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李:为“亲民化”的机关食堂叫好

机关食堂的长队里看不到公务员,倒不乏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这是记者3月26日中午11点左右在云南昆明市级机关食堂内看到的场景。“市级机关食堂向社会开放,是在政务中心搬迁前就确定的方案,当时主要考虑是便民。” 昆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主任邵航涛告诉记者,自2011年昆明市市级机关陆续搬往远离市区的呈贡新区以来,昆明市级机关食堂就开始向社会开放。(新华网 2014年3月27日)

我们要为昆明市的机关食堂叫好,即使中央机关食堂早在2010年就已经实行了对外开放。虽然这些看似不足为奇的措施却切切实实的架起了群众与党员干部之间的“连心桥”,可口的饭菜、低廉的价格、优越的环境和地理位置,政府机关食堂成为不少城市务工人员的首选,不少群众都感觉方便、省事又实惠。这种“接地气”的机关食堂打开的不仅仅是一扇门,更是一扇政府与基层、干部与群众的通风交流之门,这扇主动打开的门既为群众提供了便捷、优质的服务,同时也不失为政府践行群众路线的另一种方式。

众所周知,机关食堂本来是为保障公务人员的供给而设立的,但现在却开始愈发“亲民化”,这足以证明党的群众路线着实收到了成效。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把机关食堂称作“饭店”,笔者认为,这样的比喻“十分恰当”却又“略显不妥”。虽然任何来机关食堂吃饭的人都是吃饭拿钱,但它却不是以谋利为主要目的,在给公职人员提供就餐方便的同时,又满足了附近居民和普通群众的日常饮食,同时依靠公司、工地的集体订餐又拓展了机关食堂的盈利空间,真可谓一举多得。

机关食堂的对外开放,的确确广受群众的欢迎,这有其内的原因。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机关食堂也不例外,但它是政府的,另一层面就是说它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对外开放只是为了方便群众、服务大众。大多数在机关食堂工作的人员都是国家的工勤人员,拿的是国家的公资,人员成本在机关食堂根本不存在,就算是有人承包,也是按政府“薄利多销、服务群众”的服务规则和要求来经营,与饭店相比,优势比较突出,这是群众选择来机关食堂吃饭的主要原因。

“大众食堂”不仅仅体现出政府公开包容的品质,更彰显了政府服务群众的根本宗旨“打开一扇门,推开一扇窗”,主动地把政府的服务态度“亮出来”、主动地把广大人民群众“请进去”,通过简单的一日三餐,从打开群众的胃开始,逐渐让自己来到群众身旁、走入群众内心,让群众真正感觉、认识、了解和信赖我们,这才是真正的“俯身接地气”,才叫真正的群众路线。

(文/王李)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