重返宁静。不过,总是有些人不甘寂寞,不厌其烦地跑来打听普京童年那些事,楼里的居民也为其所累,现在他们只有一听来者是打听这事的,便把脑袋摇得像个拨浪鼓,连声说:“我们从来没听说过,普京家以前住在这儿!”

  居民虽这么说,可是事实就是事实,普京小的时候,确实住在巴斯科夫胡同12号楼。

巴斯科夫胡同12号楼,是一座斯大林时期盖的四合天井式宿舍楼,建于战后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之前。战争期间,12号楼被苏联武装力量,列宁格勒防御带空军指挥部征用,所以,巴斯科夫胡同在战争中,遭到了德军战机的狂轰滥炸,半座楼都被摧毁了。战后出生的孩子,都爱在巴斯科夫胡同12号楼的废墟上玩耍。

40年代后期,巴斯科夫胡同12号楼修缮复原,那时苏联正值战后经济恢复期,普京父亲,弗拉基米尔。斯比利东诺维奇在工厂做工,他每周上六天班,挣钱养活全家。普京出生的时候,全家住在12号楼四层一间房子里,窄小而拥挤,总共也就20平方米,日子过得也比较拮据。普京家没有热水和卫生间,普京小的时候,一周洗一次澡,是父亲领他去附近的一个公共浴室洗澡,普京长大以后还清楚地记得,那家澡堂子名叫“涅克拉索夫浴室”。

那时候,12号楼家家户户都有开窗的习惯,从春天一直开到秋后,不遇坏气候,就不关窗,所以,每家每户的生活都是公开的,无秘密可言。

普京家楼下的院子,是个贼窝,经常聚集着一群流氓、痞子、无赖和骗子在鬼混,都是从别的居民小区跑来的,他们边游荡,边寻找犯事的机会。之所以说贼窝,是因为,每次普京家附近的涅克拉索夫市场有商贩丢了肉,警察最后总是在巴斯科夫胡同12号楼,起获赃物或者抓到嫌犯。连当时年龄不大的普京都知道,要想在市场得手,首先要找好逃跑路径,唯一安全可靠的出路,就是先拐进12号楼,穿过天井院子,跑到后院,爬过地下室的天窗就进到了开拓者胡同,之后,窃贼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开溜了。

普京就是在这样的院子里长大的。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孩子,与世界很多国家同时代的孩子一样,崇尚强者,酷爱斗狠,普京家楼里的孩子也常打架斗殴,出格的事情也时有发生。12号楼院子里的孩子,按年龄分成几个圈子,发号施令的都是十六、七岁左右,历经列宁格勒大围困的半大小子,普京这样年龄的小孩子,根本无权进这个圈子。那时,普京身材矮小,体格也不强健,斗狠不是他的强项,不过,他从小心眼多,精观察。首先,他接人待物比较主动;其次,他善于依附强者,借他人的力量保护自己,少受欺负。

普京家院儿里的孩子王,叫西德洛夫,所有孩子都听他的,都想拍他的马屁。后来,西德洛夫年龄大了,有了新的圈子,就离开了普京他们,不久他成为列宁格勒一家犯罪集团的头领,指挥窃贼偷窃市场的食品被捕,蹲了监狱,再往后便音信全无了。

那时,柔道和桑勃式摔跤刚刚引进苏联,普京爸爸的工厂体育俱乐部也开了训练班,普京就去报名练功,他觉得,自己太弱小,没有功夫,只能一辈子受欺负。不过,柔道和桑勃式摔跤却不能改变普京的性格,他的小学同学回忆说,普京上小学之后,他的性格“不可思议地闭塞和自我”。

那时,普京在学校没有朋友,他成了班上最复杂和最难以捉摸的人。普京从不参加班上和年级的活动,也不与人讲真心话,他只想有朝一日做老大:谁在12号楼的院子里欺负过他,普京发誓饶不了他。他说,学好跆拳道和摔跤,目的是为了复仇,而不是后来媒体上说的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看得出,普京从小就知道,他要什么,并且知道自己做事的目的,而且不达目的不会罢休。

普京这么想,不无道理。因为12号楼的孩子接人待物,一直遵循“狼群法则”,即长幼有序,年幼的,要无条件地服从和尊崇年长的。年幼的普京,那时被灌输了这样的理念: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类治人,一类治于人。大多数人都“治于人”,他们在老大的指挥棒下,为了生存无休止地奔波。普京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可那时他却无能为力,因为他只是个跟班。有一回,普京回家跟爸爸哭诉,说院子里有个流氓头欺负了他,普京爸爸脾气暴躁,听罢,他怒火中烧,冲下楼去,把那流氓头臭揍一顿,回到家,爸爸对普京气哼哼地说:“有本事下回自己解决!”据普京自己回忆,从这以后,他便决心学好武术,自己保护自己。

12号楼有个孩子经常欺负普京,他叫柯西列夫。普京当选总之后,柯西列夫还跟人讲起,他小的时候,欺负过身材弱小的普京。他托人带话,想跟已经成为俄罗斯总统的普京见个面,为小时候的事情道歉,可是他不知道,这在俄罗斯是根本不可能的,最终他也没见到小时候欺负过的普京,2005年孤独地死去。巴斯科夫胡同12号的老邻居们,都去参加了柯西列夫的葬礼,惟有普京没去。

