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微博上新来的最高法

2013年11月21日,当代司法史或将记住这个日子。继中国裁判文书网首“晒”最高法院判决之后,最高人民法院微博、微信和全国法院微博发布厅在这一天同时上线,这一极具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宣示了媒体所称的最高法“周氏”路径,正按着既定的目标一步步走近公众,而国家级司法机关的亲身“触网”,更向全社会显露了率先垂范的勇气和强推司法公开的决心。

这一天来得不算早,但殊甚不易。即便是在域外,与我国一些地方法院较早开始探索庭审微博直播相反,很长一段时间内,英国法院甚至不允许任何人在法庭内使用微博。直到经过长时间的关注与评估之后,2012年2月6日,英国最高法院才正式登录推特发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通官方微博的最高法院。

一直以来,司法权因其高度的专业化、枯燥的程式化和运行的封闭化,一直披着相对低调而神秘的外衣,没有亲历过审判的人,大多雾里看花,很难得窥门径而入。但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信息传播的大众化,民众对审判过程和裁判结果的关注一再升温,一度处于边缘状态的司法不时触动公众的敏感神经,成为热议话题。而在众声喧噪的纷乱语境下,司法又常常成为众矢之的,甚至无辜“躺枪”,自身的笨拙与尴尬也屡屡让局中人“欲辩已忘言”,不少地方法院受伤之余,只能“破帽遮颜过闹市”,二者之间隔膜日深。

时至今日,法庭早已从现实的“剧场”被推向了虚拟的“广场”,不复有多少神秘可言,以往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保守低调和欲言又止,已难解众渴。时代的演进和公众的压力,正不断倒逼法院主动走向社会前台。当“判决之外,法官无言”在目下还只能是一种法律人的远景期待时,打开大院直面公众的掌声和鸡蛋,以寸进努力和平等交流消除隔阂,提升公众对司法的信心,已成现实而必然的选择。

为推进司法改革,今年以来,司法决策层一方面借改革大势尽力拓展外部独立空间,一方面不断将手术刀对准法院自身,希望以司法公开倒逼公正,以诊疗沉疴取信于民。正如最高法院司改办主任贺小荣所说,“捍卫司法权威,是通过重新披上司法神秘化的外衣,还是通过全方位的司法公开,这不仅是一种司法方法论的选择,更是一种法律价值观的革新”。

但,开博容易说话难。作为拥有司法裁决权而非舆论主导权的司法机关,@最高人民法院 在[微博]上应该说什么,可以说什么,又不能说什么,能否经得起众目睽睽下天长日久的考验,并为全国法院微博乃至政务微博树立一个经典标杆,才是更值得关注的话题。而起码的网络常识是,传统意义上“我说你听”的宣传模式和居高临下的官僚话语,不可能符合网民的口味,满足公众的期待,旁若无人的自弹自唱和背逆司法职守与伦理的曲意逢迎,都会把好事办砸。

更核心的是,公众欢迎并期待最高法院上线,但未必需要一个喋喋不休却关键时刻沉默失语的法院微博,他们或许更希望它出现在国家司法机关应该出现的场合,既惜语如金,话如其分,又当仁不让,一槌定音,而最高法院微博的价值正在于此,危险亦在于此。

微博上新来了最高法,我欣慰之余,又深表忧虑。

(作者为某法院法官)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