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语堂:基层干部在践行群众路线中圆梦“留守儿童”

春节不仅是除旧迎新的节日,更是翘首以盼的一家团聚的日子。然而对于留守孩子来说,和父母团聚却是那么珍贵又难得。这是一个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在第二批群众路线中,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在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圆梦于他们?这就值得我们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深入思考的。在此,我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谈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解决的关键是让孩子得到父母更多的爱护。对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孩子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只要家人在一起,哪里都是家”。由此可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尽可能给予孩子来自父母的关心与爱护,让孩子多和父母待在一起。然而,生活、经济压力给留守家庭更多的是心酸与无奈。当务之急便是政府积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支持和导向作用:一是要加快立法,强化父母的法定监护责任,完善留守儿童法律保护,保障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同时要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给予农民工清晰定位,为改善“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坚实基础。二是将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要纳入留守儿童问题集中地区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会管理创新总体部署,通过宏观部署、健全机制、斗硬考核来力推实效。三是要积极探索新机制、新政策,吸引外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支持和帮助有条件的外出农民工带着子女进城,鼓励企业给予农民工带薪假期等等,为留守儿童在父母身边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问题的根本是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乡二元分割。留守儿童问题的表因是缺乏父母的监护,但究其根本,是城乡二元结构管理伴随而来的深层矛盾。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十年代后期,农业比较利益的降低,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吸引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然而,城镇化进程加快吸引剩余劳动力转移与长期以来国家户籍制度矛盾并存,迫使大多外出务工者不得不将孩子、老人留在老家,无奈任之发展便成了气候。“三农”的发展、户籍制度的改革、“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是息息相关且非一蹴而就的,这就迫切需要转变观念,彻底改变“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的极端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土地财产化,为户籍制度的改革奠定基础,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村发展的束缚,从根本上解决留守问题。

全社会共同筑起爱心网络。节日期间,青岛、烟台、武汉等地相继推出的“邮寄儿童”服务备受青睐,了了多少家庭春节团聚的梦想。尽管处于安全保护的考虑,赞成反对各有声音,但这仍然传达出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重视度和参与度不断加大的积极信号。同在一片蓝天下的留守孩子们,也应得到平等的关怀与爱护。关爱留守儿童,固然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一要大力发展“留守儿童”关爱队伍,加强组织建设。通过建设“儿童之家”、“儿童工作站”、“儿童志愿队”,鼓励更多志愿者参与到“爱心妈妈”、“代理家长”、“知心姐姐”的帮扶队伍中,充分发挥“五老人员”在关爱教育“留守儿童”中的积极作用,鼓励机关志愿者节日期间进社区、下基层,积极开展“关爱儿童”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各种形式慰问,将温暖送进千家万户,让留守的孩子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节日温暖。二要完善关爱服务机制。逐步建立完善结对帮扶、安全防范、信息管理等关爱服务机制,通过心理辅导、生活抚育让留守孩子消除情感隔阂,增强信心、爱心、责任心,切实解决生活、学习、心理上的问题和困难,使孩子们能在祖国大家庭中健康快乐成长。三要加强宣传,鼓励公益组织和社会实体发挥实效。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制、安全、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引导和教育;通过加大媒体的关注和宣传力度,激发全社会崇德向善的力量,增加城市对留守儿童的容纳力,逐步消除社会上对这些孩子的忽略、淡漠甚至歧视,不断号召全社会用实际行动投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中,构建起家庭、学习、社区、全社会关爱网络体系。

“爱吾幼以及人之幼”,关爱儿童,就是关爱整个社会的未来。面对这些孤独又渴望爱的留守孩子和频发的社会问题,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五味陈杂。践行好群众路线,这绝不是一个口号,广大党员干部要从群众最关心的小事做起,做扎实,让我们一起伸出双手,用爱心筑起他们健康成长的阶梯,让“团圆梦”不再遥远。

作者:李语堂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2015 年 07 月 14 日

    […] 李语堂:基层干部在践行群众路线中圆梦“留守儿童”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