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清儿:“廉政语录”何日成了“挡箭牌”?

日前,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涉嫌严重违法违纪被调查。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第十一位省部级官员。耐人寻味的是,从李春城到廖少华,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是“台上高调反腐,台下大搞腐败”。是什么原因,让一些贪官“左手拿现金、右手拿先进”?贪官“秀廉政语录”现象频现,引人深思。(《新华网》,11月6日)

近日,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因涉嫌严重违法违纪被调查,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第十一位省部级官员。纵观落马官员,无论是廖少华、周镇宏,还是李春城、季建业,都是手握重权的省部级官员,不少人都是“台上高调反腐,台下大搞腐败”,在大搞腐败的同时,“廉政语录”竟成为了挡箭牌。

大秀“廉政语录”,扮演“两面派”。纵观落马官员,都有自己的“三道防线”、“廉政五关”,谈到“反腐倡廉”,每个人都是“排头兵”,嘴上说的头头是道,“当面一套、背地一套”,还时不时的整点“廉政语录”高调反腐。试问,怎么反腐的人最后成了被反的人?难道只是嘴上说说当真不往心里记,还是这“反腐”只是照他人的“镜子”,对自己竟成了“摆设”?

包装“廉政画皮”只为边腐边升。究其原因,高调“反腐倡廉”也许只是顺应形势,包装自己廉政形象的“画皮”。创实绩的同时,不免耍耍嘴皮子功夫,树立自己“廉洁奉公”的形象,一方面讨好上级,赢得升迁的机会;另一方面糊弄群众,赢得民心。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升到“高位”,获得“重权”,形成了“高调反腐倡廉——赢得升迁机会——得到高位重权”的恶性循环,就这样,慢慢的走向犯罪深渊,却浑然不知、沉浸其中。

监督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贪腐不会写在脸上,衡量官员清廉与否,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与权力的不平衡,一旦“掌权者”在复杂的社会矛盾中道德观念发生变化和动摇,就会出现腐败现象。因此,急需构建立体化的预防监督制度,将权力置于组织、群众、法律、舆论的有效监督之下。

只要加大监督力度,没有贪腐不落马的官员。贪腐官员之所以能“逍遥法外”,究其原因,无非几点:一、有台上高调反腐,大秀“廉政语录”的面具;二、混淆视听,误导群众,从而赢得民心这把“利剑”;三、有人愿意“送礼”好办事的平台;四、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打击手段过于单一。只要我们清楚贪腐屡试不爽的原因,就能从源头上扼杀住“贪腐”之风,营造“廉洁奉公”的清廉政府形象指日可待。“廉政语录”成挡箭牌,上演“错乱人生”的现象将“一去不复返”。

(文/凌清儿)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