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摆设电话堵塞了“民意通道”

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设立了很多供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长期以来,这些渠道,在加强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一些地方和部门,并没有对通过这些渠道所反映出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市民反映的问题多是关系切身利益的小事,很多事情在投诉后,就没有了下文。(11月13日  人民网)

市长热线、县长信箱、民生论坛、接待群众来访办公室、12345、12369……. 一座中等城市,像这样的号码就会有几十个。然而,一些市民的遭遇却是:有些电话,越是需要它的时候,越难打通。俗话说:“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反应大都是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小事,而这些小事大多都很琐碎,部分单位接线员根本不以为事,之后不了了之。

现如今,很多部门就是怕群众到单位来上访,闹访。殊不知很多演变成闹访的事情都是从小事激化而来的,从热线电话开始,群众反映举报后无人管;写信反应情况后各部门之间踢皮球推诿扯皮,到最后演变成集体上访、闹访,给单位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而这些事情的发生无非是干部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后的苦果只有自己吃。

一条“民意通道”究竟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关键还是取决于它能否对民意诉求做出实际回应,这需要政府有关负责人及部门拿出实质性的行动。现在很多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而言,都抱着“一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即便我不管,我也不会因此而承担任何责任”的心理,表现出态度冷漠或者推托。然而就是这份冷漠或者推托,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会让反映问题者丧失对于政府部门的信任,或者进一步使问题激化。

进入信息时代,时空的距离已经不再成为人与人之间联系和交往的阻隔。“热线”就应该让它“热”起来,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要成为“聋子的耳朵”形同虚设。一项便民政策口号叫得再响,不落到实处都没有用。外表做得再好,实际工作不到位也白搭。在开展群众路线之际,要想密切联系群众就一定要摒弃“作秀”心理,拿出开门行政和接受监督的态度,诚心实意地解决百姓问题,认真务实地把政府热线经营好,切实把解决群众困难、维护群众利益落到实处。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