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沙龙第2期】看《纸牌屋》,知人性

3月9日下午,腾讯《大家》第二期沙龙如期在【单向街·空间】举行。这个3月,《纸牌屋》自是绕不开的话题。一个个读者,一千个《纸牌屋》。您可以解读为美国政治运行样本,也可以解读为美国版《甄嬛传》……但无论怎么解读,终究绕不开政治、博弈乃至人性。

此次沙龙,我们邀请了三位嘉宾,聊《纸牌屋》,聊美剧,也聊人性与现实生活。

【大家·沙龙第2期】看《纸牌屋》,知人性

【沙龙嘉宾介绍】

安替:腾讯《大家》专栏作者,《纽约时报》前研究员,哈佛大学尼曼学者;

谭飞:影视投资人、制作人、监制、专栏作家,现为时代天骄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

吴强,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教于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政治学系,主要关心欧洲、东南亚和中国的社会运动及新媒体政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以下为沙龙实录)

(一)《纸牌屋》热潮背后

安替:首先,《纸牌屋》其实不是一个美国剧,是英国剧的翻拍。英剧故事跟这个很相似,也是一个人通过各种权术,最终当上首相的故事,当中也跟一个女记者暧昧,最后他把那个记者杀了。

我个人觉得英剧更好看,《纸牌屋》背后是英剧,是理查三世,讲的是阴谋的事。英剧1990年上演阴谋宫廷剧很正常,(更早的)莎士比亚就是在写宫斗,所以英国有写宫斗传统。

1990年到1995年放英版《纸牌屋》时,美国稍晚在放《白宫风云》(The West Wing),从1996年一直放了很长时间,基本上等于白宫之主跟国会关系科普书,很多人了解美国政治是从《白宫风云》开始,它有一个鲜明特点,里面的总统一定是高大上的,拯救这个国家,拯救这个宇宙。

这是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好莱坞那么主旋律,所有总统都是高大上,1990年英国在写总统的时候,美国为什么不抄,为什么到今天才翻拍?

《纸牌屋》在英国出现时,撒切尔刚刚被推翻,她剥夺了很多中产阶级的利益,观众需要有一股力量去批评最高制度。今天的美国可能也处在一个非常大的自我危机中,第一季和第二季有议员在乱搞,某种程度代表了美国民意。包括自由派,批评奥巴马时也会觉得这个总统太弱了。我觉得《纸牌屋》在美国走红,恰恰跟这个时代相关。

谭飞:其实美国人也觉得《纸牌屋》过了,美国虽然也有政治肮脏,但是没有到那个程度。也有人说大数据,大数据纯属炒作,很多公司通过大数据做影视作品无一例外都失败了。我也看很多分析,分析了会员的数据——构成以中年男性为主,不喜欢看广告,希望一次性看完等等。如果影视这么简单,干脆全世界一家大数据公司加一家影视公司就可全掌控了。

不是说有大数据就能拍出大家喜欢看的剧,我只能说《纸牌屋》是好莱坞制作能力的体现,包括很多精美的东西,经过推敲情节,吸引点,高潮,每集戏的分布,才会出现《纸牌屋》热潮。

吴强:美国跟我们生活这么紧密,其实真的是很有趣味的话题。刚过来时,觉得自己不太适合谈这个题目,安替老师在美国很熟,谭飞老师做影视制作,我美国没去过,从欧洲那边过来,不过这个剧看着挺熟悉,毕竟是英剧改过来的。

有趣的是,无论我是作为一个对欧洲政治熟悉的中国人,还是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来说,都可以从中寻找到有趣的东西,大数据还是很用的。比如说大数据对受众的分析,大数据对于剧本的要点,高潮点的分析,剧本可以掐得非常好。

说起来,一直到1970年代,更晚的时候,欧美肥皂剧是最主流的一个剧。甚至80年代,美国普通的公众对于政治的兴趣、热情也在消退,一直消退到比如说克林顿时代,重新让政治、性、谎言、录像带结合起来,变成非常八卦的东西,非常有肥皂剧元素的东西,变成一个政治舞台肥皂剧效应,又重新把白宫国会山的政治生活,重新拉到美国选民、美国电视公众的面前。

