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人类利用科技战胜噩梦

 

  

如今是个人人低头看手机的时代。当信息技术的快速变革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快感的同时,我们的生活、工作,甚至情感都悄然被改变了。如果不能跳脱出来重新审视一下科技进步带来的挑战,我们也许会被淹没在满是碎片的汪洋中。王蒙,这位一直站在时代潮头的名作家,显然深刻地意识到了危机的存在。

  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电脑、手机杀入了生活。博客代替了论文,碎片代替了体系,段子代替了思想,肥皂剧代替了原著,小品代替了戏曲,传播明星代替了白发教授。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应接不暇。当年电视机的出现已经引起过困惑:一面小小的屏幕,提供了一点文化含量可疑的声像信息,竟然吸引了那么多受众。许多有识之士预言电视热将迅速冷却,但这种冷却并未成为现实。事实证明,传播技术正在日新月异、昂首阔步地征服一代又一代人类。

  而控制板的使用也引起过西方一些知识分子的忧虑:改变注视对象的超便捷性可能对于认识主体的专一性责任心后续性产生负面后果。恰恰是由于节目众多、选择方便,一晚上都在选台,数小时过去了不知道自己究竟看到了什么,这是许多人包括笔者都有的切身经验。

  电脑的出现则是一件空前大事,电脑的功能齐全与涵盖巨大,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飞速更新换代的电脑正在改变着或已经改变了许多智力劳动、精神生活乃至日常生活的方法与性质。电脑正在改变人与生活、工作、著述、国防、治安、权力运作与观念。

  数据库的存在与从网络上调出资讯的方便,正在使认识与操作主体日益依赖已有的现成的与千篇一律的数据,使自己的精神活动受到库存数据与现成信息的侵入、牵引、暗示与无所不在的影响。不论是写论文还是写入党申请书,还有订餐诊病交友做生意,不论是企图闹什么颜色革命还是要进入各色人等的私密世界,都可能得到网络的帮助或者叛卖,同时也是受到网络的掌控。资讯的贮存保藏、搜寻联想,即过去令人艳羡的博闻强记的功能已经不再依赖学者的大脑与意志,而是取决于电脑网络的突飞猛进与电脑网络技术操作技巧的出神入化。

  电脑大包大揽了原来人脑的部分工作,帮助着人也训练着人乃至指挥着改变着战胜着人。有了电脑协助,改头换面、举一反三、东拉西扯、旁征博引、复制粘贴乃至模仿抄袭的途径正在花样翻新,学术打假与财务打假直到网恋打假都变得日益困难。明窗净几、沐浴焚香的阅读与沉吟漫步的苦思正在被短促的敲击与瞬息万变的调出跳出乃至音像并举的火爆所替代。聚精会神的思考掂量正在被急忙的迫不及待的八卦乃至怒气冲冲的对骂所排挤。网上的舌尖飞花、俊美靓丽、声音磁性的传播明星正在取代大学讲堂里的拥有真才实学的白发教授与浩瀚巨著的辛辛苦苦的书写者。

  然后是触屏手机也杀入了生活、杀入了头脑,不断膨胀,提供了最全面的服务与引领,也许还有劫持。研究者写作者设计者的冷板凳正在减少,而火爆的铙钹齐鸣与眼花缭乱的屏幕音箱正在增加。然后是博客代替着论文,微博代替着博客,碎片代替着体系,掷地喷饭的段子代替了掷地有声的思想,动漫与肥皂剧代替着原著,假出个样儿来装傻充愣白痴范儿的小品正在取代正经的十年磨一剑的戏剧与曲艺,一目十行的浏览代替着千辛万苦与虔敬忠实的阅读,速成的传媒明星代替着苦学苦练的学者与艺术家,信息的数量与传播的速度代替着真实性、确切性、深刻性、独创性、严肃性,我以我语戏九州的胡说八道巧言令色正在取代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深邃与悲苦。

