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鸿:热爱展示力量的第三代

【导读】在领导国家这件事上,第二代往往谨慎守成,反倒是第三代往往大胆,一团冒险精神,生于顺境和祖辈影响可能是他们乐于展示强大原因。

……………………………………………………

文/傅斯鸿

 

这人似乎不是特别讳谈死亡。

根据《环球时报》的报道,朝鲜最近进行了一系列的演习,应对的乃是最极端的情况——“金正恩遭到刺杀时应该怎么办”。

此外金正恩把自己的妹妹金汝静的中文名字,特别用官方通讯社稿件的方式,规范为“金与正”。这个“正”字,来自哥哥,也来自父亲,意味着“白头山血统”。随着妹妹成为哥哥的秘书,她一定会在朝鲜的政治生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可以想见,在金正恩如果有个人危险的时候,金与正可能也会负担更重的担子。

(图:金与正出席公共场合的照片)

金正恩似乎特别热爱冒险,这和他的父亲金正日完全不同。自幼在欧洲留学的他有不少爱好——骑马、开枪、高山滑雪和驾驶坦克。

金正恩没有自己的父亲对飞行的恐惧,4月2日朝鲜《劳动新闻》刊发了他走下飞机舷梯的照片,而且提到了他曾经多次飞行,视察工作。

 

(图:朝鲜媒体公布金正恩走下飞机的照片)

这和他尽力在发型和装扮上接近自己的祖父如出一辙,金日成是军人出身,打过仗,但金正日身体状况一般,治理朝鲜期间多乘火车,也不能做剧烈运动。

在历史上,第三代统治者表现得尚武有力的情况,并不罕见,甚至可以总结出一个“三代现象”。在中国的历代王朝里,这种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甚至出现过不少比父祖更加优秀的三代,最典型的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和夏景宗李元昊。

北魏的第一代皇帝是太祖拓跋珪。拓跋珪在参合陂打败了慕容垂建立的后燕,北魏在中原大地上崛起。晚年的拓跋珪在“寒食散”的作用下,性情大乱,被儿子拓跋绍弑杀。拓跋绍还没有来得及登基即位,就被自己的哥哥拓跋嗣论罪处决。十八岁的拓跋嗣登基,成为北魏的第二位皇帝,即北魏明元帝。明元帝在位仅十五年,在攻打刘宋取得占领虎牢关,辟地三百里的重大胜利后,病死于回军途中。年仅十五岁的皇太子拓跋焘继位,成为北魏的第三代皇帝。

拓跋焘从小就坐着当皇帝的准备,在他还没有当皇帝的时候,手下就养了一批同他年岁相当的少年,与他一起骑马、射猎和练武。当时的北魏强敌环伺,北方还存在北凉、北燕、夏和西秦等政权,草原上又有势力强大的柔然。而南边则是那个“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建立的刘宋政权。

拓跋焘开始了他南征北战,公元426年,拓跋焘亲率大军伐夏,第二年便灭掉了这个由赫连勃勃建立在陕北的大夏国,俘虏了夏王赫连昌。此后,拓跋焘一共13次率军进攻柔然,将这个势力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打得进退无路,只得逃往更北的西伯利亚。北燕、北凉和西秦等小国也在拓跋焘的武力征服之下,相继灭亡,拓跋焘至此完成了北魏帝国中国北方的统一。

公元430年,宋文帝北伐,想夺回当年被明元帝夺去的虎牢关重镇,却被北魏军队打得大败而回。20年后,宋文帝“封狼居胥”的雄心再度被唤起,大举派兵北伐。这一次,他遭到了由拓跋焘亲自率领的五路大军的反击,再次大败。

拓跋焘带领大军,一路从山西打到苏北,直达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与刘宋的都城建康隔江对峙,实现了自己的祖父和父亲一生未能达成的愿望,饮马长江。面对苍茫天堑,这个马背上成长起来的皇帝也只能望江慨叹,拓跋焘最终未能完成一统中国的事业。但北魏与宋、齐、梁、陈并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

