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盛波:“流浪”教师的中国梦

我出生在60年代初,饱尝了边缘贫困山区的农村孩子上学的苦头:我们的教室在农家的院坝,课桌凳是家里带去的高、矮板凳,我们就头顶蓝天,脚踏泥地上课……从那时起我就做着一场漫长的美梦——我要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要让学生在漂亮舒适的教室里愉快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81年的暑假,我背着父母去参加了本乡招收代课教师的考试,我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分配在转龙村小任复式班(三、五两个年级)教学。转龙村小土墙草盖,墙面裂缝多而深,宽的地方放得下大人的手掌,木窗已破损,房面破烂不堪,教室后面大、小便随处可见,看来过路人已把这里当厕所了。眼前的这一幕把我惊呆了,然而为了实现我的梦想,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安定了下来。为了赶在学生开学前修补好学校,我去向村上要钱修教室,支书回答:要钱找上头(上级),村上没有,能办就办(学)不能办就算了,我只好求助完小,得到的答案是:完小只管村小的业务,钱只能是当地村上解决,就这样推来推去谁也不管。一晃就开校了,我发扬“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第一天我就带领孩子们(五年级)修缮学校,用草筋泥将墙面、木窗修补好,我又从家里拿来晒粮食的晒席盖在房面上遮风挡雨,平整教室,就这样基本可以开课了,可是,学生缺乏上体育课的器材怎么办呢?我思前顾后只好发动学生家长了,星期六一天时间家长们就砌了一个乒乓台,我又发动学生在厕所旁边开出一块空地种上五编麻,同学们又自发的从家里带了磷肥施在苗圃上。五编麻长势喜人,到了秋天丰收啦,我又带领同学们把五编麻砍下,打成捆放在深水田里浸泡,半个月左右就可以洗麻了,我和同学们拿着锤衣棒洗起麻来,这时已经是深秋时节了,寒气逼人,但大家都感到温暖如春,因为孩子们和老师一样都做着同一个梦——建设好我们的校园。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把晒干的五编麻卖了,买了乒乓拍、篮球、羽毛球拍,同学们将自己亲手创造出来劳动果实掂在手里别提多高兴,竟然在乒乓拍上刻上“五编麻”三个字,以示纪念。

好景不长,一年后的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千窗别孔的教室终于被暴风雨吞噬了,她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流干了最后一滴泪,发出了最后的一丝光和热终于倒下了。没了教室,怎么办呢?放弃——坚持,我第一次犹豫了,不,不能放弃,我还没有完成我的梦想。第二天我去找二队队长,趁没到烤烟时节借用烤烟房上课,没想到一说队长就答应了,我毅然带着孩子们来到转龙村二社的烤烟房上课,从此,我和孩子们过起了流浪生活,白天我们上课,晚上又将桌凳搬到社员李兴血家,就这样上课,搬桌凳……每天都这样重复着昨天的故事,直到有一天学生李勇搬桌凳不小心让主人的狗咬伤,我们就再也没有搬动桌椅了。白天我们照常上课,为确保桌椅安全我每天晚上以桌当床,篱笆为帐,睡在桌子上。没过多久被学生们知道我晚上守桌凳的事,于是有三个男同学(何发荣、伍勇、伍盛辉)就借“照黄鳝”(在夏天的晚上,提着煤油灯照着水面,并拿上黄鳝铗,出来乘凉的黄鳝被灯光照着一动不动,你就小心的用黄鳝铗铗住了黄鳝,一点儿不费劲的得到了黄鳝)为由,来给我作伴守桌椅,有时将获得的黄鳝用火烧烤,味道真不错。不久,烤烟的日子到了,烤烟房再也不能上课了。我的梦想再一次受到创伤,接下来又为上课的事发起愁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同本班学生李祥菊的家长取得了联系:答应农闲时间可以在她家阶檐下上课,我只好带着学生再次“打游击”,到了农忙时间我又把学生带到了我自己家的阶檐上课,父母用晒席把阶檐紧紧围住,既能减轻外界干扰,又能遮风挡雨,母亲每天还义务为学生烧开水,熏蚊子,并把修猪圈的石头用作建乒乓台。孩子们学得开心,过得舒心,家长放心。这学期下来,我班在片区考试中还取得了好的名次,从此慕名来我班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与日俱增阶檐上再也无法满足上课了,我再次陷入绝境,希望的梦想几乎破灭,在假期中我四处寻找学生读书的地方,最后得到了原真武初级中学校长刘文华、朱建华的大力支持,我就带着学生来到了这所学校。为了不影响中学上课,每天我都和学生们在一起,无论上下课,就连学生的朗读都被默读代替了,长此以往同学们的默读水平还真的上了一个新台阶,学习成绩不断上升,多次获奖。不久原真武中心小学破格将我收编了,我又带着学生去了这所中心小学,从此,基本结束了“鸭棚子”一样的流浪生涯。学生有了安身场所,我也如释重负,为了很好的完成自己的梦想,应该是“充电”的时候,我开始一边教书,一边读书,还参加了中师函授班。85年我参加了民师招考,还超出分数线18分,满以为会圆了我的教师梦,可是没被录取,原因是没有参加内江市的民办教师整顿,后来这样的现象不止出现一次,终于在97年考入了乐至师范,圆了我的教师梦。