  海量化的真伪莫辨、良莠不齐的信息可能成为佐酒的谈资与搞笑搞恶的素材,却很少能体现高深伟大的学问智慧。加速的信息传播造成习以为常的轻飘、浮躁、急功近利、盲从起哄。

  上好的电脑硬件加软件战胜资质一般的人,已经不足为奇,例如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与电脑战平乃至败于电脑,屡见不鲜。这样的状况意味着什么,至今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科幻片里出现机器人大战人类的故事应该说是事出有因。替代了人类的重体力劳动、大大舒适化了现代生活条件,正在产生人类体力与抗逆能力退化的后果,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是故毛泽东青年时代信奉的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口号。那么,超级的智能技术,使电脑或者手机牵着多数人的鼻子走,舒舒服服地弱化着一大批人的智力,也正在成为事实。

  当然,信息技术的发达首先带来的是信息民主,是文化民主,是参与传播与有所评议有所动静的大众化普及化,是大众对于权力包括精英们的话语权力的监督,是各种自发舆论的飞速形成。例如一个又一个的贪腐事件与坏人坏事的揭露,都是网络打的前锋。我们也十分珍惜网络上的发人深省的片言只语与流光闪电,但是,令人一则以喜一则以忧的却是,网络的水准远远不足以体现文化、科学、思想、智慧以及品德的质量与高度。甚至于网络信息的人云亦云性与平均数性质正在损伤一个民族的高端知识分子存在的意义与可能。海量化的真伪莫辨、良莠不齐的信息可能成为佐酒的谈资与搞笑搞恶的素材,却很少能体现高深伟大的学问智慧。网上的舆论可能极富杀伤力,可能用来慑奸惩佞,也可能带有一定的粗糙性、盲目性、煽情性乃至流氓性破坏性。

  中国的网上舆论还带有迅速归一、不容分说、暴力化、非理性化尤其是排他化的特点,它们距离民主精神讨论精神科学精神何止十万八千里。网上的互骂不堪入目。网上的艺术可能迅速扩散,也可能是无厘头的戏耍。例如“翠花上酸菜”,例如“你妈叫你回家吃饭”,例如“草泥马”,例如嗷嗷叫春的歌唱。

  也就是说,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时代的到来,触屏时代的到来,在空前地令人震惊地加速了信息传播的同时,也完全可能造成黄钟暗哑、瓦釜轰鸣的颠倒局面,造成日益严重、难以救药的学风败坏,造成习以为常的轻飘、浮躁、浅薄、急功近利、盲从起哄或者标新立异却并无干货。尤其是,造成哗众取宠的薄幸儿大量出现。

  读图时代宣布平面媒体过时,宣布文学即将死亡。但当人们只会用耳朵眼球舌头鼻孔皮肉来接受信息的时候,很可能意味着头脑的萎缩与灵魂的干瘪,意味着白痴时代、低智商时代的噩梦缓缓逼近。

  传播本来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但是手段的被使用完全可能变成使用手段的人的被手段使用。使用变成了被使用,被使用的工具桥梁变成了主体,而主体变成了傻气十足的跟班——北京话叫做“催巴儿”。例如餐具压倒了饮食,语言干扰了控制了而不是服务于思维,形式主宰了内容,这些是早已有之的不幸状况。境外的学者以这样的思路研究过语言的霸权,并且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同样,我们也可以、我们也需要用这样的思路研究信息技术带来的异化现象。

  所谓信息的异化就是说,信息从素材变成了成果,传播由中介变成了价值,传播的速度与数量变成了真理、科学、艺术、成功与否的主要衡量标准,变成了精神产品的首要追逐,而传播的能力包括忽悠炒作的能力与招人喜欢的外表与音色,都成了成功的基石。信息传播,如荼如火,如龙卷风如海啸,搞得我们的理论、文化、艺术、科学、决策在信息的浪涛滚滚中或者风头劲爆,或者摇摆不定,或者垂头丧气。信息传播的洪流,正在推出一些牛人,昨天宣布读图时代与信息爆炸,今天宣布触屏时代到来,后天宣布名人名牌名书名药都是它们速成打造成功的。他们牛气十足地宣布平面媒体的过时,宣布文学即将死亡,小说即将湮灭。他们鼓吹着各种票房、印数、点击量、收视率、福布斯榜,他们制造着巨星、超女、好声音、畅销书及其作者、意见领袖、有影响人物、世界纪录。他们承认即使是一条狗如果能够在现代传媒中不断出镜,也能成为中华第一名狗。

