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鸡一小块,亲民一大步

副省长昨带头品尝冷鲜鸡“吃鸡是安全的,大家要有信心”(人民网)

去年,禽流感的悄然肆虐虽不如03年的非典那般造成社会人心惶惶,可直至今日,其阴霾依然还未退散。特别是长江下游地区,H7N9对禽类的养殖、销售、食用等情况都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冲击。在此情形下,浙江副省长带头吃鸡,无疑在部分程度上减轻了民众对禽流感的恐惧。虽然未必能完全打消公众对禽类食品安全的疑虑,但对整个禽类行业稳定也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网络舆论虽未大肆褒扬,但总体也是呈肯定和鼓励的态度。

我们将目光转回2013年黄浦江死猪漂流事件。此次事件引发国人水安全担忧,官员公布质检局检测数据,称水质合格,饮用安全,却引来网友愤怒声讨。更有甚者不惜倾家,要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带头喝水、游泳,以为垂范。从网友的态度我们不难看出,与其说是因为死猪漂流导致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而发怒,不如说是因为政府的后续处理方式过于官方而愤慨。

对比两次事件政府或者官员的处理及公众的反应,我们不难看出,公众对于影响自身安全的公共事件,要的不是官员理论、数据上的通告和政府公式化的处理,而是实实在在的从民众的角度与民“同享”,与民“共苦”。

对于涉及公众安全的公共事件,政府因掌握的资料较全,收集信息的渠道较广,如果其综合考量下,认为危害不会扩散,危险性较小或者没有威胁,则处理方式以“社会稳定”为主,对象是整个社会“群体”;而公众则因为事件会切实影响自身安危,加之获取信息渠道有限,且来源未经考证,真伪混杂,难免会有一定的恐慌心理,势必对“自身安全”保持高度警惕。这是“个体”的本能表现。两者的出发点不同,必然会出现某种程度上的分歧和对立,如果此时政府只是一味安抚,难免会引发“个体”的不满。多个“个体”融合成“群体”,便会演变成整个社会群体的不安和动荡,反而对政府的目的造成了反效果。因此,政府应当采取更加贴近民众的方式加以处理,亲身实践、切身体验、危机共享便是一种极好的处理方式。

副省长带头品尝冷鲜鸡,看似一个小小的举动,却代表着政府和官员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转变。首先,是从政府官方的身份回归到了群众百姓的一员。古时,“官员不知民间疾苦”乃是常态,晋惠帝“何不食肉糜”的言论更成为千古笑柄。今天,有官员能在禽流感危机仍未消逝的情形下,带头吃鸡,是心理上将自己等同于普通老百姓的直观表现;其次,是从模式化的理论数据转变到了现实化的亲身体验。无论政府报告上的理论数据告诉群众禽流感的传染率,致死率如何低,或者官方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控禽流感的蔓延,都不如政府机关、国企事业单位采购禽类产品做工作餐更有说服力;无论政府出具何种数据,告知公众冷鲜鸡的肉质、营养成分和新鲜活鸡一般无二,都不如领导、官员亲身品尝一口后说好吃。相较与理论数据,切身体验和实际行动无疑更另群众信服。再次,是从被动迎接民众的质疑转向了主动体会民众的感受和需求。“代表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能是一句空话,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也不能是一句口号。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和官员时时刻刻以民众的需求为优先,实实在在的感受民众,而不是当出现问题后才被动的去解决。只有“先天下之忧而忧”,政府才能对百姓的需求有更直接和全面的掌握,制定政策和法规,颁布制度和指令时才能更加的贴近民情,合乎民意。

“治天下者,以人为本。”只有以公众的需求,民众的角度为基础,让政府机关的职能更加亲民,让官员更深入群众,切实践行群众路线,才是建设和谐、稳定、繁荣社会的根本保障。

作者:胡糊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