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习岂是“变相出游”的“挡箭牌”

据《羊城晚报》报道:日前,深圳现有38个政府部门晒部门“三公”经费,引起市民关注。有市民报料称,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曾分4批次外出学习,实际上就是变相出游,“学员花费半天时间在校园逛逛,其余时间都是在当地附近旅游”。(《人民网》,11月21日)

纵所周知,“高校学习”是借助学校的学习氛围,在短时间内,一定程度上扩大自己某方面的知识储备量,更好的为进入社会、适应工作做准备。近年来,某些领导由于学历的限制,也纷纷效仿学生“高校学习”的方式,这也无可厚非,殊不知正是这样看似“合情合理”的理由,竟然当作“变相出游”的“挡箭牌”。

深圳市监局此次的大阵势、4批次出游正好撞在“枪口”上。说的好听点,就是“在外学习”;说的难听点,不过是“变相出游”的借口,何必“冠冕堂皇”做作。中央三令五申严禁“公款消费、公车私用、公款吃喝”,难道这些都只是“耳旁风”,全然不在乎。这么“大批量大批次”的出游难道就不怕被“举报”,更有甚者用“公款”买当地的土特产,难道“出游”就那么重要?可以置国家的政策、党员的信仰、群众的信任于不顾,看来这些官员的素质的确“不一般”。

“外出学习”并非不可,只是你们真的是在学习吗?“花费半天时间在校园逛逛,其余时间都在当地附近旅游”,这样的“学习方式”老百姓会认可吗?真正静下心来,切切实实“做文章”的人又有多少。倘若真能孜孜不倦、兢兢业业的学习,想必老百姓不但不会阻拦,反而会“拍手叫好”、啧啧称赞,这样的“鱼水情”才是我们喜闻乐见的。

身为公务员,每年都会有几天的“年假”,这不正是放松、外出旅游的“好时节”吗,何必大费周章的用“公款旅游”。当真是国家的钱用着“舒服”还是亏于“囊中羞涩”。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不应该成为“变相旅游”的“挡箭牌”。在你们“胡吃海喝”、“拍照留念”的同时,想想正在田间地头忙活的农民朋友们,想必心中颇有“一番滋味”。

“公款旅游”的事件早已不新鲜,可“变相旅游”又层出不穷,真是“一山还比一山高”。从几时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成为官员口中的顺口溜,用这样的“不二法宝”不断摧毁着群众的信任,真正“为民做主”的好官又去哪儿。

(文/凌清儿)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