  在大数据的潮流里,文学、纸质书籍首当其冲地被冲击,原因是语言文字在各种艺术介质当中最缺少直观性、最符号化,它们不像图画、音乐、歌曲、舞台表演、声像节目,更不像3D、4D(是不是正在出现7D、8D)影院那样富有肉感器官刺激感,它们不能给人们以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还有臀部腰部震动。语言文字是符号,是思想,不通过大脑的感受、解读、联想、思考不过是一群乱码,对于懒人,语言尤其是文字完全不能传递足够的信息。这样,不喜欢动脑筋的精神懒汉,当然不希望通过语言文字而希望通过身体与器官来直接接受刺激与抚摸按摩来获取信息。但恰恰因此,是语言与文字包括数字与各种数学、理化生符号,而不是3D、4D能发育与推动思维。语言文字与符号,是思维的主要载体与手段。拒绝或者漠视语言文字符号,就是拒绝与漠视思维。当人们只会用耳朵眼球舌头鼻孔皮肉来接受信息的时候,很可能意味着头脑的萎缩与灵魂的干瘪,意味着白痴时代、低智商时代的噩梦缓缓逼近。

  而由网络宣布《红楼梦》等名著的死活读不下去,正是这种君临人类文化的传播信息手段的牛气冲天与蠢态毕露的新表演,它们干脆挑战经典,挑战人类的与中华的文化史,挑战智力的底线。

  除了传播上的成功,还有学识与创造上的成功;除了传播上的明星,还有真知灼见的学人与艺术家;除了搞笑的段子,还有经典的著作。越是触屏时代,越是要有清醒的眼光。

  当然,我不是不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大众化普及化不是什么自以为是的精英的愤怒或者悲泣所能左右的。问题在于平衡,质与量的平衡,大众与精英的平衡,高端精神产品与大众精神消费的平衡。我们这里需要政权、市场与专家能够在文化事业文化生活中起到恰如其分的均衡的与适当的良性互动互补作用,而绝对不是一味市场化。

  问题还在于,我们这里,有领导在目光炯炯地把着政治关,有市场与传媒联手推进着小品段子式与闹腾腾大片式的产品,唯独缺少的是权威的有公信力、首先是有自信力的专家队伍。精神委琐的孔乙己的学弟学妹们虽然知道回字的四种写法,却面对市场、传播、信息大潮及某些隔靴搔痒的领导而一筹莫展。我们的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还有院士,我们的人文科学却只有争不完的议、告不完的状、回避不完的敏感命题与花样翻新、内容空洞的仿制品。这样,在权力、市场、传播的合作中,缺少了专业性学术性高端性专家的位置与声音,客观上把专业、学术、高端评估活动的权威与功能拱手出让位给境外国外的煞有介事的机构、学者与学术书刊。对待舶来的另一种隔靴搔痒,或涉嫌另有所指,有时候我们拜倒匍匐,有时候我们盲从照搬,有时候企图骂倒却又力不从心,有时候则是闭门造车地乱乱哄哄地自吹自擂,图个吉利,硬是拿不出像样的货色。

  不论出现多少伟大的议论和愤怒,传播信息科学技术与手段的发展一日千里。我们既无法抑制数量×速度的狂欢,又不能挽救精神果实质地品位的或有的颓势,无法使严谨文化人的憔悴与寂寞发育成传播明星式的丰腴红火,无法使浅薄雕虫小技的得意洋洋提升为殚精竭虑的深度思考,无法让烧钱式起哄式的炒作进化为对于人类精神生活的求索与在精神阶梯上的攀登。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知其不可而为之,仍然可以在高等院校,在科研机构,在有头脑有见识有良心的知识界中坚持始终如一的、平心静气的、实事求是的、怀着对真理的追求与献身精神的,以勤为径、以苦作舟的学理研究与艺术创作,我们仍然可以不懈地追求独到的、创造性的、高端的思想与智慧的成果。

