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共商联合研究中心合作发展

2013年12月10日,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航天先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合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上海航天城召开。上海交大党委书记马德秀、常务副校长林忠钦、副校长梅宏,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院长朱芝松、副院长孟光等出席会议并参加相关活动。联合研究中心下属各联合实验室依托单位,包括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05所、509所、800所、149厂、812所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和双方单位机关工作人员参会。会议由孟光主持。

上海交大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共商“联合研究中心”合作发展

会上,双方针对联合研究中心后续工作开展进行了研讨,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具体落实要求。林忠钦希望中心的后续建设能够进一步加强技术领域的交叉和融合,加强各联合实验室间的交流和协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中心的建设服务,加强原始创新,以原始创新成果推进航天装备的发展。梅宏认为中心的产学研创新合作模式极具特色,运行三年也取得了许多成绩,很多重要科研成果在航天装备上得到了实际应用,并对如何通过联合研究中心发挥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和上海交大的优势、建立校企双赢的产学研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朱芝松对双方的合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合作已经实现了“实体化、一体化、常态化、外延化”,并对中心的后续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加强组织、系统策划,共同推进航天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二是求实创新、注重协同,积极探索实践联合实验室的有效运行机制;三是紧贴需求、超前部署,联合开展“十三五”规划论证。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发部部长刘付成代表联合研究中心作题为《航天先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工作情况》的汇报,系统总结了联合研究中心近三年来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和管理经验,并就如何加强组织和管理提出后续工作设想。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联合研究中心下设“航天数字化制造联合实验室”主任习俊通教授、航天149厂厂长郭立杰、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段登平教授、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工程总师魏锺铨以及科技委领导等分别作交流发言。

马德秀

会后,马德秀及交大参会人员共同参观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成果展示厅,进一步交流双方后续合作。马德秀指出,双方精诚合作的现状来之不易,经过几年的磨合,双方在高度互信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了“双赢”,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学校相关的学科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牵引和支撑。未来双方要珍惜现状的合作,在更高的层面共同谋划,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海交大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共商“联合研究中心”合作发展

航天先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是上海交大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平台,其合作和运行模式已成为学校产学研合作的典范。后续,联合研究中心办公室将加强组织和管理,力争共同为国家航天科技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骨干力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三大总体院之一,又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上海航天局,创建于1961年8月,前身为上海市第二机电工业局。

自成立以来,上海航天秉承富国强军的神圣使命,从战术导弹研制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集导弹武器、运载火箭、应用卫星、空间科学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航天服务业于一体的多领域并举、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综合性航天产业集团。

多年来,上海航天立足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国际化都市,坚持首发必成的信念和大力协同的精神,不断夯实核心能力,赢得了客户的信赖,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中坚力量,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研制生产的多型防空武器装备先后参加了国庆50周年、60周年和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超过98%,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实现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首飞,并将20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创造亚洲纪录。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卫星气象观测系统序列,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同时研制极轨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成功突破交会对接机构研制、低轨高压电源、月面巡视移动等关键技术,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任务的圆满完成作出突出贡献。在承担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务的同时,上海航天积极发展上海航天积极推进航天技术的转化应用,形成以绿色能源、装备制造、空间技术应用、现代商贸、健康管理等为核心的具有较高集中度的产业集群。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下辖23家企事业单位,形成了以上海闵行航天城、东川园区、松江园区、浦江园区“一城三区”,和浙江湖州、安徽广德、内蒙古呼和浩特三个型号研制试验和产业发展基地为核心的发展格局。至2015年底,拥有从业人员190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级和省部级专家、省部级学科带头人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000余人。“十二五”期间,2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人获中华技能大奖称号,5人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1人获何梁何利基金奖。

上海航天坚持“创新与产业并重,体系引领发展”的思路,积极打造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航天产业基地,形成了完善的体系仿真、系统研发、总体及分系统设计、单机设备研制与生产、系统集成、系统测试与试验、系统服务等配套完整的科研生产能力体系。拥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家,国防科技工业技术研究应用中心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上海市重点实验室4家,集团公司专业研发中心4家,省部级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5家以及16个院级研发中心。“十二五”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 项,一等奖1 项,二等奖4 项,省部级奖119 项。申请专利4811 件,获中国专利优秀奖7 项。并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85项国家级集体和个人荣誉。

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重要成员单位之一,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将牢记重托、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按照集团公司“建设国际一流航天产业集团、推进航天强国建设,成为国家科技创新排头兵”的战略目标,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党建工作创新,面向国防现代化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需求,推动军品产品、民品产业和军民融合产业“三驾马车”的协同发展。至2020年,建成国际一流的综合性航天产业集团,成为建设航天强国的中坚力量。

朱芝松,男,汉族,1969年2月生,江苏赣榆人,中共党员,1989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工学学士,工程硕士,研究员。1989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上海航天系统从事军品工作,先后在上海航天局第八OO研究所担任技术员、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所副总工艺师、副所长、总体所所长等职务。2000年06月担任上海航天局局长助理,后任副局长,是上海航天战线一位优秀的青年领导干部。1999年朱芝松同志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2000年06月调任上海航天局局长助理,主管全局武器型号的研制生产工作,2002年02月出任副局长。2008年11月任上海航天局局长、党委副书记。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上海市金山区长李跃旗与网友面对面座谈交流

➤ 上海市杨浦区区长诸葛宇杰一行访问上海海洋大学

➤ 2014上海民生访谈:对话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施小琳

➤ 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部长万速成到同济大学调研 与各校团委书记座谈

➤ 浙江省委秘书长赵一德前往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看望许庆瑞院士

➤ 山东省常务副省长孙伟到山东农业大学校调研视察 邢善萍汇报情况

➤ 方成院士当年报考全国唯一的南大天文系 有颗小行星命名为方成星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2017 年 06 月 24 日

    […] ➤ 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共商联合研究中心合作发展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