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评媒】厦大女副教授,又一个“走廊医生”?

由于一封一年前写就的举报信被匿名人士突然公开,厦大校长朱崇实和女副教授谢灵以一副掐腰扯头发的姿态,双双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硝烟弥漫、唾液横飞中,“校长就餐特权”、“教授学术不端”、“搞小三被老婆泼硫酸”的尴尬旧事纷纷重现,双方当事人两败俱伤,于媒体而言,不过又看了一场家丑外扬的闹剧,制造了一场舆论的狂欢而已。

陈年举报信引发口水仗

事态是最近火起来的,但引发口水仗的举报信却在2013年6月就出现了。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女副教授谢灵在接受新浪网的电话采访时透露,20块钱一顿自助餐的厦大校工食堂,很久以来流传一种说法:就餐要选择两个时段,一是刚开饭时,二是校长来用餐时。2013年6月的一天,谢灵在校工食堂用餐发现无菜可选,而校长朱崇实来了之后,服务员立刻端菜出来,厨师也出来招呼。谢灵忍无可忍当场发飙,质疑校长就餐特权,当时朱校长一声未吭埋头吃饭。

谢灵副教授立即给朱校长写邮件并抄送给厦大多名老师,把校长就餐上升到大学行政化、官本位的高度,“在政府官员面前,作为校长的你低头哈腰,谄媚取上、丧失独立人格;在教授们面前,你高高在上不可一世,把老师当成农民工,论文指标化,职称名利化,教学标准化,急功近利、鼓励学术腐败……”

本来是一封流传于厦大校长和老师内部的一封批评信,却不知是谁放到网上,瞬时引来网友围观炮轰。用脚趾头想都知道,向来同情弱者的舆论天秤初时更倾向于敢于跟校长叫板的副教授。

朱崇实校长忍无可忍,驳斥谢灵“自己到教工食堂就餐并不规律,食堂的人都不知道他何时会去”,同时回应媒体“学校定会严肃处理此事,要把黑白分个清楚,必要时诉诸法律。欢迎媒体到食堂实地采访职工、老师,还原事实真相”。

恩怨已久,孰是孰非?

那么,到底是朱校长利用特权就餐,还是刚好朱校长来时食堂上了新菜,抑或是校长本身没有提前招呼食堂,而是食堂员工自作主张给校长搞了特殊化?

明眼人一看即知,事件的焦点全不在一顿午饭上,谢灵副教授与校长朱崇实的恩怨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新闻晨报》发文《厦大女教师谢灵:其实我与学校的战争已有十年》表明,真正让两人水火不容的是一本长达十几年的旧账。

事件一出,谢灵的简历立刻被人在网上曝出,先后在漳州职业学校、汕头大学和厦大任教,由于父母离异,长期跟后母斗争,为人“比较偏执”,跟几任学校领导搞不好关系。相较于朱校长有大批厦大本校学生支持,谢灵副教授在学生们中间的人气似乎不够强烈,用朱校长的话来说就是“她绝对没什么拥护,人人都很怕她,大家对她敬而远之”。

结合新浪网《厦大校长回应副教授炮轰:她心理阴暗仇视学校》和新闻晨报的稿件,可以看出谢灵与厦大的结怨从何开始。

早在2006年厦大会计系竞选系主任时,厦大老师陈汉文被人质疑后怀疑是谢灵在背后搞小动作妨碍他竞选。之后香港某大学一个公派学习的名额,谢灵没能去成,也以为是陈汉文在报复,两人第一次撕破脸发生公开争吵。

而吴世农与陈汉文是铁哥们,用谢灵的话来说,与陈闹僵后,“吴到处把我骂了个遍”。在2007年陈汉文被提升为管理学院副院长的宣布大会上,原厦大副校长吴世农是这项任命的宣布人,谢灵也承认在会议结束后跟吴理论,并扇了他一耳光。2008年8月学校因此给了谢灵一个行政记大过处分。

除了这封举报信外,谢灵在2013年7月还曾使命发表过一篇关于厦大原副校长吴世农“因包养情人被妻子泼硫酸毁容”的帖子,以及“有些领导教授经常出没夜总会等色情场所,甚至保养女学生,拿公款跟女下属开房”等问题。

而朱崇实校长回应“谢灵讲的很多东西都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说哪个校领导去色情场所,为何不公布他的名字呢?”

更加狗血的是,朱校长为前厦大副校长吴世农平反,称吴不是被妻子泼了硫酸,而是洁厕液。

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让观众始料未及,堂堂大学校长和副教授隔空开战、互揭老底,孔夫子若还在,怕是要大呼“斯文扫地”。东方早报评论员任大刚调侃中发现问题“他们都是学生眼中的‘好人’,但是当‘好人’们开始互相揭短,想必这所高校的某些个运行机理出了问题”。

私仇还是公愤?