  尤其是,我们可以勇敢地告诉大家,除了传播上的成功,还有学识与创造上的成功;除了传播上的明星,还有真知灼见的学人与艺术家;除了搞笑的段子,还有经典的著作;除了印数与点击量,还有专业的评估与历史的考验。我们要告诉国人,文化不应该断裂,也不会猝死,文化首先不是力量而是品质,文化的代表首先是诸葛亮、孔孟老庄、李白杜甫……而不是“三个臭皮匠”。“三个臭皮匠”上网固然有可能凑成诸葛亮,也不无可能排除或者宣布诸葛亮的智慧他们死活不能接受。找几千个网虫宣示对于经典的拒绝,不是经典的出丑,而是我们自己的丢人。

  我甚至于想建议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公布排行榜的6月24日定为网羞日(编者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曾公布了一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在对近3000名网络读者的意见进行统计后,得出的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红楼梦》高居榜首,其余《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也尽数在列,此外还有《百年孤独》、《尤利西斯》、《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位居前十。)。至少要有人说话,越是触屏时代,越是要有清醒的眼光,越是要有对于真正的高端的深邃的天才的与创造性的文化果实的苦苦期待。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每一次变革来临,总有三类人:一类人创造变化,一类人适应变化,一类人等着被弯道超车 |【经纬低调出品】说道:

    企业发展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开始的 3-5 年为初创期,大多数公司会因为种种问题在这个时期夭折;存活下来的便进入成长期,这是快速发展,迅速壮大的黄金阶段,需要创业公司从产品、服务、资金等方面全力武装自己;在企业的生命弧中,从成长期到成熟期,存在一个使企业获得“最大选择性”的时刻——这就是变革和更新的最佳时机。要想有所突破,避免步入停滞期和衰退期就要战略转型。在这个时点,如果创始人没有在抓住转型机会,企业就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企业生命周期不是都一样的,无论你做长跑还是做短跑,其发展结果都是不同的。

    今天这篇文章,将为我们详细解释创业公司如何避免步入停滞期与衰退期,同时指出机会导向型和运作导向型领导对于企业生命弧意味着什么,比如机会导向型领导,他们不仅具有看到未来的能力,也具有抓住未来的能力;他们能看到更广阔的视野,颠覆现有市场。而运作导向型就更适合于企业发展稳定期的精细化运营。无论你的公司目前处于什么阶段,希望今天的分享都有所启发。以下,Enjoy:

    2011 年,IBM 迎来了成立的一百周年,他们在广告中说到:“几乎所有我们祖父母喜爱的公司都消失了。在 1961 年《财富》500 强公司的头 25 名中,只有 6 家存活至今。”这个广告本意是希望凸显 IBM 的强大适应力,但也同时给创业公司敲了警钟。

    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随着不断走向成熟,增长幅度会放缓,最终增长曲线趋于平缓——然而运营成本持续上升,因为企业需要不断与市场上新涌现的对手竞争。最后,因为行业变化快速,企业预算膨胀等负担,转而进入负增长,这段时期的特征包括:不断地裁员、大量的资金消耗,甚至破产。

    上述现象其实是颇为悲惨的一种场景,对于不同公司而言,这一周期持续的时间有天壤之别。许多知名的公司,成功地将这一周期延长至几十年,甚至更久。

    01
    伟大的企业方能存续

    企业要保证持续增长,关键在于战略转型。成熟期的转型,能够帮助企业进阶至新的成长水平,打破发展瓶颈。

    能否做到这一点,主要取决于领导者。大多数企业领导者可以分为:机会导向型或运作导向型。如果推动转型的是机会导向型,那么企业就拥有了巨大的优势。运作导向型领导在提高效率和预见性方面表现优异,但他们可能不是那个可以走出常规的人。

