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邸制“关”住贪腐还需“配套设施”

近年来,在老百姓对政府的不满意因素中,官员腐败一直居高不下。其中“餐桌上的腐败”(大吃大喝)、“马路上的腐败”(公车私用)和“摆在大街上的腐败”(名下拥有多套房产)三大腐败被广大民众所不满。昨天下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探索官邸制,专家分析,这将是针对官员拥有多套住房的腐败问题推出的一记重拳。(11月16日 京华时报)

“官邸制”就是国家为一定级别的官员提供在任期间居住的住所,官员本人对此没有产权,说得简单一点就是“铁打的房子流水的官”,官员对于房子只有在任期间的居住权,所有权并不属于官员。

之所有要探索实行官邸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当前“房贪”的大量存在,尤其是在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现象不少,如果是由政府出钱来为领导干部修可以买卖的房子,势必会造成国有财产的流失,如果是由私人修建,则必然会出现一些打着“方便领导住宿”的幌子,行着行贿受贿之实的现象,所以,“官邸制”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官邸制在其他国家已经施行已久,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既然可以,那何不奉行“拿来”主义?

所以,“官邸制”当是一个遏制贪腐尤其是领导干部在“房腐”中的利器,不过要用“官邸”来关住贪腐,恐怕还需许多“配套设施”。

一是需要有严格的制度来界定哪些官员需要官邸,并对其入住和搬出进行严格的规范;二是需要进一步推进官员财产公开,让官员能够接受更多更广泛的监督;三是对“官邸”的界定、修建、保护等还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并真正落到实处;四是在推进官邸制时,大可以先行试点,看看效果再上马不迟,不必着急忙慌地赶着硬上架,同时也要处理好当地情况与政策大环境之间的关系等。

总之,官邸制能否“关”住贪腐,首先要关注贪腐心理,再关住贪腐行为,最后,关住贪腐现象,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光是一栋房子还远远不够,必须要真正把“配套设施”落到实处方能见到成效。

 

文/张述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