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然:公租房背后的“温暖与关怀”

锦城龙苑是成都市去年8月竣工的公租房小区,邻近龙潭工业园区。小区内有5栋17、18层的高楼,共1115套房,其中860余套已面向园区企业员工配租,入住的九成以上为外来务工者。(人民网 2014年1月23日)

外来务工人员是城市建设的主题,是他们的辛勤才筑造了美丽繁华的城市。在全国各地的建筑工地,正是因为有着一群群普通的外来务工的异乡人,每天与钢精水泥打交道,在烈日酷暑个刺骨寒风中奔波忙碌,为我们的城镇化添砖加瓦。

对于“城镇化”,要问起农民工可能都是一脸茫然,城镇化所含的土地、户口、住房、保障等种种,对他们来说可能远不及一碗饭、一张床、一杯水来得简单实际。搬进锦城新苑的外来务工者对采访的媒体记者说: “搬到这儿来,还是为孩子着想。原先公司的宿舍虽然不要钱,但是挨着厂区,环境差了些,离学校也远些。”

细想一下,他们的要求其实也不高,稳定一点的住处、好一点的环境、便利一点的配套设施,就能让他们在这个钢筋构起的水泥城市里面感受到家的温馨。正所谓,安居才能乐业,公租房是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有效途径,既维护了社会的稳定,解决了进程务工人员住房困难的问题,又缓解了企业压力,为城市工业化、现代化做好配套服务;低收入家庭能入住公租房既可降低居住成本,又能提升安全感,必然博得一片叫好声。

据悉,成都市公租房的保障对象,是中心城区中等及中等偏下收入无房家庭、单身无房职工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而对农民工没有特设门槛,标准同其他群体一样:家庭年收入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或个人年收入5万元以下(含5万元)。成都市此次“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改善了申请门槛高、手续繁琐、偏僻地段、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在配租的过程中,以7元/平方米的实惠价格、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得到了外来务工人员的青睐,加之流程公开透明,群众的配合度很高,后续管理也很方便。

诚然,公租房的背后,满含着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关怀之情,但是只有与之相约束机制相伴而行,才能避免“温暖和关怀”演变为“傲慢与偏见”,才能让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丰硕果实全民共享。

作者:李然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