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衙门”成贪腐“重灾区” 制度力度需要齐推进

作者:王小琥

扶贫办、农技推广站、民政局……近年来,腐败现象正向一些人心中的“清水衙门”蔓延,有些部门甚至成了腐败“重灾区”。看似“边角碎料”,但积少成多,这种腐败行为侵害的是民生政策的“红利”和基层群众的利益,危害不可小视。(新华网5月21日)

自“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反腐倡廉建设被一次次的推向了高潮,“老虎、苍蝇”落马的例子也是举不胜举。上有蒋洁敏、李崇禧、李春城等大老虎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下有镇长、科员乃至村支书等小苍蝇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每当有官员“涉嫌严重违纪,正移送相关部门”的新闻见诸报端,每位吃着公家饭的党员干部心中不免在一定程度上都会产生震动,一系列的落马个案的的确确对整个共产党队伍产生了不小的威慑力。

面对重重重压,当“富庶部门”逐渐将贪腐的大手收回来的同时, 扶贫办、农技推广站、民政局等“清水衙门”却在“钻空子”,将贪腐的小手伸向了群众。扶贫款“扶倒”一批扶贫官员;农机补贴成为一些农口干部的“唐僧肉;殡葬服务成为部分民政干部贪腐的“摇钱树”。这些看似无利可图的“清水衙门”,看似不起眼的小权小利,却最被部分干部所吸引,因为他们懂得“积少成多”、“树大招风”的道理。

“清水衙门”成贪腐的“重灾区”归根到底的原因还在于制约权力的制度不完善以及相关监管部门的不作为。“清水衙门”由于手中权力相对较小,贪腐空间相对较窄,往往成为相关部门监管的盲区。少数干部往往就会利用这一点,怀抱“反正查也查不到我这儿来”的侥幸心理。最终导致“错一时、错一世”。

扶贫办、农技推广站、民政局等等这些所谓的“清水衙门”都是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服务型窗口式部门,他们的贪腐就是直接与民争利。三分钱在现在这个社会可能什么也买不到,但可能就是这三分钱就“卖”掉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鱼水之情。“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如果不加快完善这些部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这些部门的监管力度,我们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就会一次次的被三分钱拉得越来越远。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