    成立于 1977 年的甲骨文公司(Oracle),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软件公司之一。从成立之初到 1982 年,该公司都在探索如何使产品适应市场需求,并最终推出关系型数据库系统。每当早期员工回答公司最早的竞争优势时,都会提到甲骨文的 CEO——Larry Ellison。

    甲骨文数据库联合编程者 Bruce Scott 评价道:“我一直以来都在思考甲骨文成功的原因,我发现主要源于 Larry 的人格魅力、远见和不顾一切实现目标的决心。他是一个十足的冒险者,总能找到快速而非常规的解决方案。”

    这让我们意识到经久不衰的企业拥有的重要特质:CEO 们往往是机会导向型领导者。他们不仅具有看到未来的能力,也具有抓住未来的能力。他们有着更广阔的视野,希望改变世界,打造全球品牌,颠覆现有市场。这种类型的领导者更有可能为企业在不同寻常且非直观的冒险之旅指引方向。

    02
    转型最佳时机

    在甲骨文开始建立轻便可扩容的数据系统之初,其他初创公司其实也都在做相同的尝试。

    他们将更多的功能、更好的表现作为追求的竞争优势,然而甲骨文却更关注全行业平台——使其平台与尽可能多的电脑系统兼容。在 80 年代中期,甲骨文的软件已经可以在 80 个供应商平台上使用,使其成为应用开发者和零售商的首选。

    随着对应用的需求日益增长,甲骨文的发展目标也随之改变。Ellison 找到了新的发展契机,他聘请了Jeff Walker,一家顶尖会计应用开发公司的创始人。

    Ellison 作出发展新业务的决定时,甲骨文正沉浸于多年来在数据库业务中的稳定增长和健康的盈利模式;这一计划公布后,遭到了众多合作伙伴的反对,无疑将甲骨文的已有市场份额置于巨大风险之中。但他坚持运用公司在成长期积累的巨大动能,全力推动了转型。

    在企业的生命弧中,从成长期到成熟期,存在一个使企业获得“最大选择性”的时刻——这就是变革和更新的最佳时机。怎么知道这个时刻何时到来呢?通常企业生命弧看起来像下面的图样:

    初创公司到达增长曲线顶峰之时,领导者需要做出决策:公司是否应该借助良好的发展势头,开辟新的商业领域呢?

    许多人不愿意冒险,这样一来,他们就难以看清“成功”的另一边——停滞期和衰退期。尽管身边的经济形势不断变幻,他们却固守己见,没有创新以满足客户的新需求。

    与之相反,机会导向型领导者不仅将这一最佳时刻看作是一次冒险,而且也是公司步入更高层次的跳板。他们的远见决定了公司的发展道路,他们对这一选择的坚信不疑,也促使核心员工专注在公司的转型发展上,尽管其成果并不会在短期内显现。

    03
    人迹罕至之路

    任何行业都存在创新的需求,但在当时决定偏离传统的企业生命弧——却难如登天。

    当时,甲骨文涉足应用行业,被大家看作是激进之举。不仅是因为这一计划的规模超过了公司之前的任何项目,也是因为这一计划实际上要向应用零售商宣战,他们是传统的软件运营商——这也从实际上迫使他们要在甲骨文和其他数据库管理公司之间做出选择,大大制约了甲骨文发展应用业务的资金来源。

    在《软件战争》中,Matthew Symonds 是这样描写当时的情形:“Ellison 决定抛弃原有的基于客户/服务器应用的发展模式,将整个公司的发展押在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发展上。”

    甲骨文的销售代表怒发冲冠,客户不断流失。但是 Ellison 从不改变他选定的新方向。“他们都将现状当作了未来。”他说。“客户/服务器模式是没有未来的,但要在其真正死亡之时,人们才能意识到这一点。”他知道甲骨文必须马上改变发展路径。

    其他公司当时还在建立基于网页的应用,但是甲骨文是唯一一家将业务发展完全基于互联网的公司。Ellison 说:“如果互联网不是计算系统的未来,我们就完了。但如果我们猜中了,我们就赢了!”

