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政绩观这面“镜子”,用“三须”映出“青山绿水”

作者:杨正南

有什么样的政绩观,直接决定着一个领导干部的选择和作为。如果对“什么是政绩”这一问题回答得不科学、有偏差,“追求政绩”的实践就必然会盲目抓瞎,就可能GDP上去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了;金山银山到手了,绿水青山失去了……(2013-12-19  人民网)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考察山东时强调,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政绩观是面镜子,映照着领导干部的发展意识与责任担当。

近些年来,地方官员政绩好与不好,工作做的到位不到位,前途升迁,GDP几乎成了唯一的考核标准,并成为官场“潜规则”。一些地方政府还将“发展是硬道理”错误地理解为“GDP增长率是硬道理”,以至于出现“绿色官员”升官几率是负值的尴尬境地。

正确的政绩观是我们党在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对政绩的根本看法和系统观点,是党的领导理念和执政理念的实践体现。为谁谋求政绩,依靠谁创造政绩,由谁评价政绩,是政绩观的基本问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为人民谋求政绩、靠人民创造政绩、由人民评价政绩。

把好政绩观“镜子”须实践。政绩是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政绩如何,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历史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进程,用那个历史的观点看待政绩,就是要把政绩放到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去考察。 对领导干部来说,发展经济、造福百姓,也必须干出成绩,但是要搞清楚,什么事真正对党和人民有益的实事,什么事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干出什么样的政绩。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有可能为国家和人民多做实事、多做好事。

把好政绩观“镜子”须务实。要经常思考“当官为什么、在位干什么、退位留什么”,淡化“官”念,强化责任意识,做到为民做实事不能做假事。要坚持科学发展,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多干一些为群众谋求幸福、促进发展的民心工程,少干那些华而不实、粗制滥造的泡沫工程;多干一些为群众排忧解难、服务群众的暖心工程,少干那些沽名钓誉、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真正让群众享受到发展成果。要敢于负责,敢于较真,工作不管大小,都要一心一意,都要认真、较真,一抓到底,常抓不懈,不出成果不罢休。

把好政绩观“镜子”须用心。政绩是领导干部的“责任田”,影响当今,造福未来。领导干部必须真心实意,来不得半点虚假,在工作中做到以公众满意为评判标准,提升民众的满意度,使干部受教育,让人民得实惠。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用心了解群众所需所求,倾听百姓心声,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用心为群众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出谋划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成果惠及人民。心系群众,尊重群众,真正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有形之碑,固然可以广而告之,昭示天下;而弥足珍贵、真正能够流芳百世的,还是老百姓的口碑。只有时时刻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里,一切以人民的意愿为向导,才能映出“青山绿水”,创造出真正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政绩。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