我们说《纸牌屋》把现实、美国政治生活拉到了我们的面前,尽管我相信看这部片子还是中国公众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我们年老的父母,我们在农村工作的兄弟姐妹,并没有看这个片子,这部剧的观众还是中国当中一小部分,以网民为主,以白领受教育这么一部分人群为主,但他们的口味、政治偏好在逐步影响其他中国人的口味。

其实很有趣的,这部剧实际上也是一个正面教材,讲美国宪法,宪政有一套强大纪律,强大的约束在里面,里面也有独立检察官在调查。自然,也有跟政商之间的关系,和媒体之间的关系。

(资料图:沙龙现场)

(资料图:沙龙现场) 

(资料图:沙龙嘉宾,从左至右分别为吴强、谭飞、安替)

(资料图:沙龙嘉宾,从左至右分别为吴强、谭飞、安替) 

(二)《纸牌屋》透视现实

腾讯《大家》:我觉得这个剧是有一定门槛,可能更多人看《来自星星的你》,这里面观众有重合的,我大概看了一下视频点击数据,《纸牌屋》也是非常叫好,但是没有《来自星星的你》那么高。刚才吴强老师也提到里面的剧情,我觉得安替也可以结合《纸牌屋》的剧情深入讲一下,让你深刻的地方。

安替:为什么美国人,特别美国搞政治的人喜欢看?因为它是一个政治游戏,如果你是像我是做政治新闻的,或者你是学政治的,你会觉得内容非常好玩。

英版和美版最大区别是英版剧本少一个重要人物,就是游说的那个,英剧不存在这个人,就是党鞭跟报纸女记者上床,把同僚一个一个陷害,然后搞国王的故事,他少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中间角色——从这就知道美版多认真,就是美国政治跟其他国家政治不一样的地方,就是K街政治。

去过美国DC(华盛顿)的人,会发现K街全是游说集团、智库、广告公司、PR,全是用钱来改变人的想法,改变政治的东西。有时候你第一次去DC的时候,原来用钱买政治在美国是合法的,美国把看上去非常罪恶的金钱和权力交换规范成K街上的原则。

第一季时,讲K街就是说你可以去雇一个说客去和议员谈各种交换条件,只是你的申请过程必须要注册在案。在美国你不用护照,可以走到任何一个国会议员办公室,9·11之后要通过安检,但是不需要带护照,你看这么多人物,在美国采访官员比任何人都简单,不需要任何身份证,任何人可以直接走到国会议员面前。

这就造成一个问题,这么开放的条件下我怎么玩这个政治,游戏这么清楚了,比如说我是一个公司,我希望通过民主党通过一个协议,共和党通过一个协议,在网上都能查到价钱。因为你做的所有的一切都在桌面上。比如说××公司想通过一个协议,想要拿到视频牌照,那就成立一个公司,请通过这个,我保证都选你,如果不通过我保证你选不上,这种威胁都是合法的。但是你去办公室威胁是有案可查的,如果隐瞒就是有罪。

在美国,钱权交换就放在纸牌上,52张牌,我告诉你不能超过更多牌,你就玩吧,这就是智商的问题。

我觉得这个地方让我非常兴奋,我希望大家在看这个剧的时候,或者看美国其他剧的时候,一定要看游说集团,把所有金钱交换全部变成纸牌的一个过程,有什么转变,在美国就是通过游说转变,谁给钱他就给谁讲话,他让民主现实化。

的确也会有利益集团,可按美国最高法院说法,企业也有言论自由——我认为是非常混蛋的判决。去年开始有点不好趋势,第二季也提到了,他们一个新的判决导致企业捐款没有上限了,最后那个人之所以能搞那么多东西,是因为成立了一个不受监督的基金会。美国民主几十年来第一次倒退,开始有一个东西肮脏到你们查不到了,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最后会滋生出像《纸牌屋》谈到的东西。