谢灵向记者透露“我的愤怒不是跟学校作对,是觉得有些事情应该做。大家都沉默的话,社会怎么进步?我不是不能忍气吞声的人,什么东西没发给我,课没排给我,从来没有计较过。我到后来根本不是为了自己的什么事情,我觉得这样做不对,应该站出来说”。

校长朱崇实则回应“之前没有回应是觉得没有必要,如果学校在这个问题上对她一那个,社会舆论就会认为你厦门大学在报复她。”朱崇实表示,此前已经有教师举报谢灵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学校学术道德委员会正在就举报问题进行审慎调查。

朱校长用学术不端来指责举报人也让众媒体为谢灵鸣不平。

《贵州都市报》评论认为迟不说早不说,偏偏在自己遭到痛批“搞就餐特权”的敏感时刻,抛出对方“学术不端”的问题,让人浮想联翩。意指对方本身就存在道德瑕疵,有什么资格对他人指手画脚?这是一种典型的“动机论”。学术不端行为与举报校长搞特权完全是两码事,将两者混为一谈,并试图转移公众视线,是一种混乱的逻辑,也是对谢灵老师的不尊重。

齐鲁晚报评论员娄士强同样认为校长只需心平气和、就事论事地对就餐特权作出回应即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此时抛出“学术道德”问题“回击”写信者,反倒容易让人感觉校长“避实就虚”。

@江南浪子万军同样愤愤不平:“面对逆耳之声,校长又欠缺点胸襟了,大学乃海纳百川之地,何况厦大本来就面朝大海,要有名校风范,何必反击人家‘学术不端’?”

面对外界种种质疑,颇有发言权的厦大学子纷纷为朱校长鸣不平。厦大学生@毛一哲哈哈哈现身说法:“作为厦大学子,还是力挺朱校长的,对学生真的好得没话说,希望不了解厦大校长的人不要再炮轰了。”这封流传于微信朋友圈的《我要为厦大说句话》,不仅列举了校长“亲民”“慈祥”的种种事迹,还对谢灵教授的公开信进行了充分反驳。

@中青报曹林在匆匆给谢灵点了个赞之后,又发微博“网上搜索了一下,这位‘厦大女教授’的网络名声似乎不佳。这件事里可能有不少信息烟幕”。

@厦大毕业生一枚说:当时在校时,觉得校长对于学生的一些政策很人性化,所以同学们对于朱校长的评价还是挺高的。而谢教授在餐厅对校长的当面大声质疑也有失分寸,任谁都会觉得颜面尽失,不好下台。官僚主义确实应当反对,但谢教授提出问题的方式也存在不妥之处,感觉有些基于积怨借题发挥。

厦大谢灵与“走廊医生”兰越峰的相似之处

家丑外扬在互联网时代有奇效,比如谢灵长期向校长投诉得不到回复,现在这一回复互联网给她带来了。而且在与校长的隔空辩论中,她的道德优势十分明显。

环球时报评论员单仁平由谢灵联想到了“走廊医生”兰越峰。认为这是单位内部矛盾端到社会上的又一典型事例。在此之前,“走廊医生”的类似冲突也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都触及了社会的隐痛,对应了人们对某一普遍现象的不满,因此被曝光的人或单位都遭到舆论的道德审判。互联网上揭家丑的“英雄”在单位里的“群众基础”未必好,这增加了争论双方对错的多面性。

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主任刘海明也有同样的联想,形式上的“走廊医生”可能是孤例,但因批评或举报单位遭到打击报复的现象,从来就不新鲜。社会单位是这样,相对封闭的大学校园里,同样未必能免俗。

一些部门对单位内部的批评容易恼羞成怒,动辄把批评者说成是“心理阴暗”、“精神病”或具有道德污点的人。奇怪的是,这样的批评者在公众看来,往往又是正常人。这是否表明,对待批评的阴暗心理,制造了批评的悲剧呢?李敖曾经说过:“不想解决人民提出的问题,老想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民。”这样的狭隘心理,大约是批评者走向偏执的开端吧?

时评人邓海建发文《我们该为“愤怒女教授”怎样点赞?》在教授治校还是传说的时候,“愤怒女教授”PK得过校长先生吗?某种意义上说,这注定是个悲怆的话题。道德意义上的点赞,对高校治理没有任何裨益,那就不妨问得更直接一些:这事儿,教育部怎么看?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