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公务卡成为腐败的另一载体

作者:牟牟

12月8日,财政部下发通知,决定在中央预算单位全面实施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从明年1月1日起,中央各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支付公务接待费、公车运行维护费、差旅费、会议费等16项费用时,必须使用公务卡。明年年底前,所有基层预算单位要全部实行公务卡支付制度。(12月9日《新京报》)

无可否认的是,现行的“现金支付,先开支后报账”公务消费制度,在管理上存在一定漏洞。公务卡取代现金结算后,将提高公务支出的透明度,加强对公务消费的监控。有论者认为,这是从源头上反腐的一项重大举措,部分学者和专家甚至将之视作反腐利器。

然而,在笔者看来,财政、财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刷卡方式的公务消费,也只是为公务消费中可能出现的腐败行为设置了一个障碍,而非防范公务消费中的浪费和腐败、堵住财务管理漏洞的“万能卡”。据知情者说,因为公务卡刷卡属于“准现金”交易,只需经营者的简单配合,如将超过真实消费部分当场以现金返还,或故意多消费、多刷卡,然后回单位据“实”报销,等单位财务部门将款项支付给对方后,再到相关单位拿回扣。诸如此类,仍然无法堵塞“虚列开支多报账”的漏洞。

实际上,导致公务消费中出现虚开多报、损公肥私等腐败行为的是权力,往往表现在有权的人和部门利用公务活动通过钱权交易取得利益,收受回扣,而不是某种报销方式。公务卡只是一种金融产品,使用者如果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果遏制不住贪念,难免不寻找花样翻新、创意独特的“变通”之举,损公肥私行为照样发生。

从这个角度说,公务消费公开透明,其实与是否实现电子化无关,是否公开透明取决于制度,而非决定于技术。只要纸上的账不能做到公开透明,电脑上的账就同样是糊涂的。千万别因为持公务卡消费,卡上清楚地记录了消费时间、地点、金额等信息,就天真地以为确实增强了公务支出的透明度了。因为用现金付账,发票上也一样可以将这些信息记录得清清楚楚,长期以来又监控得如何呢?

因此,要使公务消费的监管更加有效,在实行公务卡制度的同时,还需采取种种措施修补漏洞,比如严格核定公务支出总量,招标一批公众信得过的公务消费场所,分级制订公务消费标准,探索推行公务消费公开等,而不能以为全面实行了公务卡支付制度,一切都万事大吉了。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