    在 2000 年,甲骨文公司推出了电子商务套件,是首个面向企业的全面集成商务应用套件。这个套件大大削减了系统集成的昂贵费用,因为便利和高效的使用体验大受欢迎。

    甲骨文一直坚持进行企业的战略转型。经历了 25 年无收购时期后,甲骨文开始加大火力,大规模收购企业应用,以占据市场份额。2013 年,甲骨文以 51 亿美元的价格对仁科进行了硅谷的首宗恶意收购。随后,BEA 和其他公司都成为了被收购的对象。最后,除了 SAP 外,甲骨文将其他竞争者都收入囊中,占据主导地位。

    不是所有的商业豪赌都有回报,上述收购是否能带来收益,现在还言之尚早。但甲骨文在这一领域中的发展历程,给我们上了生动点一课:同一个企业中,不同的转型过程,其规模、执行时间和对公司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综合来看,一系列成功的转型——无论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都会随着时间流逝,成为包罗万象的转型故事的一部分,并不断延长企业的生命线。

    一般经历转型的企业,生命弧如下图所示:

    而甲骨文的转型历程,呈现出的生命弧是这样的:

    另外一个转型成功案例是亚马逊——这家公司同样是由机会导向型人才 Jeff Bezos 领导的。在过去 20 年的发展历程中,亚马逊一直都能抓住转型的最佳时机,占据行业新制高点,除了保持核心竞争力之外,也不断开发新产品,与此同时,也在不断打造在线的消费者购买模式和零售商销售模式。

    亚马逊进行的最大转型要数 zShops 的上线。这个平台使得小微企业可以设立在线店面,通过网页销售商品。平台本身并不是突破性的革新,但是这个平台为后来 Amazon Web Services(AWS)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运用亚马逊的内部软件架构为其他的公司提供实惠的云服务。在这个案例中,巨大的商业创新来源于企业的一次小小的冒险。现在,AWS 的增长速度要远高于亚马逊面向消费者的零售业务。

    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并不是所有的转型都需要有突破性的创新。有一些转型可能只是取得了很小的进展,打开了新机遇的门缝。我们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激进变革都会取得成功。机会导向型人才需要衡量失败的风险和可能的受益。

    04
    运作导向型领导者

    甲骨文和亚马逊是战胜了市场演变规则的少数杰出例子。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的 CEO 们都更关注指标执行情况,希望企业增长稳定可靠。沿着这一发展轨迹,CEO 们或有意绕开“最大选择性”的变革时刻,或无意错失引入新鲜思维的机遇。

    这一类领导者通常受高效优化的运作所驱动——与机会驱动型领导者相比,他们更倾向于达成已有的指标,追求传统的成功。

    在公司经历了重大转型,步入精细管理阶段时,最适合这种领导者粉墨登场,他们其实也对公司发展有着远大的布局,但这种布局更偏向保守,小风险。讽刺的是,这类型的 CEO 颇受华尔街的追捧,因为公司的每季度表现更为稳定。然而,后续的发展也可能使公司从增长曲线中重重跌落,CEO 被扫地出门。

    运作驱动型的领导者也能够看准转型的最佳时机,尽管如此,他们往往难以抓住这一机遇——他们没有足够的风险承受力,说服反对者的能力,将公司凝聚在一起的人格魅力。如果领导者没有胆量来实现未来的布局,那么这种远见也毫无用武之地。

    有人说,苹果的 CEO——Tim Cook 逐渐成为了运作导向型领导者。自从他升任 CEO,公司的运营数据一直表现良好。但是苹果却逐渐丧失了其独特的魅力。

    尽管企业的生命轨迹可能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市场环境、政治气候、经济发展、流行趋势等——无可争议的是,最重要的因素一定是领导者设立的发展布局和道路。

    企业的发展中,没有一刻可以放松警惕,也没有冲刺的终点线。

    本文由经纬创投编译自 linkedin.com,作者 Mark Leslie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