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小苏:“亲民”非小事,就需干部“真”

新京报:“包子效应”引领官员亲民风尚。宁夏书记、主席上街扫雪、南京市长雨中挤公交……统计显示,十八大后官员更注重自身形象塑造,“亲民秀”年均次数29,是十七大年均9.4次的3倍。

当安徽一副市长用自行车载女儿上学、四川“美女城管”微笑执法、“草鞋书记”进村入户……的温馨画面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时,人们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充满欢呼与新奇。可是,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官员在田间街头、公交地铁上……与民众零距离接触,却受到公众的质疑。都属亲民之举却是不同的结果,难道真是因为使用了“通讯员”拍摄的照片?

众所周知,“亲”是“好干部”的必有特征,它是党员干部的一种态度、一种方式,反映着干部怎么看群众,把群众放在什么位置,摆在什么地位。

真正的“亲民”,要靠生活实践去检验。虽然人人都会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可是,如果只是当成口号,就谈不上真正干好亲民的事情了。真正亲民的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必须身先士卒,脚踏实地的为民办事。其实,在这个“公务员”备受争议的时代,我们的党员干部更不能抛弃“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的信念。

真正的“亲民”,要看日常一举一动。做一个“亲民”干部,要牢记“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的道理。作为领导干部,亲民的实践随处可见,面临的诱惑也来至于方方面面,只有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做到廉洁自律,永葆一身清白。

真正的“亲民”,要看是否做到了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确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只有真正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才能够办好一件又一件民心工程。有些人热衷于搞所谓“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包含着个人的私利,或者是糊弄上级,或者是捞取好处,事实上许多所谓的“政绩工程”成了劳民伤财的害民工程,甚至成了索贿受贿的桥梁,成了腐败造就的“豆腐渣工程”。

干部来源于群众,干部的根在群众,干部好不好,群众心中有杆称。在此,笔者呼吁广大领导干部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亲民”真正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力量。

作者:敬小苏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