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述思 :抢“红包”大战背后的众生相

(马化腾在给员工发红包)

(马化腾在给员工发红包)

网络红包是金钱遇到移动互联的热恋,是一场物质主义的节日狂欢,无人胜出,除了微信。

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博兴,马年春节最大的亮点是网上抢红包。

非常巧合,最大的赢家属于一个姓马的人。

他叫马化腾。在他荣膺中国首富称号不久,便双喜临门。春节期间,他执掌的腾讯市值首破万亿港元成为行业头条。

微信抢红包的红火,帮助腾讯在与互联网支付霸主阿里巴巴的竞争中抢得先机。

马化腾似乎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

背后是日渐式微的传统年俗:春晚借助冯小刚也不过最终靠吐槽收官,爆竹更是在公众环保意识上升的今天跌入低谷。公众亟待需要一个新年俗来填补空白。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手机网民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规模达到5亿,年增长率为19.1%,手机继续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

网上抢红包以其快速、新鲜、刺激的玩法吸引了万千公众的疯狂卷入。

据腾讯提供的最新数据,从除夕开始,截至大年初一16时,参与抢微信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领取到的红包总计超过2000万个,平均每分钟领取的红包达到9412个。

除了移动互联网商业巨头的掘金暗战,如此众多中国人疯狂卷入耐人寻味。

春节发红包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也就是说,钱不是关键,关键是情分。

但网络抢红包却更多地是微信朋友圈中熟人互相发,交情之上,更有金钱。数额虽说没有硬性规定,但多多益善,且往往秉承礼尚往来的规则,比如你只忙着抢而不发,则会沦为众矢之的,会落下阿巴公、葛朗台、波留希金之类的外号,多数情况下,一片哄抢之下,彼此联络了感情,从陌生走向熟悉,从熟悉走向亲近。

也不乏唯利是图者。在节前网上疯传中国首善陈光标除夕要在微信上派发2000万红包后,便有人冒充标哥被很多群邀请加入,狂抢红包就是不发,结果被举报到公安,被定性为诈骗。

当下中国贫富分化严重,微信群宛如小社会,红包发放数目往往与社会中的地位尤其是财富拥有量成正比,土豪反哺穷人之举频频上演,但如果较劲,便有互相攀比炫富之嫌,除夕夜不乏一掷千金、事后懊悔之人。

一个物质至上,金钱为王的年代,人情淡漠,亲情疏离已成常态,红包纷飞的春节证明没有人民币做保障的祝福和问候,都轻如鸿毛。想想那些相互剽窃、纯属应付的短信,那些拼事业拼财富拼女友的应酬型聚会,还真不如装着真金白银的红包实在:人民无暇相见,派人民币去问声好吧。

春节的前奏,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人口迁徙,34亿人次的舟车劳顿,相当于整个欧洲人民搬七次家。多么艰辛,多么不易。

可叹一些年轻人,好不容易回到家中,无暇与老人交流,整日抱着个手机疯抢红包,真是相见不如怀念。

所谓团圆,是彼此有体温有表情的在一起。而不是继续沉湎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忘记咫尺之外有老人盼了一年才相聚的殷切的眼神。

如果非要给亲朋发一个红包,也当是亲情的红包,友爱的红包。

如果非要给生人发一个红包,也当是真诚的红包,祝福的红包。

从本质上说,网络红包是金钱遇到移动互联的热恋,是一场物质主义的节日狂欢,无人胜出,除了微信。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