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莫让权力将项目“私有化”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今年以来,海南省各级党委和纪委加大查办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工作力度,通报曝光了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查处的九起案件(其中八人涉及各类项目问题)(人民网,3月28日)

为了改善民生,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等设立的项目,历来是市场经济参与者争取的重点。但是越来越多的掌权者却将惠及群众福祉的项目“私有化”,在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为所欲为,中饱私囊,让政府项目成为了腐败的“重灾区”。

制度是将权力关在笼子里的最有效手段。诚然具有执行力、得到落实的制度很美,但是某些制度的制定出台却往往也是掌权者们层层核实,次次删改后的“成果”。这些个掌权者们自认为很聪明,将许多公众资源“私有”进制度的笼子,让原本约束自己的笼子变成了“别墅”。

《公开招投标制度》是各地确保项目良好开局的好方式,各级纪检监察机构的全程介入是保障项目良好运转的隐形力量,审计部门的资金审核和财政部门的资金拨付是项目扎实完成的保证。为什么在项目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产生的腐败出现“抽刀断水水更流”的现象呢?归根到底还是对权力约束得不彻底,让制度的笼子被人开了窗子,让腐败在笼子里更加冠冕堂皇的存在。

各个项目领域的反腐败不仅需要从中央到地方的纵向到底,更需要各个行业、领域、系统之间的横向到边。从项目的招投标环节开始到项目的建设环节以及最后的项目结束,不同的制度之间必须要有效的衔接,必须要做到严丝合缝的约束。一个好的项目就像一出舞剧,有华丽的开始,催人奋进的高潮和完美的谢幕。同时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预防腐败、反腐败也同样不能出现断档,不能各自为阵,要让权力的无形之手无法伸出更不敢伸出密实的笼子。

现目前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是对权力进行进一步约束的过程,其重要意义在于让领导干部形成认可制度、敬畏制度、遵守制度的心态,而制度的长久实行就会演变成习惯,最终上升为法律规范。而营造一个依法治贪,以制促廉,全民监督的反腐倡廉环境,才能让权力想突破笼子的时候颤抖,才能将更多被权力“私有化”的资源回归公有。

(文/王子)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