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棚户区改造变了味

作者:一米阳光

老百姓有困难都知道找政府,可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老百姓最近却遇到了些麻烦。他们有事想找州里的部门解决,却发现全州十几二十个部门一下子都搬了家,一下子都让老百姓摸不着门了。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黔南州的政府部门都到哪里去了呢? (人民网)

实施棚户区改造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兼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从这几年实践来看,扎实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既能改善民生,又是扩大内需的一项重要举措。棚户区改造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不仅能够增加投资,而且能够带动消费,可以有效消化钢铁、建材、家电等上下游产能和产品。今年7月中办、国办联合下发通知,明确要求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清理办公用房,关于城镇化建设中央也明确要求“不搞大拆大建”。政策规范其实都很清楚,可还是有人巧立名目,另搞一套。这样的现象不能听之任之,这必须有人负责,这是严肃纪律,更是顺应民心。

诚然,马鞍山棚户区改造规划的区域当中,确实有一些房屋比较破旧,但棚户区改造毕竟针对的是居住区域,怎么说也跟办公楼搭不上关系。黔南洲政府在10天内竟然拆除了18家州直机关都属于危旧房,面积2.3万平方米,拆除1.4万平方米,这样的拆除速度着实让人震惊。其中有些办公楼的外面贴着崭新的瓷砖,里面墙上看上去也刚粉刷过不久,地面上还都贴有地砖,办公室里宽敞明亮,怎么也谈不上危旧。像州旅游局、州信访局这样办公楼刚装修完不久就被拆的,还有州农业局、州畜牧局,一栋七层楼的州民政局的办公楼,甚至装修还没有结束就给拆了,真可谓是“败家”到了极点。显然,这与国家关于棚户区改造的意见背道而驰,难掩顺风搬家之嫌。

国家投入50亿元用于马鞍山棚户区改造,但是黔南州政府搭车盖楼、顺风搬家的行为让人不禁质疑,为什么总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客观角度来讲, 一方面是因为上级政府制定存在着明显漏洞,比如设计过于粗糙、出台过于仓促、是出台的政策不够公正、合理、完善、全面。回归到黔南洲政府的所作所为,病根归结于关于棚户区改造政策的划定范围没有严格明确,对棚户区的定义不明确,从而致使该政府借政策打了“擦边球”。另 一方面就是政策出台后,没有对政策执行的程序和效果进行有力的监控,致使政策再执行的过程中变了味,甚至成为了某些政府单位谋取不义之财、新修大楼等的工具。

要杜绝此类现象。一方面,得狠抓制度建设,严肃工作纪律、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考核问责制、违规责任追究制,严格执行招标投标、资金管理、质量安全等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安置住房分配、使用管理的各项规定。对督促检查、专项检查和审计中发现问题的,要制定措施限时整改。同时,要举一反三,认真排查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切实规范棚户区改造各项工作。另一方面,必须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落实各方责任,在政策、资金、组织实施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同时,也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和棚户区居民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才能让普通民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成果;才能避免更多的项目被他们毁掉;才能避免盲目重复建设和巨额财政浪费。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