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春:让“禁令”远离“豆腐渣”

从“国X条”到部委、行业、各级部门抛出的各种“禁令”,可谓铺天盖地。禁止公款吃喝、禁止公车私用、禁止节假日和红白喜事请客送礼,禁烟、禁酒、禁止上班上网聊天玩游戏……,甚至到上班时间禁止嬉笑的“禁笑令”、执法过程禁止打人的“禁打令”,可谓种类齐全。但观眼下形势,乐观乎?

“禁令”大多是针对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约束,其目的在于权力运作上形成风清气正、公正公平、执行有力、高效运转的良好局面。但如果不从体制、机制、关键人物、关键部门、关键岗位、关键环节上解决问题,再多的“禁令”也不能彻底改变当前面临的现状,声势浩大的“禁令”网也会变成“豆腐渣”工程。

“上行下效”导致禁令变调。公职人员队伍中的领导层的行为具有强烈的导向性,在“三公”经费支出中占绝对数量。领导出国“考察”,下属出省“学习”;领导大规模宴请聚财,下属小范围请客收获送礼产生的“政策性亏损”;领导喝五粮液,下属喝剑南春;领导公车私用,下属沾光顺风车报销……,跟风导致风清气正的环境变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导致禁令扭曲。再好的政策都要有执行有力的队伍才有用,而执行人员的政治水平、职业操守、道德观念和正常心态是关键。当前,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权力滥用滋生的腐败现象,伤及公职人员中的普通层。利益分配不均,提拔靠走后门,消极情绪严重。这一层面上的人一部分疏于学习,得过且过,一部分人投机钻营陷于利益关系漩涡。尽管“禁令”如剑,但仍有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不科学不严谨甚至会导致“禁令”变味。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如“禁笑令”就不合常理;执法过程禁止打人,想想很滑稽。有的“禁令”已越过公平界限,违背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规定。

慎发“禁令”,从根本上解决体制问题,加大力度对权力运作进行监督,下重手惩治腐败行为,是“禁令”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的关键。不要让“禁令”成为行业部门的面子,不要让“禁令”变成“豆腐渣”。

作者:谭春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