吴强:刚才安替提到几个点,一个点,20世纪初美国通过法案开始在国会设立听证会,国会开始公开就一些问题举行公开听证,意味着企业个人可以进入封闭国会现场当中,这是游说的方式,比如说NGO,或者是企业有资格进入到美国国会当中与议员进行对话。所有游说团体必须要在国会进行登记的。

另外一个点,是对政治现金法案的约束,对捐款的用途,战后一直在改,每一个政党上台都试图修改这一法案。政治现金是美国政治国内斗争的一个很重要的地方,这个决定游说空间多大,游说力量多大。《纸牌屋》里面有几个政治主角,一个是游说者,还有一个是 Claire代表的ENGO( Environmental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类似ENGO在美国游说团体当中很重要角色,不纯粹是商业利益团体角色。

待会具体谈总统,白宫幕僚,我最喜欢的是助手Doug,忠心耿耿,打理一切,后来跟新闻助理之间又有一些内斗剧码在里面。特别是白宫里面政治幕僚相互关系,幕僚能做什么,我作为学者来讲很关心。

腾讯《大家》:接下来吴强老师把幕僚简单讲一下,然后开始互动。

吴强:政客和幕僚关系很有趣,70年代尼克松前后,我们发现幕僚和总统的关系,福特、尼克松在重大关头,国务卿以及很多幕僚都跟总统反目,拒绝执行总统的命令和任务,因为这些幕僚觉得他们忠于美国宪法,忠于总统,第三才是忠于尼克松本人。

去年奥斯卡有部片子,叫做《林肯》,很枯燥的一个片子,我觉得是很生动的教科书,讲美国现代北方大众政治的一个兴起,一个新的政党形态怎么样来引领新兴的领导,反对南方的传统精英政党。从这个片子我们看到,美国国内政治很有趣,在华盛顿层级,白宫层级,一个总统,一个资深议员经常说他是代表哪一方的,从哪来的,都是代表某一种力量的兴起。我们说《纸牌屋》主角很有趣,他是南方来的,他多次否认自己是一个南方人,更倾向代表跟东北集团很近的一个政治角色。

刚才我们说游说,就说到利益集团,一个产业,一个公司可能就是一个利益集团,在一个松散内部受若干个较大权力集团的影响。我们说东部权势集团哪怕小布什是德克萨斯出来的,因为他耶鲁毕业,他在制造东部权势集团的接班人。安德鲁是众议员出身,很活跃,一个贫民出身,毕业学校不是哈佛,不是耶鲁,毕业于一个军事学院,是典型的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南方中产阶级,不断维护自己小选区利益,在复杂的华府进行博弈。

安替:我补两个,第一个讲这个片子提到了游说集团,也提到了媒体,我们还记得最近上演的《新闻编辑室》,不少人会觉得《新闻编辑室》里面的记者每一分钟都充满理想,可你看了《纸牌屋》会觉得一下被骗了。《纸牌屋》里面,编剧内心对新闻记者这个行业是鄙视的,他认为记者的权力没有那么大,可以用PR、公关,用游说,用互联网监控搞定你,不管是技术还是其他的都可以削弱无冕之王的权力。

越来越多的记者、美国媒体不敢像以前一样站起来,包括《纽约时报》在一系列事件中都在往后退,他退是有理由的,他没有钱。媒体在死亡,在消退,被互联网冲击。传统媒体的记者受政客操控太严重了,奥巴马很多信息在推特上发布,在Facebook上发布。奥巴马的记者会,是所有的总统开的最少的,他有什么发言直接在他的社交账户上发布,你只要听我发言,网友没有办法质疑你,在新闻发布会就会有一问一答的逼迫。

我们说普京运用新媒体,自己的RT,他在这次入侵克里米亚中,整个媒体宣传战叹为观止,你就发现我们有了新技术,但是新技术形成的权力智能机制没有出现,这场战役民众是输的,政客越来越容易操控,到最后,(我们)发现他们怎么手段越来越多了。就像《纸牌屋》一样,他们手上牌怎么越来越多了,人全变成数码,变成一个账户,变成服务器上一个代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以下为互动环节)

观众:为什么美剧没有广告?