12号楼也有跟普京要好的小朋友,比如说,巴格达诺夫。如今,巴格达诺夫已经退休在家,住在圣彼得堡郊外的一所公寓里,他一直闭口不谈小时候和普京的事,有人问他,他就说,普京都当上总统了,小时候那些事,都是陈芝麻烂谷子,就算了吧。最近,巴格达诺夫被记者逼得无奈,才爆了一点料出来。他说,他大约六七岁那一年,有一天,他正在跟小朋友在院子里玩儿,一位叫马露霞的阿姨,领来一个个子很小的男孩,对他们说:“孩子们,这是我儿子普京,让他跟你们一起玩吧,千万别欺负他啊!”原来这个女人就是普京的妈妈,她的全名是玛利亚。伊万诺夫娜。普京娜,她总对普京的安全忧心忡忡,怕院子里的流氓欺负了他。平时,她上班的时候,不是把普京放在幼儿园,就是委托院子里值班室的老大爷看管。

普京妈妈在十二号楼孩子心中,是个慈善的女人,她总是和颜悦色地和人讲话,把家里的馅饼慷慨地与孩子们分享。不过普京爸爸的脾气实在不敢恭维,全楼都知道他很暴躁。但是,普京爸爸在厂里做铁工,下班的时候,经常带些机械零件回来,带着普京和巴格达诺夫一起自制儿童车,这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之一。

普京小时候最爱的书,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普京和发小巴格达诺夫在50年代后期,一起读完了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这部小说,竟然幻想去当苏联克格勃间谍,做一个英雄侦察员。不久,普京觉着机会来了,他在12号楼在被水淹没的地下室里,发下了一颗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未爆炮弹。普京决定把它捞起来交公,他竟然大着胆子,潜水下去把炮弹捞了上来,送到了警察局。此后,普京的威望在孩子们中间提高了不少。不过,苏联警察并不看好普京的壮举,巴格达诺夫说,普京当时把炮弹往警察局的桌子上“咣当”一放,吓得警察瞠目结舌,随后四散奔逃,普京却高声问他们道:“怎么样,警察叔叔,你们说,我今天会上报纸吗?”警察缓过神来,大声斥责普京是小亡命徒,竟敢抱着炮弹闯警局。晚上,普京爸爸下班,听说此事,狠狠地揍了他一顿。

普京童年的恶作剧远不止这些。他还带着巴格达诺夫等人,背着家人,夜宿树林,害的家长们四处寻找。普京妈妈找到了他后,把他抱在胸前,喃喃地说:“上帝保佑,你还活着!”随后,她抱着普京抽泣了一宿。

谁想到,普京并未到此收手,他还有更大的鬼把戏。普京一直幻想当苏联克格勃间谍,他经常和小伙伴说,要想当英雄侦察员,就得吃得了苦。于是,他就带着几个小伙伴,大冬天脱光了衣服又是钻雪堆,又是雪地打滚,最后他们都得了感冒,普京自然又少不了挨他爹一顿臭骂。普京玩得最过分的,就是开春时,带着几个孩子下到刚开冻的涅瓦河里,在浮冰上玩一种游戏,看谁在随波逐流的冰块上坚持的时间最长,最后没掉到河里的人即为胜者。当然,普京和孩子们都曾多次掉进冰冷的河水里。

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却不能改变普京想做当间谍的愿望。那时,普京冬天喜欢戴一顶带护耳的红军军帽,穿着他父亲的军服。1968年拍摄的苏联谍战片《盾与剑》,是他最爱的电影之一。巴格达诺夫说,这部普京电影看得如醉如痴,小伙伴们看完电影说,普京的额前的短发与电影主人公的很相似,普京听了,当时就发誓终生不剪额发。

普京他们不知从哪儿听说,12号楼里住着一个退役克格勃军官,他就带着巴格达诺夫去登门求见,还软磨硬泡地让军官给将间谍故事。军官被磨得没有办法,就带着普京他们去了一座公园,看到一张长椅,他就顺嘴给孩子们编了一个用口香糖在长椅上做记号,传递情报的故事。说者无意,听者却大大地动了心,普京听完故事后,竟然每天都去公园,前后左右在长椅边搜寻,想找出情报的踪迹,可见他从小对当间谍多么痴迷啊。

当小朋友们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放弃长大当间谍这一幻想后,普京依旧念念不忘。有一次,普京独自一人跑到列宁格勒的克格勃大厦,一本正经地问警卫人员:“怎么才能在你们这儿上班?”警卫说:“要学习好。”于是,此前学习不怎么样的普京,真的开始刻苦学习了。普京说,他上学期间,不止一次去过国家安全委员会大厦。他中学毕业之后,又去了一次,他问大厦警卫室的干部:“念完中学,可以在这里工作吗?”干部回答说,不行,还要念大学,最好是读法律专业,就这样,普京考入了列宁格勒国立大学法律系读书。

有些事,就是命中注定。普京大学还没毕业,克格勃派人去法律系招募新人,他们对法律系主任说,我们想要一个学习好,不好色也不酗酒的毕业生,你们有吗?主任说,有,他叫普京。克格勃说,你们让他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毕业后来我部报到。就这样,普京直到毕业,成绩一直不错,不喝酒,不抽烟,也不泡妞,毕业之后,普京被克格勃第一局正式录用,他的梦想成真了。

后来巴斯科夫胡同12号楼,普京的那些老邻居们,因为拆迁四散,搬家去了别的地区居住,90年代以后,除了个别人还与普京保持联系之外,普京90年代做官后,特别是2000年当选总统之后,大家便不再往来了。

作者:孙越,《冰美人》作者,俄罗斯国际科学院外籍院士。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