当一名教师梦想已成真,可是孩子们依然坐在50年代的破旧教室里,能否让他们坐在美丽舒适的教室里读书?又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93年原真武一小由完小转化为一所完全村小(黄花村小),上级任命我为负责人,在我深感责任重大的同时,也觉得有机会圆我的建设好校园的美梦。从此,我开始谋划建校的宏图。学校是砖木结构的瓦房,屋面椽子枯朽,瓦砾破烂,泥砖风化,墙面草筋泥掉落,地面凹凸不平,木窗无窗条常受外界干扰……我开始向上级申请修缮教室,可是没有等来结果。我想不能两眼向上,也不等不靠了,自己动手。学校教师绝大部分是代课、民办教师,大家都很支持我的工作,在一个暑假中,我们将积攒下来的办公费,购买了水泥、河沙,石子全是由学生每天上学路上捡来的瓦块。我们全体教师分工合作:年轻男教师挑水泥、河沙(车辆进不了校园)去200多米远的古井担水,女教师挑不动就两人合作抬,有的实在坚持不下就把老公也请上了场,特别有位未婚女教师罗兰芬,手磨破了只好把自己的父亲请来帮忙。再苦再累大家都干得有滋有味,短短一个假期我们虽然硬着头皮把11间教室地面硬化完毕,但大家终于被累垮了。

全凭自己微博的力量不动脑筋的蛮干要解决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是无法的,还得依靠组织力量,从那以后我开始悄悄地干“傻”事了:我借来照相机请出纳帮忙,叫他拍了几张照片:第一张照片是我正用手指戳风化的泥砖,砖屑纷纷往下掉,砖缝裂口能放进成年人的大母子;第二章照片是木工正在为倾斜的墙体、窗台加固;还有一张是我用木棍轻轻敲墙面的草筋泥就大块的往下掉。我再次写好申请附上那些强有力的事实照片向上级呈上,终于在2002年学校被推倒,从新建起了一座“客厅式”的黄花村小。

新教室虽建起了,但太窄太小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我的梦想又一次的破灭,我理解上级无钱的苦衷,我想只有让“黄花村小”“飞”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黄花,了解落后的穷山僻壤,才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2004年,我的一篇反映落后农村面貌的征文《“流浪”教师》获奖了,获得美国科技协会“良师兴国”征文“佳作奖”,紧接着原中共中央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同志暨其子田承强(香港一家公司总裁)一次次给孩子送来衣物,将20万人民币捐助给了黄花村小,加上政府的匹配资金20万元,于2006年修建了现在的集多功能、学生公寓为一体的“云水小学”。

“云水”这个紧连着“田老”和“清水”深厚感情的光辉美名,圆了我37年的中国梦!

作者:伍盛波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清水乡中心小学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