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偶遇”成风 领导何需“作秀”

新年伊始,“偶遇”忽然成了一个热词:郑州电视台记者在地铁售票机前“偶遇”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随后一路跟随采访。对这样的“偶遇”,网友的第一追问是:“怎么会那么巧”,“为什么记者就能‘偶遇’书记,而且还碰巧带着摄像机”……(人民网)

对此,当事记者和郑州市委工作人员均回应,“偶遇”不是安排的。笔者也相信,他们在这件事上没有必要撒谎,因为一旦被揭穿成本太大。不过,值得深思的是,“偶遇”事件为何遭到诸多质疑?

网友的质疑,无非是对公权力的不信任,是对“作秀”的本能抵触。但这一事件其实也反映出,市委书记平时坐地铁或其它公共交通工具尚不算多。如果书记坐公交成为常态,不仅记者能“偶遇”,其他平民也能“偶遇”,甚至天天看见,还会有人怀疑吗?从这个意义说,不要怕民众指责作秀,天天作秀也就不是秀了。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俯下身子的官员还不常见。即便俯下,也有不少摄像头列队拍摄。如此氛围下,当有官员俯下身干实事时,难免遭遇非议,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深一步的去考虑,就会发现,如此“偶遇”,并非作秀。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领导干部只有心中装着群众,经常深入群众,才能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如果热衷于搞花架子,偶尔到群众中作作秀,只能离群众越来越远。“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然而,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却非易事。只有当领导下基层不再是新闻,民众能随时“偶遇”书记市长,官员才能真正成为公仆。领导干部就应该饱满群众情怀,多走入田间地头、乡镇村野,多走进地铁公交、商场街道,让“偶遇”变成“常遇”,才能真正让群众如沐春风,感到鱼水深情、不可须臾离也。

解铃还需系铃人,当越来越多的官员经常走出办公室,走进百姓中间,使接地气成为常态,在民众和媒体眼里不再是“新闻”时,老百姓的看法也就会发生质的转变。到那时,“偶遇”的尴尬,自然也就不解自破了。

作者:唐果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