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如何平衡GDP增长与民生建设

2013中国GDP增长率放缓至7.7%,创14年新低,引外媒哀叹中国经济雄风不再;中国雾霾问题引发全球关注,愤怒网友高呼“都是GDP惹的祸”。不仅如此,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涉及GDP和民生的问题在中国的各种媒体版面上屡见不鲜:2013各省公布的GDP增长率合计远超中央公布的数据,引来媒体一片质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生产水平仍然较低;习近平总书记“不再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的指示引发了各专家教授和领导干部的集体讨论和反思……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是涉及百姓切身利益和基本需求的基础和保障。但现实的各种问题也从不同层面突显出当前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忽略了诸多其他涉及民生的问题。如何平衡GDP增长和民生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把脉问诊,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政府将GDP的增长视为表现政绩的重要指标。经济发展,GDP增长,是最能满足百姓基本需求的良方妙药,也是考核官员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政府缺少对其他民生工程建设的观念,在注重发展经济同时没有把民生建设放到足够重要的位置上。政府没有高瞻远瞩的发展思路,缺乏远见卓识的引导,百姓自然意识不到单一发展经济带来的弊端,待到问题显现出来之后,政府又缺少足够成熟的施政政策和实施细则,常常投入巨大却收效甚微,长久下来自然便会引发不满。因此,我们必须要尽快转变观念,修法规、出政策,解决GDP发展和民生建设的不平衡,顺民意、建民生、得民心。

转变发展观念,是平衡GDP增长与民生建设的基础。政府的职责始终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诚然,作为一个人均收入还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无需强调,但是如果一味强调经济增长,始终“一条腿走路”,就会引发政府和民众对立的危险。因此,政府首先应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方向,将经济建设放缓,加大对其他民生工程的投入。不久前,中组部印发的《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就是中央对地方树立全面发展观念的重要指示。

掌握民情民意,是协调GDP增长与民生建设的核心。“治天下者,以人为本”。中国幅员辽阔,全国各地人民的需求不尽相同:西部山区的孩子渴望的是到学校的康庄大道,而不会在乎修好这条路会毁掉多少花草树木;上海小区内的居民关心的是绿化面积能有多少,而不会烦恼今晚会不会挨饿……能否客观、科学、全面的掌握百姓的最根本需求是衡量政府是否称职的重要指标。GDP的增长不等于社会发展,但是发展一定离不开GDP的增长。因此,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要全面、及时、准确的了解民情、尊重民意,才能保证经济增长和民生建设并行不悖。

合理配置资源,是统筹GDP增长与民生建设的保障。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发展情况不尽相同。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中央的政策支持决定了我们南富北贫,东强西弱的经济发展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改变。消除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并不仅仅是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的投入这么简单——东部经济放缓,是否会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西部加大投入,是否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如何避免过去发展中所犯的错误,如何消除经济波动对其他民生建设的影响,都需要政府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尤其是对自然资源(土地、石木、油气)和社会资源(医疗卫生、社保低保、公共教育)的分配是决定我们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成败的关键。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昆说过“GDP没有衡量我们孩子的健康,但GDP高的国家负担得起孩子更加好的医疗保健。GDP没有衡量孩子们的教育质量,但GDP高的国家负担得起更好的教育制度。”民生建设是基础,GDP增长是保障;民生建设是需求,GDP增长是手段;民生建设是根本,GDP增长是关键。GDP不是万能的,但GDP不增长也是万万不能的。我们要摆正GDP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合理的平衡GDP增长和民生建设的关系,确保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保障。(文/胡糊)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