吴强:美国的观众是家庭主妇,她们干活时把电视打开看电视。中国80年代电视剧兴起,最早是邻里之间共同看一部电视剧。后来演变成一个家庭团聚方式,唯一的一个家庭团体在一起待一会的时间。

现在我们知道电视跟受众以及生活方式(的关系)变得相当复杂,北京地区电视开机率只有30%(注:2012年数据)。我们现在所看到美剧制作都非常精良,他的制作精英团队也是美国精英年轻人,精英电影界人士,针对美国什么样的观众呢?我们不了解,中国大部分人通过互联网,下载,私下看,吃饭时会谈,谈吃变成一个很重要的驱动力,如果没有看到《纸牌屋》,如果没看过好意思嘛?私下追美剧跟我们社交联系在一起,跟我们生活联系在一起。

观众:知识分子的独立性,智库以及与政治的关系?

吴强:智库是很有趣的概念,通常谈一个政治行为是两种,一种是执行机构,一种是决策,智库在执行当中服务于决策,智库不是服务于执行部门。过去大部分时间,中国的决策是集权化的,高度集中,最后就变成少数人决策,并没有独立的智库。

有的话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建立的,胡耀邦上台主持中国科学的工作,发现有必要把原来在中国科学院里面的一些老的经济学家,分别单独弄出来搞成一个中国社科院,单独弄出来,以他为主建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后来慢慢的,社科院系统为党的各级政策决策参与政策的草拟、收集,起到部分智库功能。

市场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开始出现一些独立市场化智库单位,像天泽,在相关领域为企业用户、政府用户提供咨询。过去15年,大学以及相应科研机构也在做这些方面的工作,包括证券公司设立的研究所。社科院,包括原来的大学,开始做自觉的转变,定位于智库。像上海我好几年前就接触,有些企业家做地产,也建立自己的智库,提供金融、法律的政策建议,来试图影响当地政府或者更高政府的决策部门,我们看看得到这个趋势。

观众:我是广州来的,特意来参加这个沙龙,我想请教高端政治跟低端政治,我们对传统的认识里面,很多政治家手段比较卑劣、阴暗,那么,西方国家最终选下来的领导人,在人格、操守上面是否都拥有一个伟大人格呢?

安替:我觉得我刚才说的西方政治一个特点,所有人性,你们觉得肮脏的东西全部规范化,弄成法条,变成52张牌。真实情况下操守不行的,不可能选上美国总统,初选过不了。在公开政治中必须要把一个人从头到尾,里里外外要全部表达出来。

另外,在西方政治中我们不需要评价一个政治家是不是好人,最重要的是这个政治家能代表民意,反应国家价值。一个特别好的人,比如说奥巴马是一个特别好的人,基本上没有缺点,但是民众批评他缺乏领导力,评论他不会玩牌,不会调动各种资源。

在西方政治中有些政治人个人操守有问题,比如说法国总统,有人说法国第一夫人就是最后跟他上床的女人,但是法国人没人在乎,在乎的是在利比亚侵略时,法国能不能说我要出兵。跟欧洲不一样,欧洲人个人操守有问题依然可以当首相,美国很难见到这样的事情。所以尼克松稍微犯一点错就被弹劾,在欧洲来说根本不算事。

谭飞:政治生态在东方和西方差别很大,但有一点是相通的,不管哪一个都要适合当地的政治体制,不能理想地用一个东西移植另外一个东西。我觉得大家可以去思考一下,在华人地区中我们看完《纸牌屋》对政治生态有什么启迪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以上为2014年3月9日“腾讯《大家》沙龙”活动现场实录,由腾讯《大家》编辑整理,未经嘉宾审阅,发表时有删节;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