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超:城市建设应踩踩刹车

武汉市市长唐良智日前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称,武汉5年内的建设计划将花费200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万亿元)。该媒体称,单单武汉一座城市在基础设施上的支出,就与英国全国更新和改善基础结构的支出相同,其资金和实力会使伦敦市市长鲍里斯·约翰逊自惭形秽。在这背后,则是武汉近年来有目共睹的城建速度。(2月19日,中华网)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一个突出问题凸显:城市建设缺少规划,急于求成,盲目贪大求洋之风盛行。难怪在上万个工地同时开工,每平方公里投资近亿元规模的武汉,一名外地学子找不到回校的路。

前些日子,笔者读了一篇文章—《精心留白也是种精彩》,与武汉大拆大建不同,文中提到一些城市在周边建设“不开发区”或“生态涵养不开发区”,虽然这种“留白”的做法不易引起人们注意,不容易出政绩,却更符合群众的长远利益。

一辆汽车在道路上行驶,必须要遵守交通规则,有快又慢,有走有停,如果只踩油门追求速度,就会闯红灯,甚至造成事故,给交通带来拥堵。城市建设也是这个道理,不顾客观规律和实际条件,盲目追求城建速度和规模,必然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古人云,欲速则不达。实际上,过快的城市扩张已经给管理者出了一道道难题。首先,债务规模饱受争议。2万亿元的巨额投入引发外界对于地方债务压力的关注,武汉更是以2037亿元的债务余额被指“中国负债最高的城市”。其次,城市管理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管理的难度陡然上升,不断曝光的城管与商贩冲突事件就是典型代表。再次,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城市建设。广州、北京、重庆等多个大城市都曾因暴雨引发内涝,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大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广受诟病。另外,城市化带来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破坏、水资源缺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都在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和能力。

城市建设,管理者的执政大棒起着关键作用,而执政理念又决定着施政纲领。重速度,轻质量,就会杂乱无章;重短期,轻长远,就会盲目追求政绩;重生产,轻生活,就会只顾经济功能;重收益,轻环境,就会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管理者不应盲目攀比,更不能搞拍脑袋式决策,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发展观,遵循客观规律,尊重地方实际,打造特色城市发展之路。

作者:刘文超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