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恩挚:拯救A股离不开反腐败

如果把上市比作“卖股权”,A股市场比做一个“超市”。那么,A股这个“超市”的特点是:1、只要能进场就不愁卖不出;2、可以卖很高的价格。所以,A股这样的“超市”,每个“卖股权”的都想入驻,可谓是“挤破脑袋”。

中国股市让股民苦不堪言。
中国股市让股民苦不堪言。

5月27日晚间,证监会再发第二十七批预披露名单。加上此前的二十六批,已有392家企业披露招股说明书。可以预见,未来预披露的家数还会不断增加。

尽管如此,证监会此前已经明确“未来七个月只发100家公司”。为此,人们很想知道,对于目前已经预披露及已过会的数百家企业,证监会将如何选择和取舍?选择和排序的标准是什么?是否会存在权力寻租或腐败行为?

不管如何,由此可以看到国内企业A股上市之难,这个环节有着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排队。相对应的是,为投资者挑选公司的证监会发审委等部门在此过程中手握重权。

这些年,历数国内最赚钱的几大领域,企业IPO和房地产算是名列前茅。在两大领域中,房产地相关的腐败案件非常多,但在IPO环节却鲜有官员却抓。

当然,这并不代表IPO环节没有权力寻租问题。在很长时间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A股却熊冠全球。因此,很少有人会相信,企业IPO这个涉及巨大利益的环节会干净。

A股当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前阵子,许多人在讨论一个话题:新浪、京东、百度[微博]、携程等这么多好公司为何去了境外上市,让境外投资者得到分享?相反,却有那么多问题企业在A股上市圈钱呢?

分析其中的原因,我认为,除了A股上市条件苛刻外,因权力寻租导致的上市环节的高昂“隐性成本”也应该是很重要的因素。

如果把上市比作“卖股权”,A股市场比做一个“超市”。那么,A股这个“超市”的特点是:1、只要能进场就不愁卖不出;2、可以卖很高的价格。所以,A股这样的“超市”,每个“卖股权”的都想入驻,可谓是“挤破脑袋”。

然而,对于“卖垃圾股权”的公司而言,他们仅有在A股这个“超市”能有销路,所以,他们愿意不昔血本。也因此,A股的“入场费”会被这些人拉的很高很高。

相比之下,“卖优质股权”企业还有其他地方可以有销路,若要付过高的“入场费”肯定不划算,所以,便很可能不在A股上市。

在经济学上,这也算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显而易见,在这样的市场里,普通投资者很难里赚到钱。为此,如何减少甚至消除上市环节的权力寻租,是个很重要的课题。

权力若缺乏约束,市场公平是空谈

在此轮资本市场的改革过程中,除了前面提到的发行上市环节,信息披露和退市制度环节也至关重要。

公平、公正是市场运行和发展的基石。要根本改变A股目前的颓势,就必须要杜绝和打击造假行为,并使市场发挥优胜劣汰的功能,让该退市的及时退市。不管是上市过程中,还是上市之后,造假者都应付出惨痛的代价。

从经济层面来讲,造假者的代价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处罚,二是民事诉讼。按照现行制度,与信息披露或内幕交易相关的民事诉讼,其前提是证监部门的行政处罚。因此,能否及时“让造假者付出惨痛代价”,证监部门是关键。

然而,这些年上市公司因造假被罚数不胜数,但很少看到相关监管部门有官员为其失职负责。事实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屡禁不绝,除了因为制度缺陷,证监部门也难辞其咎。

由此分析,拯救A股离不开反腐败。对证券监管部门及人员违法违规“零容忍”,杜绝其渎职行为或选择性执法,是净化和发展证券市场的重要一环。

当然,相比查处违法违规案件,制度上开展反腐显然更为重要和彻底。这就需要政府“明确权力的边界”,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放松管制、约束权力。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正在推进的“发行注册制”就是属于放松管制。其逻辑是权力市场化,把选股的权力还给市场。

至于约束权力,我不由得又想到某证券公司高层不久前的一次公开爆料。他说,权力部门经常给证监会压力,比如,指定一个公司,“要求一定要上市”。

试想,若是权力得不到约束,高层的一个电话可以为所欲为。那么所有的反腐、证券市场公平及发展都只是空谈。

所以,与其他领域的改革一样,证券市场改革的核心最终还是归结到“放松管制、约束权力”。这也是证券市场能否健康运行,并得到发展的关键所在。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陈恩挚

(本文作者介绍:青年经济学者、财经专栏作家。 )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