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则徐:既然玩麻将,就要输得起

在最近结束的第五届欧洲麻将锦标赛上,中国国花队在总共51个参赛队伍中只获得了团体37名、个人30名的成绩;欧日联队则获得第一名,德国获得第二名,个人第一、二名分别为日本、德国得到。该消息传回国内,引起哗然。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因为除了“文化大革命”期间,麻将一直是明朝以来中国人最为普遍、流行的游戏之一——一是具有悠久的历史性,二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一个世界上基础最为雄厚的国度仅获得这样的战绩,确实匪夷所思,舆论哗然完全属于正常。但是,哗然的舆论透露出来的一些情绪,则是糟糕的。

感情上无法接受这一战绩并无过错,这是合情。但因为这一战绩,就视之为体现了目前中国麻将在世界上的水平,则并不恰当,这属于不合理。事实上,中国人在世界赛事中,基本表现出了麻将大国的优势:比欧洲麻将锦标赛更加重要的赛事是世界麻将锦标赛,2007年第一届比赛在成都举行,中国人获得了团体第一、二名和个人冠亚军;2010年第二届比赛在荷兰举行,中国人获得了团体冠军和个人冠军;2012年第三届比赛在重庆举行,中国人仍然获得了团体冠军和个人冠军。

这些战绩之所以没有产生轰动效应,是因为人们以为理所当然,一些人知晓后也只是一笑了之:“老外打麻将怎么打得过中国人?”正是这种自以为是的闭塞态度,潜伏下了今天一当遭受败绩就难以承受的输不起心理。

有输不起心理也没有关系,毕竟很多人常有,只要仍局限于竞技的范围,完全属于可以理解。但不少舆论偏偏把日本挑出来,宣扬中国完败给了日本,这就属于很阴暗的情绪了。团体37名、个人30名,难道只是败给了日本人?难道这次比赛是中日两国的锦标赛?难道输给欧美国家属于正常,输给日本就不正常?显然,这种阴暗情绪已经不属于竞技评价,而跟仇日情绪及其鼓动结合了起来。

实际上,麻将可能在唐朝就已经传到日本,在日本也属于历史悠久,日本并且有世界第一个麻将博物馆。就跟麻将在中国各地有不同玩法一样,麻将在日本也形成了自己风格的玩法。论历史,麻将传入欧美已经是晚清,从这个角度说,竞技比赛输给日本才属于更加正常。

(资料图:2014年6月6日,昆明,2014“雀友杯”世界麻将大师邀请赛开幕,图为牌桌上的外国友人。CFP 供图)

还有一种国粹论者大有捶胸顿足之痛,这已经近乎可笑。麻将真是中国国粹吗?麻将确实是由中国发明并为人们广泛喜爱的,从这一客观事实角度,我可以跟国粹论者一样认为其是国粹之一,但是,是不是中国人都这样认为呢?未必。

曾经,中国内地人是不允许打麻将的,1980年代中期时候,干休所老干部打麻将被默认允许了,但普通老百姓打麻将则是要被派出所抓捕的。我记得那时候我有几个已经40岁以上年龄的朋友打麻将被抓到了派出所里,大冬天被责令脱光衣服检查是否藏掖了雀牌,实际就是被故意光着身体冻上一夜,第二天放出来时候,几个大男人个个都脸色发青,鼻子下挂着鼻涕,在子女面前只能撒谎掩盖以免有新的耻辱。

现在中国内地到处是麻将馆,但终究上不了台面。可见,并不是所有人都承认麻将是国粹。既然如此,麻将到底是不是国粹就并非有一致的意见。连合法性都没有真正解决,坚持国粹论实在没有多少意义,为它捶胸顿足就更是多情。

即使坚持国粹论,也并非有理由以为中国人在比赛中不能输。国粹只是一种历史积淀的文化,一当有了世界性传播,并非等于掌握、运用的水准就一定属于世界第一。刚有电子、网络游戏时,日本人设计的各种麻将游戏马上从中国赚了钱,并非麻将是国粹就理应是中国人赚日本人钱的。中国人没有这方面本事,即使是国粹,也只能让别人赚中国人钱。从竞技本身来说,一种竞技方式流传到别国,结果,别的国家搞得更好,水平更高,完全属于正常,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仅以英国来说,兵乓是英国人发明的,但现在是我们中国人水平最高;现代足球是英国人发明的,但英国人仅在1966年得过一次世界杯冠军;板球是英国人发明的,但最近20年澳大利亚、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已经玩得更好;橄榄球是英国人发明的,但已经成为美国人的疯狂节目;等等。从来没有听说过英国人因为自己这些国粹被别人玩得占了优势而痛哭流涕,对比下来,中国的麻将国粹论者,心胸实在狭隘,神经实在脆弱。

其实,麻将这种所谓的国粹,无论怎么个国粹法,毕竟只是一种游戏。游戏就是大家玩,来一起玩的人多,才是面子、荣誉、开心,并不是一定会你赢、别人输。既然大家一起玩,就是玩个热闹,谁玩得好谁赢,并不是凭一句“这是俺家祖宗发明的”就可以赢。

作者:顾则徐,1962年,上海市人,独立学者,已经出版著作:《朱德别传——与毛泽东的恩恩怨怨》《服装是性的》《共和的守护者——蔡锷传》《梁启超哲言录——给觉醒的中国》。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