拓跋焘强于武功,却最终死于政治,他担忧佛教势力强大,开展了灭佛运动,又杀死重臣,逼死了自己的儿子。杀人之后又时常后悔,最终死在了宦官宗爱手中,北魏也陷入了长期的混乱。

夏景宗李元昊是西夏帝国的第一位皇帝,也是一位“勇猛第三代”。李元昊的祖父李继迁在陕北被宋朝军队打败之后开始往河西走廊发展,并最终打下了宁夏、甘肃一带的大片土地。公元1003年,李继迁在与吐蕃的一次战斗中中箭负伤,因为伤势过重,第二年就死掉了。

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开始了自己关起门来做皇帝的日子。李德明继位后,辽和宋都封他为西平王、定难军节度使。尽管他对宋、辽两国都称臣,但是在自己的地盘上,他却自称皇帝,但对外却依旧只是称王。李德明获得了宋辽两国的认可,灭掉了甘州回鹘和吐蕃部落,占领了整个西凉地区。李德明大修兴州府,并以此为都城,西夏版图在李德明时代就已经奠定了。

李德明去世后,太子李元昊继位,这是一位爱好武功的三代,灭甘州回鹘和吐蕃部落的战役都是由他亲自带兵上阵。继位后的李元昊脱离宋辽,自立为帝,并命大臣野利仁荣创立了西夏文字。

1039年,李元昊开始试探性进攻宋朝的州县,在取得了一些小胜利后,元昊开始大举增兵进攻陕北重镇延州。三川口一战,几万宋军被十万西夏军打得全军覆没,主将刘平、石元孙被俘。1041年,元昊又集结十万大军,在宁夏隆德好水川与宋军交战。宋军再次被打得全军覆没,主将任福战死。此后的麟府丰之战、定川砦之战,元昊都取得了重大胜利,宋朝从此对于西夏不敢小觑。

拿到宋的岁币之后,李元昊和辽国大打出手。辽兴宗率领十万大军大举伐夏,一开始把西夏打得几乎没有还手之地。然而就在辽国回军途中,大风骤起,黄沙漫天,辽国军队在风沙中被吓破了胆,被西夏军打得全军覆没,辽兴宗只带了几十个人逃离了战场。

第三代的尚武精神有自己的原因:

第一代的偶像效应,几乎所有的孙子会受到“我爷爷”的故事影响,爷爷本身悍勇,孙子也倾向于如此。

第二代与如拓跋嗣和李德明,虽然有自己的成就,但往往是不是以武功著称,拓跋嗣被人目为文治、令主,其实是第一代打仗太猛,儿子往往需要让国家喘息一下。

第三代本身受到祖辈的调教,天生喜好冒险和征服。这对于进取阶段的帝国往往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需要守成的国家来说,可能会带来致命的危机。

拓跋焘死于宦官谋杀,李元昊也死于儿子弑父,都没有得到善终,归根结底是一味勇猛用强,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的负担,性格也因为功业而膨胀起来,变得嗜杀残忍。

在实力不足的时候试图追求武功和祖辈的荣光往往则会带来致命的危险,明英宗朱祁镇是第六个皇帝,听了太监王振的煽动御驾亲征攻打瓦剌,就在土木堡成了俘虏。

如果从皇太极称帝开始算,康熙也是一位“第三代”,他在武功上成绩斐然,但更为人称道的是他在政治上的建树,击败鳌拜、调和民族关系和与民休息。

康熙的经验给了今天的第三代一个启示:想要更有成就,和简单粗暴地展示武力相比,更急迫的应该是谨慎地巩固权力、好好地考虑民生。

作者:傅斯鸿,生长于川南,现居北京。职业撰稿人,历史写作者,凤凰网编辑,APP历史杂志《囧列传》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历史著作《从王建到孟昶——前后蜀的兴亡更替》。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