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丘露薇:不吐不快——再谈马航失联新闻报道

同事做了一位马航中国家属徐先生的独家报道。这名家属在镜头前投诉,自己被刻意和媒体隔离起来,没有人身自由,好像“坐牢一样”。前天凌晨播出之后,到了晚上快9点,接到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转来的一份家属声明,表示他们看到了相关报道之后,觉得难以接受,所以需要澄清。我在直播中读了这份声明。

目前有25名中国家属在吉隆坡,使馆说,这份声明有4个家庭10名家属签署,有记者希望提供声明照片,不知道最后有没有拿到,至少在微信群里面没有看到。不过,对于提出这个要求的记者,我觉得很专业,因为总不能大使馆说是家属的,就认定是家属的,除非能够和其中一个家属进行确认。

虽然,我会觉得很奇怪,为何同样一批家属,对人身自由的感受偏差如此之大,但同样,我也明白,对于媒体,家属们的态度肯定很不相同。就好像马航的消息传出,当我守在北京丽都酒店时,很清楚看到,家属们从一开始对媒体的抗拒,到后来主动邀请媒体作为他们和马航交涉的见证。昨天下午,同事从北京打来电话告诉总部,家属们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看关于他们的报道。

事情发展到这里,原本觉得没有问题,不同的声音和感受,都应该报道,但是到了深夜,中央媒体出稿,说25名家属在声明上签字。也就是说,包括接受我们访问的徐先生。

同事打去徐先生房间,结果是一个说英文的女士,说对方已经搬走。同事难受了一夜,担心自己的采访会为徐先生带来麻烦。最后终于在昨天早上打通了徐先生的电话,对方表示,没有见过这份声明,他很愤怒:“如果25个人签字,那我是谁?”

早上正好遇到写这份稿件的记者,问他25人的出处。他说:“看到使馆发来的声明,毫不犹豫地相信,应该代表所有的家属,而所有,就是25个人。”他好奇地问我们:“如何知道是10个人?”我告诉他:“因为有向使馆提出问题呀。”

毫不犹豫地接受有关部门发布的信息,甚至加上自己认定的理所当然,这自然不是好的工作习惯,一方面容易出错,二是几乎所有的机构,都擅长也理所当然地发布有利于自己的消息,如果不追问,那这样的报道,很容易造成一种假象。所以同事在报道这名家属时,在稿件里面特别强调是“有些家属”,但是那份声明的落款,则是“马航中国家属”。如果一个专业的记者都误认为这代表了所有人,那一般的读者,更会被这样的落款误导。

这让我想到了马来西亚政府这些日子每天的记者会。有些记者总是拿着一些传言来提问,遭到对方否定,也算是有了一个答案,但是这些传言,有些记者自己就可以证伪,有些已被证伪,只不过记者显然消息不太灵通。好的问题是那些追官员说话里面的细节,反复问官员,不然官员有机会玩文字游戏,或者含糊表达,或者拿经过查证的事实和数据去反问官方,让对方没有办法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

不过,这件事情之所以让我非要写上这一大段文字,是因为同事回来告诉我,居然有内地同行问她,是不是(她)教这名家属如此表达。我听完很气愤,这问题非常侮辱一个记者的职业操守,而这个问题,居然还是由同行问出来的。

我真的很奇怪,为何会有这样的念头出现在那几个同行的脑海中。而且有意思的是,如此有质疑精神,为何不去质疑新闻通稿?倒是我们的摄影师反应快,他对我的同事说:“其实你应该马上问对方,是不是平时你们都是这样教被访者的?”

一些同行问,如何做到了这名家属的采访,其实是我的同事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和心思争取来的。家属第一天抵达吉隆坡,媒体们的追堵,让很多家属反感,但是我的同事发现,其中一名家属,也就是徐先生,对媒体还算友善,于是主动询问了对方的房间号。

打电话过去聊天,对方说了很多赞美马航的话,虽然录了下来,但是同事觉得,在没有知会对方的情况下播出,那是违反职业操守的事情。于是她写了一封信,让前台转交给徐先生,到了当天晚上,徐先生主动联系了她。徐先生在电话里说,因为白天有人陪,所以无法说心里话,但他对于安排并不满意,尤其是不允许他们自由接受媒体访问。他嘱咐我的同事,每天晚上11点之后,在陪伴他的人离开,打电话去房间。

电话采访播出,让大家可以了解家属们的状况,之后同事询问他,是否可以出镜采访,他同意了,但是问题如何做这个访问呢?家属们住的楼层,和其他住客隔开,同事定了房间,也无法进入家属所在的一层。最终要等到深夜,徐先生来到同事的房间。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4年3月11日,马来西亚,首批中国马航失联乘客家属抵达吉隆坡赛柏。在记者的团团包围下,一名家属用手挡住镜头。Lai Seng Sin / 东方IC)

不少人问,为何要采访家属,为何要把自己做成狗仔队。我想,在整个事件中,最重要的是人,和飞机一起失踪的人,他们的家属,这些生活在等待和煎熬中的人。

西方主流媒体报道马航,对于家属一直保持一定的关注,看了CNN对一个马来西亚乘客家属的专访,那是在对方的家中,这名父亲讲述他在飞机上的儿子的人生,儿子的爱好,儿子的生活,儿子的心愿。

其实国内媒体也有非常出色的报道,比如《南方人物周刊》对那个新疆画家家人和朋友的采访,一个你不认识,却活生生的年轻人跃然纸上。

看完这些有关生命的故事,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去关心他们的命运,希望能够快点听到他们的消息。而正是这种希望,让人们会对一群陌生人的遭遇保持关注,而这种关注,则成为一种压力,要求当局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来源:腾讯《大家》

——————————————————————————————

【编辑按】马航失联已12天。家属,抑或你我都在不间断收获信息、谣言,中间夹杂着对媒体专业性的狐疑否定。而所有有关媒体报道专业性的讨论,无关褒贬,都源于对失联客机上诸多生命的关切。

作者:闾丘露薇 凤凰卫视著名记者、主持人。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