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打假曝光不全靠央视

不得不承认一件事,那就是这些年的产品质量是越来越好了。倒退20年,今天这么多物美价廉的产品,真正是不可思议的。

我上小学的时候,所有媒体上都是对假冒伪劣的控诉,整版整版的,回想起来无非是皮鞋第二天就掉了底,吃饭吃到一段屎橛子等等,看着就烦。偶尔有一点正面报道,就是某商场卖了一双鞋给我,回家就坏了,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了王经理,王经理看见老夫我七十多了又有心脏病,结果没骂我没打我,还客客气气地给我换了货,我于是写给《XX晚报》,好好表扬一下这样的商业战线上的好心人。

言辞恳切,你也看不出他是在表扬人还是在黑人。这会儿什么《质量万里行》也好,315晚会也罢,基本都是社会生活的减压阀,让你感受到坏人被法办,领导在重视,这就够了。真的遇上了受气了事,找他们也帮不上什么忙。

那个时代中国面临一场事关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型,我妈妈所在的国营商场毗邻火车站,柜台都承包给了人卖非传统渠道(批发市场上来的浙江小商品)的东西,最终逐渐一节自营柜台都没有了,商场出租给了餐饮,后来则是一个药房。这就是正淘汰,因为那个地段销售百货就是不划算的,出租更合适。

那几年我们买东西为了不在大商场里买到批发市场产品,就直接去批发市场买,好歹还能便宜点。当日常购物变成惊险一跃,整天担惊受怕的时候,自然会有新的商业模式出现,来减少购物风险。

超市是最先出现的,进入超市的东西,质量上不会差得太过分,超市一般都是做着回头客生意的,不像那种火车站门口的商场骗了人吵架让你认倒霉拉倒。这个原则至今还有用,到了外地旅游买东西到居民区附近比较安全,机场车站都有风险。

其次就是网商,20世纪末甚至21世纪的头几年进中关村的电子市场还是一场冒险,进去想买个卡片机,结果被拖进去就买了个单反,买回来比网上的贵好几千,回去理论挨打,这都是常见也常有的事,商贩给你报一个低价,拉进去让你买个擦镜头布来补足差价,不买就要被骂也是常见的情况。

我上大学的时候,电商还卡在网络支付这个瓶颈上,晚上熄灯前会有一个女生跑来叫隔壁的哥们“XXX在吗?我是蝶网的收一下卡钱。”那会儿人人用201卡,有的还套着IP卡来打(恶果是通话质量特别差),那会儿的电商就是,实名学生证注册,先告诉你密码用卡,晚上人工收钱,大家凭着信誉来做事,弱点就是注册很麻烦,一个人注册了大家基本都托他了事。不过想起来那是一个了不起的开始。

到后来就简单了,上门推销的推销员消失了,卖的那些东西基本都可以网购了。现在更是方便,微信可以直接支付,各种交易都在网上留有证据,而且有反馈口碑的机会,恶劣对客户的人,很快就会被商业逻辑淘汰掉。

在商业模式变化的同时,央视报道风格也在变化,过去代表中央的政治属性越来越淡,我们也知道央视是要自己谋生,谈客户拉业务的,央视这种315晚会的属性也就和过去有着根本不同。

过去是:你们为我们揭发谁了?好期待。

现在是:你们这次又瞄上谁了?围观下。

315这个日子也会和过去不同,由一年一天的扬眉吐气日,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过去315之前好多品牌还有折扣和活动,而现在则被11月11日,12月12日等电商发明的新购物狂欢涤荡殆尽。

 

(原标题:《315这种官定的差评体系似乎再没必要》)

来源:腾讯《大家》

作者:熊包包夫   资深媒体人,原《新闻周报》主编。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